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裡的敦煌》第六講 壁畫製作(下)

深度體驗,美好感受,人文情懷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六講 壁畫製作(下)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六講 壁畫製作(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在還沒有復課的這段時間裡

我們選擇了通過聲音帶著小朋友們

穿越千年

一起找尋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國際大都會

一起了解莫高窟是如何開鑿並流傳千年

一起揭曉藏在壁畫裡的故事和秘密

一起發現不一樣的敦煌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六講 壁畫製作(下)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六講 壁畫製作(下)

晉行記少年童行

為大家推出

《耳朵裡的敦煌》系列音頻分享

和小金哥哥

一起穿越千年

一起神遊敦煌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六講 壁畫製作(下)

第六講:壁畫製作(下)

課程關鍵詞

塗色(著色)

畫稿完成之後,師傅寫上色標,由弟子工匠塗色完成。“色標”就是色彩分佈的代號。敦煌壁畫中已發現用行草書法寫上的布色符號

有“夕”(綠)、“工”(紅)、“青”、“廿”(黃)等,各取字形中的局部為代號;或者有“紫”、“青”、“朱”、“祿”(綠)等,各用全字。當然在敦煌壁畫中大量的壁畫並不標示色標,而是直接上色。這是由於畫工畫匠們具有嫻熟的繪畫技法,駕輕就熟。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六講 壁畫製作(下)

莫高窟壁畫中歷代主要使用的顏料為天然礦物色。天然礦物色以天然礦石為原料,它經過選料、粉碎、除鐵、研漂分級等程序,製造出繪畫所需深淺不同的各種顏色。

其色彩純正渾厚、豔而不俗,具有耐候性、耐光性、不怕酸鹼腐蝕等特性,即使沒於土內多年也不會影響其色澤的豔麗,具有化工合成顏料難以達到的表現效果。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六講 壁畫製作(下)

定型線

在大多數情況下,壁畫人物在敷彩以後,輪廓模糊不清,尚需最後用墨線或赭色線精心勾勒人物五官、手足、衣飾等細部,使形象更加清晰完整。這最後一次描出輪廓的線稱為定型線,這個過程叫作

勾定型線。唐代壁畫色彩富麗,同樣需描線定型,如莫高窟第329窟東壁說法圖下的女供養人像, 供養人身穿質薄的羅衣,猶能清晰辨認起稿線與定型線的區別。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六講 壁畫製作(下)

第329窟 女供養人像 初唐

提神定睛

最後的一道工序是提神點睛。勾定型線之後,畫面形象已完整清晰,但有時畫家為了使形象更加生動傳神,往往於人物的眼、鼻等處勾描”高光”,以收到形象鮮明、生動傳神的藝術效果。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六講 壁畫製作(下)

石窟藝術的創造者

燦爛輝煌的敦煌壁畫就是這樣在許多工匠的相互合作中,通過一道一道的工序逐步創作出來的。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六講 壁畫製作(下)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六講 壁畫製作(下)

晉行記研學講師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六講 壁畫製作(下)

金俊音(小金哥哥)

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志願者講解員

上海中心大廈敦煌大展特約講解員


曾先後在敦煌、蘭州、南京、上海、徐州、重慶等多地分享講解敦煌文化。2019年1月曾受邀與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老師一起錄製CCTV1頻道《開講啦》節目,2020年雜誌《大學生》對其進行專題報道。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六講 壁畫製作(下)

從耳朵到心裡

從遙遠到眼前

少年童行陪你一起成長

假如您和孩子都喜歡歷史、喜歡古建、喜歡旅行

一起關注並加入【晉行記少年童行】大家庭吧!


接下來的每一天,

我們一起用知識迎接希望!

春天已經到來。

抗疫終將勝利,

眾志成城,我們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