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一个人最后的故乡

现在还能想起来,侄女结婚时,婚礼上有一个环节,是要新娘的父亲上台讲话。

曾经是一名教师的二哥,说了这样一段话:“今天看到女儿出嫁,作为父亲我非常高兴。但是,更令我高兴的,是我已经80多岁的父母也来到了婚礼现场。看到他们能够见证我女儿的婚礼,觉得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

虽然当了多年的老师,刚刚上台之前,我还是有点紧张。这时老妈悄悄给了我一块喜糖,告诉我:别慌,吃点喜糖,甜甜的,就忘了紧张。”


父母,是一个人最后的故乡

父母,是一个人最后的故乡


在那一刻,忽然觉得:父母在,每个人都可以做个“在堡垒中安心玩耍的小孩”。

生活中,总是有太多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满世界的烧香磕头、求神拜佛保佑自己幸福。殊不知,父母才是自己人生最大的菩萨,父母在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时刻。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论语·里仁》。这里的“方”是方向的方,这句话的整个意思是:当父母双亲还健在的时候,不要外出;实在非要外出的话,一定要告诉父母你要去的地方,不能让父母担心。

孝顺,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嘘寒问暖,买衣给钱。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和做事上不能让他们担忧。


父母,是一个人最后的故乡

父母,是一个人最后的故乡


我有一个发小,是他父母子女中唯一的儿子。母亲生他那年已经42岁,正赶上计划生育政策严厉之时,他在银行工作的父亲也受到了处分。

他学校毕业那年,父亲65岁,母亲66岁。

本来想着是留在城市里找份安稳的工作,奋斗几年买房子结婚成家,再把父母接到身边,安度晚年。每一次和母亲说起来接她们进城住,母亲总是一句话,进了城不习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提了好多次,父母没有点头,他也就明白了他们的心思。

渐渐的,他也就不提了。他听懂了父母那句话背后的意思。

他毅然打消了进城安家的打算,在乡里经营了一家买农用化肥的商店,离家只有三里地,八分钟的路程。

和我说起来,他也总是这句话:我明白他们的心思。人老了,住不惯城里的高楼大厦只是借口,更多的是舍不得离开老家,更是不舍得我离开他们身边太久、太远。

富有不及温暖,幸福不及父母。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事就是孝顺。

陪伴,才是最大的孝顺。

父母,是一个人最后的故乡

父母,是一个人最后的故乡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意为树希望静止不动,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以此来告诫子女行孝要及时,趁父母亲健在的时候要多关心爱护他们,而不要等父母去世后才追悔莫及。

这个出处的概况是,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路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里莫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首位,这是过失之一。为了我的理想,再加上为君主效力,(没有很好地孝敬父母),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疏远了亲人,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他们却不在了!


父母,是一个人最后的故乡

父母,是一个人最后的故乡


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辞行回家赡养双亲的门徒就有十分之三。

是啊,人的生命,就像沙尘一样飘忽而渺小,生命的无常总是让人不知所措,一旦错过就是一辈子。

所以,多抽出时间好好陪陪父母,只有父母可以让子女恣意索取,而从不要求回报。只有当工作不顺心、生活不如意时,在父母这里听到的永远是一句话:别太累着了,不顺心了就回家来吧!

其实父母亲真的对子女要求的不多,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回家买给他们的宵夜,给他们煮一顿可口的晚餐,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凉了帮他们添件衣服,多多回家陪他们说说话,都能让他们幸福温馨好久好久。


父母,是一个人最后的故乡

父母,是一个人最后的故乡


每一个子女,长大成人,或许都想离开家乡去外面的世界寻找幸福。当遇到了不开心,遇到了困难,工作最累的时候,想到的都是回家。因为家里有温馨、有安宁、有舒坦、更有任何时候也会心疼自己的父母。

父母,才是一个人最想回家的缘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