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週記」第二十八期 獨立漫畫作者的前途問題及其他

「國漫週記」第二十八期 獨立漫畫作者的前途問題及其他

​​五一期間去了趟杭州,杭漫節展會人實在太多,逛了一個小時就出來了,毫無收穫。杭漫節附帶的活動倒是參加了不少,通過跟很多前輩老師交流,有一些收穫,打算寫幾篇文章。

先前我在微博上搜集大家關心的問題,主要是這三點:

一、獨立漫畫作者的前途問題;

二、作者、讀者、平臺關於內容的異見如何調和;

三、微博漫畫如何獲得關注,穩定更新和畫面哪個更重要。


「國漫週記」第二十八期 獨立漫畫作者的前途問題及其他


其中第一點引起了最多人的共鳴,所以就以此為標題,一個一個的說。

一、獨立漫畫作者的前途

獨立漫畫作者可以細分成個人漫畫和商業連載漫畫,前者有比較強的藝術性,注重個人表達,路數基本是通過出版圖書來提升知名度,然後接商稿賺錢。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我在伊朗長大》,從漫畫起家,後來被改編成電影;國內有輕霧社出版的很多漫畫書,比如《23秒外》《海門回聲》都可以被歸類為個人獨立漫畫。


「國漫週記」第二十八期 獨立漫畫作者的前途問題及其他

但現在國內出版很難了,你要麼有獨樹一格的畫風,要麼有很厲害的故事創意,同時還得有經營個人品牌的能力。個人獨立漫畫是我不太瞭解的領域,就不細說了。本文主聊商業連載漫畫中的作者獨立創作。

作者想要獨立創作而不是去公司上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想要自由的支配時間、不喜歡其他人干擾自己的作品或者社恐等等,但是要面臨的困難也不少,大概梳理了下:

1. 經濟壓力,籌備作品期間沒有收入,要等作品上線之後一段時間才能領到稿費。

2. 忙不過來,一個人要應付彩漫周更實在太累了。

3. 缺乏行業知識和情報,這點在投稿時最為明顯,一來不知道怎麼聯繫平臺和編輯;二來跟平臺磨合的時間較長;有時候好不容易拿下一個簽約,連載沒倆月平臺爆雷了……

4. 社交需求,包括孤獨感,以及獨自創作對個人能力提升的限制。

OK,那我們一個一個的聊。

1.首先經濟方面,在從事獨立創作之前,必須要有能在無收入的情況下生活至少6個月的積蓄。無論是先工作攢錢,還是邊打工邊畫畫,或者把時間段提前,在生活壓力相對較小的大學時期就提早準備;如果是住在家裡,積蓄的條件可以放寬。這個沒什麼捷徑,你自己的夢想,只能自己買單。

2.關於時間規劃,周更是一般作者需要遵守的規則,但大佬可以自己創造規則。比如夏達現在就是半月更,當然你可以說這種級別的大佬沒什麼借鑑價值。我再說一個,《蟬女》現在是月更,作者宮緣乾在畫這部漫畫之前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角色,人家完全是靠作品說話,用硬實力為自己爭取到了創造規則的權力。


「國漫週記」第二十八期 獨立漫畫作者的前途問題及其他

前段時間微博上很多大佬抱怨周更太累,想要改成半月更啥的,我覺得這個還是要因人而異,有的大佬已經功成名就,想要更多休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新人還是別被帶到溝裡了。想要做自己的喜歡的事,就必須先做很多很多自己不喜歡的事,所以適當的妥協也是人生必須要面對的。在畫面上別那麼糾結從而加快作畫速度,在場景、鋪色等不那麼重要的地方找個助手,實在沒看上眼的就自己爆一爆肝……抓緊時間瘋狂成長,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才能夠在談判中有更大的議價權。

3.行業知識和情報,關注我就可以啦(誤)!這個其實可以和第4點社交需求一起來講,基本上最準確的情報都是從同行那裡得知的。那怎麼結交同行作者呢?

去QQ搜一下,倒是有一些漫畫作者或編輯的群,但大家應該都有體驗,大群漸漸會變成幾個話嘮天天灌水,其他人設置屏蔽的垃圾存放處;而且在大群裡,真正有見地的作者不會說真話,因為很多真話比較得罪人,擔心會被掛。比如我可以私下跟朋友說某某平臺就是個坑,某某公司是垃圾,但是一旦被掛到公共場合,告我誹謗的律師函就來了,人家會質問你憑什麼說他是坑是垃圾,證據呢?

所以真正能有優質溝通環境的就是私人交流,或者幾個同行朋友的小群。很多作者都有讀者群,群號就放在作品頁面上,先進讀者群,然後作者本人通常都是群管理員之一,添加好友,自報家門我在哪裡連載作品是什麼,很喜歡你的作品云云,作者看到同行一般都會加的——當然,客觀現實是彼此的地位要匹配,你是新人作者去加那種幾百萬粉絲的大佬好友還是比較難的——最好是找同平臺的畫師交流,效果最佳,比如我在杭州參加了個飯局,席上六七個作者都在快看漫畫連載,彼此關係非常好。


「國漫週記」第二十八期 獨立漫畫作者的前途問題及其他

但就算是這幾個作者,同在杭州,平時的交流也不多,這次還是趁著杭漫節參加活動,才有了面基的機會。說到底創作就是孤獨的事,因為自我實現在你心中的價值超過了團體歸屬感,你才會選擇了畫漫畫這條道路。

二、微博漫畫如何獲得關注,穩定更新和畫面哪個更重要。

關於微博漫畫如何運營,我已經寫過了,請移步這篇文章《關於夢想、財富與聲望,聊聊微博漫畫》,鏈接: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38466023448754&mod=zwenzhang

我就主要聊聊後半句的問題,穩定更新和畫面哪個更重要,答案是都不是最重要的。穩定更新這個就很扯了,如果沒人看,哪怕你日更又怎樣?有人可能覺得先更著,總有一天會有人發現這個寶藏的,我只能說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吧,為了這種概率極小的可能性,我不建議大家去賭上時間和精力,我覺得最多試10話吧,實在不行就得認栽。

畫面當然很重要,但這個範疇就很大了,到底是哪個畫面?在杭漫節期間的漫畫家吃瓜座談會上,我聽到徐曉東老師談過這個問題,深表贊同。他說JOJO連載至今20多年,畫風是經歷過變化的,在荒木飛呂彥連載早期,流行那種陽剛的線條,jojo也是粗眉毛的造型;後來讀者的審美變了,流行偏中性的人物畫風,荒木花了3年時間練習新畫風,連jojo的眉毛都畫細了。


「國漫週記」第二十八期 獨立漫畫作者的前途問題及其他

荒木這種大師在功成名就之後,尚且還能不斷精進,我覺得年輕作者們沒有理由故步自封,所以答案是畫風。(本來想發點喜歡的畫師的圖,想想去要授權太麻煩了,大家自己去搜下如查理、玄哥、醸可等人的圖吧。)


三、作者、讀者、平臺關於內容的異見如何調和。

這個問題的唯一正確答案是讀者最大,但以前這只是嘴上說說,大家心知肚明的是平臺最大。只要過了平臺的審稿會,基本上就是份穩定的收入,除非數據差得一塌糊塗,否則平臺很少會腰斬。但去年底的行業泡沫爆炸以後,幾乎所有的平臺都在推付費閱讀,過了平臺的審稿會只能保證你十幾話甚至幾話的連載,之後就得看讀者的付費成績來決定是留存還是腰斬,讀者變成了真正的衣食父母。

當然,我並不是說讀者想看什麼作者就得畫什麼,這裡首先要有一個心態上的轉變,正視讀者的需求。我也覺得霸總、龍傲天很腦殘,但那是因為我長大了,變得實際了。而我們的讀者呢?主要是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學生,在這樣的年紀裡,就是擁有一些很俗套的幻想,希望能獲得改變命運的金手指。霸總、龍傲天這些元素,在日漫很多經典作品裡都存在,這是讀者的真實需求。當然,我們不要做腦殘俗套的霸總和龍傲天,而是要在作品中合理的運用這些元素。

《哆啦A夢》的作者藤子不二雄並沒有將自己的際遇植入到作品裡,哪怕他到了70歲,也沒有代入什麼人生感悟、怒斥社會的不公,他就是畫著自己的小學生漫畫,終成一代經典。

雖然我是第一次來杭漫節,但聽很多人說,每年漫畫板塊的內容都大同小異,討論來討論去也無非就是怎麼打造人氣漫畫、怎樣商業變現。

包括你我在內,大家也不過是通過“我有在努力”的自我暗示,來尋找到事業的座標吧。

最後用我這幾天聽到的最棒的一句話作為結尾。還是在漫畫家吃瓜會上,有人問嘉賓,覺得最近漫畫市場怎麼樣。小塊文化的周老師是這麼說的:

不管市場好還是不好,我都不會離開。

《國漫週記》是我的個人專欄,主講國產漫畫相關,也聊聊泛ACG相關的話題,每週一更新。前面27期內容可在我的微博“河伯110”的【文章】欄目裡找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