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前言

在春风十里的季节里回眸审视,

重新翻检那些细碎微温的文字,

与声色微暖的影像,

以期重踏征途,

依然《在洛阳》相见......


第一辑第九篇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王绣

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洛阳博物院名誉馆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洛阳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文化部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一座城市,会因为了解而愈发深爱,比如洛阳;

一个人,会因为了解而愈发敬重,比如王绣老师。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她告诉我,

从当年初到洛阳的失望到后来的非常非常爱这座城市,

从当初的不喜欢牡丹立志成为油画家到后来痴迷牡丹,

甚至于写就牡丹画传奇

从当年的敢爱敢恨快言快语

到如今的往事云淡风轻相逢一笑......


近半个世纪的时光,四十多年的回忆,

听她娓娓讲来曾经与洛阳的一段段不解之缘,

一件件陈年旧事,

看她还是会在偶尔的片刻忍不住手舞足蹈,

依然有着旧时的纯真情怀、

依然激动不能自已、

依然不悔曾经当年,

不由感叹,古稀之龄却仍有少女的质朴,

万千拥宠却依旧谦恭平常,

实在是可爱,又可敬……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在认识王绣老师之前,

她对我来说,是个传说......


跟王绣老师认识时间很短,

短到鲜有故事可以讲述,

如果除去碰面只计算能够坐在一起聊天的时间应该还不到满把手吧,


但,人生就是这样机缘巧合,

竟让我无意之中一点点走近、

一点点了解到关于她、关于牡丹和画、

关于她和洛阳的许多故事......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初识王绣老师,源起于和侯震老师的一次聊天,

当时,侯震老师准备写一篇关于和王绣老师故事的文章,

席间,生性粗犷的他眉头紧皱反复说我真是怕写文章啊,

于是朋友推荐我帮他整理文字,

也就是那天,他跟我絮絮叨叨讲了许多,

有自己年少时的莽撞轻狂、年轻时的激扬豪放,

有到中年以后的返璞归真、安然创作,

而说的最多的是王绣老师多年前对身在异乡的他事业的帮助、支持和生活的关心、爱护,

这一讲,便是几个小时,或许是因为太久远连自己都已经快疏忘了,突然回忆起来点滴往事,悲喜重现,竟难以掩饰的动情。


及至后来,根据他的讲述,我整理了《唯有温暖》一文。

交稿之后,内心甚至几分忐忑,不知道是否能够真真切切地表达出他想要表达的情意,

但我却也真真切切的记得,写下那些往事并隔天再重读那些文字的时候,我是落泪了的。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隔了几天,侯震老师突然打电话,开心地说

“鸽子,那篇文章王老师看了,很喜欢,说要请你一起吃饭呢。”

于是就这样有了和王绣老师的正式见面。


那天,王老师穿一件暗红色衣衫,见面就拉起我的手,眉目含笑,

仿佛熟识多年的邻家阿姨,让人一见就心生亲近。

而且当天,因了这个话题,引得席间各位都开始尽情回忆,

就着时光的薄酒,大家聊得尽兴欢畅,

以至于现在想不起来都聊了些什么,

只记得,王绣老师和几位晚辈老师们一起边说边笑,每个人都说得很激动,每个人都笑得很开怀。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时隔不久,

因为《墨言洛阳》的创作,又与王老师见面,

这次是在她的画室。


再见面,王老师依旧衣着很精致,

依旧说话很平和,

依旧亲热地拉起我的手往我手中塞着各种小糖果点心,

让我对于这样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艺术家原本心存的些许拘谨和局促一扫而光。


自然而然的,我们又聊起了王老师的经历,

她跟我讲起年幼时对哈尔滨的俄式建筑绿树花园种种怀念,

青年时初到洛阳所见所闻内心的种种失望,

以及后来对牡丹的痴迷,

对厚重文化的喜爱。


和她在洛阳一直以来经历和坚持的许多事情:

她曾经对牡丹一见钟情悄悄摘了盛开的花朵回家连夜作画;

她曾经一身油彩钻在阴暗潮湿的墓室里临摹整面墙的彩色壁画;

她曾经因为坚持要把最珍贵的文物留到洛阳连夜找省长愤然陈词甚至斩钉截铁称誓要与文物共存亡;

她曾经亲口说只要是为了给洛阳争取发展机会,办事需要她的牡丹画,要多少画多少随要随画......


临了,她很认真地说,

我都来洛阳快半个世纪了,都成一个地道的洛阳人了,

现在爱这个城市爱得不得了......


那场谈话,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心底,对于王老师越发的敬重和喜爱了。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曾看到过一句美学名言:“风格即是人”。


艺术家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性格、禀赋与文化素质,

必然会影响甚至决定着她对艺术道路的选择和成就。


想来,王老师正是因为有着如此丰富的经历与鲜明的性格,

所以才会能够在牡丹艺术的殿堂里总领群芳吧。

她可以豪爽不羁、敢爱敢恨,

也可以儿女情长、纵情花间,率真又执拗、洒脱又温婉,

可以浓烈,可以清淡,

而人生行至古稀,

渡尽劫波之后渐渐归心平静,不问不怨,一心作画倒真的实属难得。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若说洛阳事,终有牡丹情


我和团队创作的视觉对话栏目《在洛阳》有幸邀请到王老师作为第一期节目的嘉宾,

采访拍摄过程中,有了更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也更多的感知到她身上独具的艺术气质和女人情怀。


人生都很慢,听从内心的安排,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很喜欢这句话,也觉得格外适合王老师,几十年执著地寄情牡丹,丹青写国色,佳墨画天香,这才是真正的画心写意人生。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节目拍摄需要,于一日天高云淡时,约王老师漫步隋唐遗址公园,随拍一段散散淡淡的时光。


难得的片刻清闲,难得的秋日阳光,王老师安静地坐在廊下,祥和而美丽的面容莫名的让人有些感动有些沉醉。


编导晓旭轻轻地说,如果能有牡丹就好了。

一语罢,大家都觉得有点微微的遗憾,

是啊,能够留住王老师与牡丹深情对语的画面,该有多完美。

没想到,旁边一间茶坊“九间堂”的主人张总竟在此时意外的出现了,

手中宝贝似的拿两支牡丹花,边往近前走边兴奋地说:

“听说王老师在这儿,我赶紧过来看看,正好园子里的牡丹花开了两朵,拿来给王老师看看。”

于是,一群人都忍不住笑了。或许,这正是冥冥中王老师的牡丹情缘吧!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花含春意无分别,物感人情有浅深。”


这个当年来自哈尔滨的东北姑娘,

却因牡丹留在古都洛阳半个世纪,

一朵花,一座城,一世情,

城市的包容与厚重,

友人的冷暖与温情,

是呵护艺术家的环境

更是让艺术家热爱与创作的激情。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秋色岂知心?花亦静好时。

那一刻,华枝春满,心香无限。

于是,依稀看到数朵牡丹,或浓或淡,盛开在阳光下......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在洛阳丨华枝春满 秋色牡丹 浮光掠影看王绣


也许,你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

也许,你是在外漂泊的洛阳人

也许,你是在洛阳打拼的异乡人

也许

......

只要你有故事

我们都愿意聆听

在洛阳,我们等你

《在洛阳》


在洛阳期待你的讲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