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報名人數1071萬人,身在職場的你,想不焦慮都不行

2020年新鮮出爐的高考報名人數1071萬人,比2019年高出40萬人,比2018年高出90萬,增長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同樣在增長的還有實際錄取率,從2005年到2018年錄取率逐年攀升,從57%增長到81%,而在中國,大學的畢業率達到95%以上。

2020年高考報名人數1071萬人,身在職場的你,想不焦慮都不行

也就是說,這些報名的高考生,80%會步入大學,而其中95%的人會順利畢業步入社會,4年後,將有800萬左右的大學生湧入社會。

但是,不必驚訝,其實從2018年開始,大學畢業人數就已經超過了800萬。

2020年高考報名人數1071萬人,身在職場的你,想不焦慮都不行

網絡上一直都存在一種聲音,叫'販賣焦慮',有一篇比較火的文章,內容是這麼寫的:

2020年高考報名人數1071萬人,身在職場的你,想不焦慮都不行

2020年高考報名人數1071萬人,身在職場的你,想不焦慮都不行

如今,看到高考的報名人數,和錄取率以及高校畢業人數,不禁讓人懷疑,真的有人在販賣焦慮嗎?

4%的本科大學,是在14億的基數上計算的,把一歲小孩和60歲的老人都算在內,得出來的結論,毫無意義。

2020年高考報名人數1071萬人,身在職場的你,想不焦慮都不行

每年畢業的800萬人,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既不會去種地,也不會幹服務生或者保姆之類的行業,他們會帶著幹勁,衝入你的行業,搶你的飯碗。看著越來越年輕的同事,你會不會壓力劇增?或許,豐富的從業經驗,總會讓你高高的俯視著這些稚嫩的畢業生,可是,他們的快速成長,這樣的'俯視'又能堅持多久?而你,在職場上,將會慢慢體會身體的逐日衰老,和力不從心。

殘酷的是,職場上'衰老'是從不被體諒,量化的考核永遠都是公司對待員工態度的第一指標,同時,對於企業來說,永遠都不缺,既年輕,又能幹的新鮮血液。每一年,800萬的畢業生完全可以給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養分,讓公司這個大機器運轉自如。

所以,如果你在私企工作,'不焦慮'是自欺欺人,給生活加一點'焦慮'才是更好的選擇。

沒人喜歡焦慮,這種負面情緒,常常會破壞我們的好心情。但是,適當的焦慮,可以在過好當下的同時,計劃好未來。人們常常說,活在當下,活在今天,但是,未來如何,可能完全由今天的你來做決定。

工作之餘,不妨思考一下,如果40歲還不能進入管理層,該如何自處?

喊著為公司奉獻、犧牲的口號時,也不妨思考一下,公司除了工資以外,還給了我們那些?而這些,是否能幫我們在衰老之時,依然可以面對,日趨激烈的職場競爭。

任何時刻,都不要忘記思考,思考當下,思考未來,正如作家畢淑敏所說的那樣,擔憂、害怕和焦慮,是人類進化中的禮物。它能激勵我們做好應對野獸和暴風雨等災害的準備。甚至可以這樣說,從遠古而來,那些完全無憂無慮的人,都被淘汰了,因為他們沒有法子在嚴酷的自然環境和人際關係中生存,而我們都是那些懂得憂患的人的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