玉樹大地綻放北京援建之花

玉樹大地綻放北京援建之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陳鬱報道)“那棟樓是州博物館,那裡是格薩爾廣場,那邊是康巴藝術中心,這裡是玉樹遊客接待中心……”4月1日,玉樹市區,北京援青指揮部黨委委員馬成的手不停地變換方向,向記者如數家珍的介紹起玉樹重建的“十大建築”。

“我們玉樹是‘三江之源’,有‘中華水塔’的美譽。兩條穿城而過的河流,一條是扎曲河,另一條是巴塘河……”言語中,我們能真切感受到馬成那情不自禁流露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而一句“我們玉樹”則表明他早已把玉樹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

和馬成一樣,10年間,從北京市來到玉樹州援建的幹部還有175名。自2010年6月,北京市成立對口支援和經濟合作工作領導小組青海玉樹指揮部以來,便開啟了幫助玉樹災後重建和北京對口支援玉樹的序幕。為了黨和人民的期盼,他們懷揣一身技藝,遠離家鄉,“組團式”沉澱到玉樹各行各業,支持玉樹的各項建設。目前,已累計投入對口支援資金26.6億元,實施各類項目319個。

玉树大地绽放北京援建之花

十年前的那個四月,山崩地裂,家園傾覆。

也就是從那一天起,“援青”、“援建”這兩個詞頻繁出現在玉樹百姓的生活中。

“10年前第一次聽人家說這是來援建的,當時援建是什麼,都不知道。說是來給我們蓋房,修路,看病的。如今路修好了,房子也蓋好了,生病了有北京的專家給看病,娃娃也交給北京的老師們來教,我想表達的除了‘瓜珍切’(藏語意謝謝)還是‘瓜珍切’。”58歲的老阿媽美加豎著大拇指說道。

十年一粟,滄海桑田。

有資料顯示,僅2016年以來,北京對口支援就協助玉樹新建城市和鄉村道路97.7公里,鋪設給排水等各類管網38公里,建設飲水點2129處,新建和改造廁所8324座,258個村衛生室全部投入使用。同時完成稱多縣賽馬場、治多縣舊城改造、雜多縣移民區4配套基礎設施、曲麻萊縣異地扶貧居民點配套基礎設施等項目,逐步完善了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採訪中,記者還見到了第四批援青幹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院長郭勇。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守護群眾身體健康是我們的本職工作。”自援青以來,郭勇一直堅持奮戰在臨床一線,他聚焦嚴重影響農牧民群眾健康的高原病、傳染病、婦兒疾病開展醫療救治工作。

急性高原肺水腫是急性高原病中最嚴重的病情,病情兇險,病勢發展迅速,是高原反應致死的主要原因。來到玉樹短短几個月的時間,郭勇便成功救治了十幾名嚴重肺水腫患者和近百名高原反應嚴重的遊客。

玉树大地绽放北京援建之花

郭勇告訴記者:“我口袋裡除了聽診器,還隨時裝著一本學習康巴藏語的口袋書,它幾乎跟醫療器械一樣重要。”為了方便與當地群眾交流溝通,郭勇主動學習康巴藏語,隨時裝著口袋書,遇到不會不懂的藏語就及時查清楚弄明白,這樣就能更好的瞭解患者的病情。

回憶著短短几個月的經歷,郭勇說:“我感恩玉樹,讓我收穫良多。不論是半個世紀前北京鼓樓醫院的前輩們舉家來到玉樹進行醫療援助的事蹟,或是如今援青醫務工作者的忘我工作,還有當地群眾回饋給我們的支持和幫助,都帶給我非常大的觸動,我能做的就是用健康扶貧更好地為玉樹老百姓服務。”

自北京醫療隊援建玉樹以來,玉樹州人民醫院先後成立了感染性疾病科、骨關節診療中心、包蟲病診療基地、危重兒童新生兒救治中心、眼科中心、宮頸疾病診療中心等14個新學科,開設了6個新病區,開展了168項新技術、新業務。

隨著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和居民生產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玉樹加快了脫貧的步伐。

在剛剛召開的玉樹州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州長才讓太宣佈2019年玉樹市、稱多縣順利退出深度貧困縣;囊謙、雜多、治多、曲麻萊4個貧困縣達到脫貧摘帽退出標準。

玉樹脫貧的道路上,援青幹部的貢獻顯而易見。

第一步是脫貧,那麼下一步呢?

試問,像馬成、郭勇這樣的一群人在建設玉樹,守護玉樹,用自己的所學、所識託舉著玉樹的明天,玉樹還能在歷史的舞臺上黯淡無光嗎?

我想脫貧之後的玉樹更加讓人期待。

玉树大地绽放北京援建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