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女駙馬》最後已是完美結局,為何又編出後傳太悲情了?

用戶陳法軍


在我的印象中,黃梅戲的典範就是“夫妻雙雙把家還”,曲調優美朗朗上口,而且更重要的是唱詞比較容易聽懂。其次吸引我的,大概就是《女駙馬》的劇情了:民女馮素貞自幼許配李兆廷,後李家敗落,兆廷投親馮府,岳父母嫌貧愛富,逼其退婚。馮素貞花園贈銀於兆廷,馮父撞見,誣李為盜,將其送官入獄,逼素貞另嫁宰相劉文舉之子。馮素貞男裝出逃,在京冒李兆廷之名應試中魁,被皇家強招為駙馬。花燭之夜,素貞冒死陳詞感動公主。在公主幫助下,皇帝收素貞為義女,又釋兆廷,並招素貞之兄,前科狀元馮少英為駙馬。兩對新人乃同結秦晉。該劇通過女扮男裝冒名趕考、偶中狀元誤招東床駙馬、洞房獻智化險為夷等一系列近乎離奇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戲劇情節,塑造了一個善良、勇敢、聰慧的古代少女形象。不得不說,劇目的情節跌至起伏,而且在封建禮教社會,這樣的劇情無疑是不落俗套,非常具有新意的。

1959年,《女駙馬》由著名藝術家嚴鳳英主演,拍攝了彩色戲曲片,在全國引起轟動。1986年安慶市黃梅戲劇團再度排演此劇,由優秀青年演員韓再芬等主演。我觀看的就是由韓再芬老師等人出演的版本。

第一段是悔婚拒婚,雷雨交加使氣氛格外的壓抑,而李兆廷的母親就在這天去世了。場景一轉,馮素珍出場,手中繡著戲水鴛鴦,卻心神不寧地開窗遠望,愁苦之色溢於言表。“荷花香消菊待黃,池邊衰柳沐殘陽,愁腸偏逢愁時節,幾回思母又望郎。”短短地幾句歌詞勾畫出了秋風蕭瑟的景象,更加襯托出了素珍的愁思,而這愁思從何而來?歌詞中已經點明,是因為思母、望郎。其實,在畫面轉至素珍的閨房時,我就被伴唱優美的旋律感染了,其後我又驚豔於素珍的表演。不得不說,韓老師作為我國優秀的戲劇演員,扮相俏麗、噪音圓潤、表演細膩,每一個動作和神情,都將所要表達的感情融入其中,帶領觀眾隨著她的表演而或悲或喜。在我看來,韓老師的表演更加透著一種中國傳統的婉約美,一開始的愁腸百結,聽聞李郎前來的歡欣雀躍,都用一個個眼神,一個個手勢,一個個身體的姿態傳遞給觀眾,給觀眾以美的享受。

《女駙馬》的開頭無疑是成功的。優美的戲曲,精湛的演技,引起懸念和後續矛盾的情節,都讓我有想看下去的慾望。

第二段是遠走高飛,這一段的情節漸入高潮。馮素珍經歷了一路上的躲躲藏藏,趕去京城尋兄長,她冒名頂替李兆廷應試,誰知竟金榜題名,高中狀元。

其實在從頭開始看《女駙馬》之前,我先觀看了《女駙馬》第二段中的"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金榜中狀元"選段。這是流傳很廣的黃梅戲名段,旋律優美動聽,唱起來朗朗上口,給人帶來歡快愉悅的心情。“我也曾赴過瓊林宴,我也曾打馬御街前,人人誇我潘安貌,原來紗帽罩嬋娟”這段旋律聽過之後就很難忘掉,而韓老師也充分表演出了素珍當時喜悅,自豪,對未來充滿希望與美好願景的心情。通過這段黃梅戲名段,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國戲劇之美——這是由感染力的,可以讓人感到愉悅的美。

之後的矛盾就順理成章了。第三段是高潮——紅妝駙馬。主要是講經過劉文舉大臣進鑑,皇帝要召素珍為駙馬。但是素珍再三推辭都不行,沒辦法只有逢旨成婚。洞房花燭的晚上素針冒死陳詞,說出了事情的真相。結局為金殿賜婚。公主被素珍的真情感動,同意和她一起求皇上。她們以才智博得皇上赦免欺君之罪,並釋放兆廷出獄。馮益民在金殿上為妹妹請罪,恰巧與公主相遇,二人一見鍾情。大臣劉文舉有想法做媒請皇帝召馮益民為駙馬。兩對新人共結百年之好。

最後的結局是非常完滿的,但是如果真正按照當時社會的情狀和邏輯考據,可以說這個結局是不可能出現的。社會封建,權利集中,皇權至上不可侵犯,怎麼能容忍一個女子欺君之罪呢?但是,正是因為現實的殘酷,所以人們才更渴望戲劇的完滿。戲劇作為當時在民間極為流行的一種娛樂休閒方式,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了當時社會的現狀。馮素珍敢愛敢恨,勇於反抗,忠貞不渝的精神是人們所頌揚的。或許在現實生活中,能做出這樣驚天動地壯舉的女子幾乎沒有,即使有這樣的女子,也未必能獲得幸福的結局,所以人們才將自己的期盼寄寓於戲劇中。天馬行空的想象,驚世駭俗的壯舉,纏綿悱惻的愛情,或許越是難以得到,它們才越加的美好。而《女駙馬》具備了這一切要素,實現了大家最渴望的美好願景,所以它的成功也就理所當然了。

現代社會的節奏很快,我們常常尋求快速時效的信息,有很多人甚至沒有欣賞過中國傳統戲曲。其實,中國傳統戲劇始終反映了大家美好的願景和期望,這是不管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的。而中國戲劇中蘊含的中國傳統美,更是現在所充斥的電視劇、電影中所沒有的。這是我第一次真正認真地欣賞完一部中國傳統戲劇,雖然我有很多理解還不夠透徹,但是我很慶幸我去品讀了它,去感受了它,我沒有錯過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機會感受戲劇之美!


萱萱的影視段子


黃梅戲《女駙馬》是個傳統劇目,老少皆熟,不少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都唱過。嚴鳳英把它唱得舉國皆知。馬蘭扮相最好,唱功也棒。吳瓊唱功好。還有韓再芬等等藝術家。她們在把黃梅戲發揚光大方面做了貢獻,這是題外之話。

《女駙馬》的故事

大概是這樣的:馮素貞自幼許配給李兆廷,後啦李家遭遇變故,貧苦無依。馮素貞的繼母嫌貧愛富,逼李家退婚。馮素貞欲贈銀兩資助李,反而使李被誣陷入獄。馮素貞女扮男裝進京尋兄,哥哥馮益民相救未果,於是冒李兆廷之名應試奪魁,誰想到因才貌雙全又被皇家看中,無奈被招為駙馬。

花燭之夜,馮素貞冒死陳詞,公主感其真心,為其解圍。后皇帝收馮素貞為義女,又釋放李兆廷,並招馮素貞之兄、前科狀元馮益民為駙馬。兩對新人乃同結秦晉。

這是故事梗概,結局大團圓,因為戲曲主要受眾面都是群眾,喜歡喜悅的和諧的故事,所以符合大眾審美。

然而,生活遠未結束,時間滾滾向前。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是愛情本身得到了善始善終,而婚姻大幕拉開,生活遠比想象要沉重,柴米油鹽,父母公婆姑嫂等等複雜關係,門不當戶不對帶來的諸多生活差異,都是一道一道坎。主人公需要忍忍受多少煎熬,才能修成正果。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們普羅大眾誰不是在鋼絲上行走,在砧板上舔刀。所以《女駙馬》後傳才悲情,因為生活本身就是那樣無奈。


山么之說古論今


人生哪有那麼些完美?童話,故事而已。

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會因窘迫而無法延續起初的風花雪月,浪漫情懷。

琴棋書畫詩酒茶的人生也會因為審美疲勞而走岔。

酸甜苦辣鹹,才是真實的人生。


竹青格格茶時間


《女駙馬》什麼時侯演過悲劇結局?沒有看過,不能妄加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