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义:我心目中千里挑一的经典——《古田军号》

王正义:我心目中千里挑一的经典——《古田军号》

毛泽东(中)与刘安恭(左)剧照


2019年8月22日晚,我趁儿子来京的机会,带他去影院享受了6个人包场的精神大餐——《古田军号》(不是炫富,是看该片的人少),看后总体感觉,这是千里挑一的经典。说千里挑一既非哗众取宠,更非夸大其词,因我在部队时,放映过1000多部影片,在看《古田军号》前,仅有一部小成本电影《暖春》被我列为心目中的经典,每年都会流着泪重温一遍。看完《古田军号》后,觉得这是我心目中第二部过目不忘、值得再看的经典电影。

影片中,毛泽东与朱德为了红四军的发展壮大,生活上肝胆相照、情同手足,但在原则上又据理力争。经过从弯路到正途的过程,彰显出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影片中的大场景汇集国共、内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小细节时时体现官兵的温情。既然称为心目中的经典,自然得写点值得回忆的文字。本片观后印象大概总结为如下几点:

王正义:我心目中千里挑一的经典——《古田军号》

张一山饰演的林彪(中)


一、大手笔铸就史诗巨制

第一,编导班底过硬。编剧都赫赫有名,除了田运章外,更有圈内熟知的“摘金星、折百合、捧华表、抱金鸡”的一线编剧徐宝琦,本片刚刚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中唯一一部电影奖,徐宝琦堪称影视编剧奖项“大满贯”得主了。“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好才是真的好。本片导演陈力曾凭借《海棠依旧》获得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导演奖,在《古田军号》中,她既编又导,功不可没。没想到一个女导演能导出如此阳刚满满的正能量电影。

第二,演员倾情出演。除了王仁君、李幼斌、孙维民等的出色演技外,本人认为,张一山饰演的林彪最值得称道,作为《古田军号》点睛之笔的林彪着墨不多,但张一山以木讷的表情和非同常人的眼神完美演绎出年轻军神林彪的少言寡语、足智多谋和桀骜不驯。众所周知,林彪因性格异于常人及解放前后不同的政治立场,成为本片中最难把握的角色。张一山自《我爱我家》后,第一次摒弃“痞”劲,把林彪的指挥才能和骨子中介于正与邪的本性完美演绎了出来,称得上形神俱备,值得大赞!

第三,制作单位强强联手。《古田军号》由久负盛名的八一电影制片厂与福建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自然具备了成功的基础。

第四,场景宏大壮观。本片开篇在南靖土楼田螺坑景区的文昌楼取景,上千名群众演员参与演出,现场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镜头从远到近,从高到低,从小到大,视觉冲击力让观众如身临其境,不能自拔。一开篇,就仿佛已经听到了从古田穿越而来的吹响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号角。另外,战斗的场景激烈且扣人心弦,充分还原了真实的战争画面。


王正义:我心目中千里挑一的经典——《古田军号》

毛泽东(左)与小号手(右)剧照


二、小细节蕴含大文章

第一,毛泽东与小号手形同父子情的官兵情。毛泽东几次牵着小号手的手同行,形同靠山,又如父子,官兵情谊浑然天成。另外,朱德叮嘱林裁缝记得给小号手做衣服时,毛泽东马上从口袋中掏出小号手的身材尺寸记录,温情跃然银幕。

第二,朱德掰开两个馒头的同时竖起了伟岸的形象。片中,毛泽东一边与朱德因公事争论,一边把老乡给朱德的两个馒头递给他。朱德先掰开其中一个,一半给陈毅,一半让陈毅给毛泽东送去;接着,朱德把另一个馒头的一小角掰下,随后镜头一转,把剩下的大块递给刘安恭,显然,两个馒头,朱德只吃了一小口,却大多给了他的亲密战友。要知道,在那种关键时刻,一块馒头抵一条命,朱德的形象通过分馒头立时高大起来。

第三,朱德把屁股挪到毛泽东的长凳上,体现出目标的统一。在古田会议上,朱德看领章时,从一个凳子自然挪到毛泽东长凳上的特写,看似平常,其实是导演的精心安排,从两人分坐两张长凳到共坐一张长凳,隐喻意见统一,是朱不离毛、毛不离朱的真实写照。是从行动的统一到心的交融。

第四,小号手热拥毛泽东体现官兵的亲密无间。片中,小号手看到正发言的毛泽东突然发病打摆子,自然而然快速上前把衣服披到毛泽东身上,同时从后面紧紧抱住毛泽东,为他取暖。这是一种赛过亲情的官兵情谊。这个场景如果用成年人来表现,可能会掺杂投机等因素,反而不美,而安排小孩子去做,更符合常理,因为他还没到心态复杂的年龄,所以更能体现出官兵之间纯洁的友谊。

第五,朱德赠皮衣、举凳与“心齐可成龙”遥相呼应。片尾,朱德带兵走上新征程时,毛泽东目送其远去,朱德把皮衣悄悄留给受疟疾折磨的毛泽东,这是一种无言的体贴。随后朱德举凳远去,与前面邓子恢等人在上杭迎接毛泽东时众人举凳体现的“心齐可成龙”遥相呼应。虽然朱德没回头,但他知道毛泽东肯定清楚举凳的寓意,这是真正的心有灵犀。

王正义:我心目中千里挑一的经典——《古田军号》

《古田军号》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

三、白玉微瑕

第一,毛泽东的伟大形象彰显不足。毋庸置疑,毛泽东能在古田会议前后两次担任前委书记,说明他的思想高度要高于德高望重的朱德,这点在影片中有充分的体现。毛泽东提出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至今适用,毛泽东的成功来自于得民心,但纵观影片,宏观事例多于微观事例,影视语言中,恰恰微观最能直指心性、打动人心,仅用来回几次牵着池有田的手这种树形象体现温情有些牵强,也显重复;强调解放妇女、男女平等及到造纸厂帮工等几个微观镜头远远不能彰显毛泽东受人拥护的真谛,本片的核心是毛泽东因思想高瞻远瞩成为红四军的精神领袖,靠这几件小事的点缀有些站不住脚,导致形象不丰满。

第二,王仁君形象不完美。虽然王仁君演技成熟,有伟人风范,遗憾的是形态略显富态,特别是面部,与当时的窘境及长期受疟疾折磨的人形象明显不符,更与胡兵扮演的符合时代角色定位的刘安恭气质形象迥异,相比之下,形象要比胡兵逊色许多。虽然本人不提倡常人无故减肥,但作为演员,为了演好伟人,要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王仁君应该减减肥。

第三,王志飞与朱德气质形象不符。王志飞是“第一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观众喜爱的男配角奖”获得者,但在本片中饰演的朱德“撅嘴入,撅嘴出”,与大众心目中的与官兵打成一片的德高望重的朱德形象差距较大。

第四,绿叶的戏份安排不当。李幼斌饰演的造纸厂老板作为配角戏份刚刚好,绿叶能衬托红花;孙维民饰演的林裁缝演技很棒,可惜戏份略多,有些戏份插入生硬,喧宾夺主,把本来的绿叶粉饰的稍显花哨,如果减些戏分,肯定更耐品味。好镜头不在多,在精。

第五,太真实未必是亮点。片中司号员被子弹爆头和多人被枪击后血崩银幕的特写,感觉很不妥当,这是主旋律电影,不是商业大片,如观众因看太真实的血腥而感觉过瘾,那是导演的意识形态出现了问题。好的电影靠讲好故事立足,不能以血腥满屏来吸人眼球,好多商业片导演渲染这种血腥的真实性,无异于杀人。曾记得有一部经典电视剧因突出战将被斩首后血光喷射,饱受诟病。说明大部分观众不喜欢太过血腥的镜头。特别是我们的先烈被爆头这样的镜头,从心理上接受不了。另外,很多战争片重点宣传场面的真实性,其实炮击后黑烟漫天是影视中埋设炸点刻意形成的效果,真实场景中,轻型枪炮爆炸后视觉上并没有太大冲击力,也不会出现漫天黑烟,但有杀伤力。所以,这类烟火效果作为亮点宣传意义不大。

第六,不合理的镜头比较多。第一处是叛徒一边开机枪扫射一边对刘安恭大声喊话,首先,这种效果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因为机枪声远远大于人声。再者,双方对射的距离无法产生这种对话效果。第二处是明明观众已经知道了剧情所要表现的会议内容,但镜头一转,莫名其妙、画蛇添足蹦出一句话:“我爷爷说,会开了一天一夜,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大概意思,原话没记清)。第三处,杨椿娃弥留之际,毛泽东附耳交流的镜头前后各完整出现一次,前面的一段应该剪掉,后面追认杨椿娃为中共党员的那段保留就可以了。

第七,剪辑方面有硬伤。有些镜头跳跃很突兀,让观众产生莫名的不适。

四、结语

以上不足,不影响《古田军号》在我心目中的经典地位,无数次让我落泪的电影《暖春》中,智商正常、无家可归的女娃竟然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显然这一处硬伤导致全盘故事不成立,但没影响该片在我心目中的经典地位,瑕不掩瑜,因为整体很感人。

影片较长,一边看一边记忆,可能有些优劣分析不太准确,请读者见谅。

记得走出电影院时,我儿子伸出大拇指说:“爸,今天的电影真棒!”相信他的评价能代表他的同龄人。(注:图片来自网络)

2019年8月23日晚于北京

作者:王正义,《办公室业务》杂志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六届8名个人常务理事之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原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

王正义:我心目中千里挑一的经典——《古田军号》

王正义(左)父子观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