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捧腹的保宁醋旧闻!


令人捧腹的保宁醋旧闻!


一、萧泽根巧击绍兴师爷

清末,阆中秀才萧泽根弃文从商,实业救国,创办了“崇新长”醋房。醋房旧址在现在的下新街140号“崇新长”故居内。到民国二三十年代,年产保宁药醋300担,占据成渝市场,多次获成都花会、劝业会金奖和银奖。

令人捧腹的保宁醋旧闻!

“崇新长醋坊”酿制的“三鼎牌保宁醋”,在民国四年(1915年) 荣获在美国旧金山市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

明朝至清朝末期,川北道台衙门一直设在阆中,管辖二十几个府县,辖区内的府县官员每年末都要齐聚阆中古城向道台衙门述职。这些官员会带着师爷和厨师等一帮随从同时来阆中,一连十天的述职会也就成了展示各地风味的美食会。

他们的口味喜好各不相同,但都十分喜爱“崇新长”酿造的保宁醋。萧泽根每天会周旋于各府县官员的酒席之间,在笑谈中就与这些官员签订了来年的购醋合同。一位遂州府(遂宁)的浙江绍兴籍师爷因嫉恨萧泽根没有给他送红包,有意讥讽他,在酒席上吟出四句诗文:“达官贵人聚保宁,美酒佳肴伴良辰。忽来酸丁煞风景,醋大偏要充斯文。

“酸丁醋大”是对有文化但没有地位权力的草根文人的鄙称,众人都冲着萧泽根拍手大笑。萧泽根不卑不亢,随口说出一个字迷:“扭扭捏捏、刀笔糊口;东边半日,西边半日,分明一字不识,却偏要胡说八道。”并提议若有人能解得此谜,“崇新长”醋房将奉送十篓保宁醋。


令人捧腹的保宁醋旧闻!

箫泽根


席间一时无人能解此谜,遂州知府随后悟通,并为众人释迷:“扭扭捏捏,刀笔糊口”是一个“绍”字,“东边半日,西边半日,分明一字不识,却偏要胡说八道”是一个“興”字,众人先是一愣,随后拍掌叫好。绍兴师爷红着脸赶紧离座向萧泽根赔礼道歉,遂州知府随即在酒席上就与萧泽根签订了当年的购醋合同,还为萧泽根写下了“儒商”的题字,此事一直在阆中古城口传至今。


二、华光楼河坝的欢迎会闹剧

据地方志记载和民间传说,1915年,云南、四川首先举起了反对袁世凯复辟的起义大旗。阆中籍大学生龚焕然、孔宝庆等人在阆中秘密组建义军,发动反袁起义,打响了全川反袁起义的第一枪。孔宝庆为司令,龚焕然为都督,起义总指挥部秘密设在大东街中段的同发客栈(原县法院大院和今土生金客栈的范围)。起义军攻占了道台衙门,赶走了川北道台杨湘和县知事张作藩,占领了县城。

四川都军胡景伊派都军府观察高培德带领军队突袭阆中。由于学生军没有战斗经验,反动军队攻占了县城,大肆搜捕起义军,孔宝庆、龚焕然等义士先后被抓获。高培德命令把他们绑赴西门河坝的炮台上,全部砍头。高培德又下令四处捕杀起义群众,人称高屠夫。


令人捧腹的保宁醋旧闻!

四川的反袁护国军

杨湘、张作藩重新回到阆中古城,为了讨好高培德,决定在华光楼河坝举行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高培德正式入驻县城。欢迎会决定在三天后正式举行,张作藩带领随从途经位于东门口的“东来顺”饭庄时,一位身材高大的伙计正亮开嗓门大吼:“这边走、这边看,正宗的保宁醋金不换!“

张作藩吩咐一位跟班去叫卖醋伙计过来,跟班的疑惑地望着张作藩:“大人,你要买保宁醋?”张作藩摆摆手:“买啥子保宁醋哟!你去把那个伙计叫来,他嗓门洪亮,吐字清楚,吼的号子听起来很巴适,让他后天去台子上领喊欢迎口号。”跟班更加疑惑说:“大人,县衙里当差的人大嗓门多的是,你叫这个卖醋伙计来领喊口号,他球经不懂,恐怕到时要给大人潲皮哟!”

张作藩秘书瞪了跟班一眼,说:“你懂个铲!大人这样安排,更能体现官府与百姓同心,拥护高观察进城。”

张作藩满意地对秘书点点头,说:“胡秘书,你说得对,这件事就交由你来办,将那醋房伙计带到县衙里专门培训,三天后一定让他到台上领喊口号。”醋房伙计被带到县衙里,胡秘书指派专人教他领喊口号。

醋房伙计不敢马虎,专心致意把十几条欢迎口号背得滚瓜烂熟。三天后,欢迎大会在华光楼河坝如期举行,官府强行命令大批群众参加,河坝里聚集了上千人。高培德在众官员的簇拥下登上临时搭起的木台,胡秘书催促卖醋伙计赶快领喊口号。

令人捧腹的保宁醋旧闻!

民国初年四川街边的民众

谁知醋房伙计从未见过如此大的场面,站在台上,面对台下众多观众,顿时紧张怯场,两条腿直打哆嗦,每天背得滚瓜烂熟的欢迎口号全都忘得一干二净,像木桩一样站在台上,急得满头大汗。胡秘书从背后蹬他一脚:“喊噻!喊你平日里最熟记的话。”

醋房伙计举起手,突然惊乍乍地冒出一句:“保宁醋哦!正宗的保宁哦!酸得合窍!酸得巴味(儿)!”全场群众一时哄然大笑,秩序大乱,这场欢迎会以闹剧草草收场,在民间传为笑谈,一直口传至今。


,“冯万顺”醋房的招牌

据地方志记载和民间传说,20世纪40年代,阆中古城共有大小醋房38家,主要分布在下新街、下华街、上华街、高家坎街、县学坝街、郎家拐街、内东街、迎恩街、北街等街巷。其中规模较大的醋房只有郑丙森、聚福长、冯万顺、徐源顺4家。经营年限最长的当数“冯万顺”醋房,创办于1894年,连续经营了70年。1954年公私合营,并入保宁醋厂。

民国三十年(1941),“冯万顺”醋房位于古城北街12号,掌门人叫冯笙楼,醋房是前店后坊。后院里酿醋,临街的门店卖醋。冯家醋房一直秉承祖训,诚信经营,童叟无欺。


令人捧腹的保宁醋旧闻!

门店的廊檐下吊着一块不大不小的招牌,黄底黑字,招牌上标明:“冯家醋房的醋,甲等每斤十文,乙等每斤八文,丙等每斤六文,丁等每斤四文,戊等每斤二文。”由于当时书写习惯都是用毛笔从右至左写成竖行,读念时须先从右往下竖着念。

古城里当时有一位文人,名叫刘章九,生性幽默。一天路过冯家醋房门口,看着这块招牌,一时来了兴趣,便故意横着念并高声朗读。刘先生这一读不要紧,立即引来一群顽皮的小孩学着他拿腔拿调地一起朗读:“冯万顺的醋,甲乙丙丁戊,等等等等等,醋醋醋醋醋。”

令人捧腹的保宁醋旧闻!

冯笙楼见此情景,灵机一动,招来十几个顽童,每个人发给一个用红糖做成的棒棒糖,要小顽童们一起到大街上去朗读。顽童们排着队,手里拿着棒棒糖在街上跑着、跳着诵读这则招牌字,一时传遍了古城大街小巷,成为趣闻。

许多人好奇地纷纷来到冯家醋房读念这个招牌,寻个开心,也顺便购买“冯万顺”的醋,冯家醋房的生意一时更红火了。

①由萧泽根嫡孙肖善生先生于200年5月在其家中讲述。

②2006年正月初七,由年已89岁的古城名老中医陈汉益老先生在其家中口述。

③2009年5月肖善生先生在其家中讲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