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焦作立下“赫赫战功”!这场发布会专门说了这事……


在武汉,焦作立下“赫赫战功”!这场发布会专门说了这事……

昨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焦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也是“‘疫’线英雄”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邀请我市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讲述他们的战“疫”故事。市委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蕙丽主持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邱志杰发布我市《关爱医者尊医重卫倡议书》。

在武汉,焦作立下“赫赫战功”!这场发布会专门说了这事……

上图:焦作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四场新闻发布会现场。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 鑫 摄

3月30日,我市16名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平安凯旋。在武汉的50多个日夜,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以精湛的医术、医者的仁心、崇高的医德,不怕牺牲、救死扶伤,守护生命、传递希望,圆满完成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救治任务,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立下了“焦作战功”。4月13日,16名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解除了为期14天的隔离休养,回到了各自的家庭和单位。

发布会上,市援鄂医疗卫生队队长、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建峰,市援鄂医疗卫生队副队长、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赵童,市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市疾控中心质控科副科长、主治医师杨涛,市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焦煤中央医院主管护师兰福旭,市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管护师郭亚茹分别讲述了在湖北武汉抗疫一线亲身经历的战“疫”故事。

邱志杰宣读了《关爱医者尊医重卫倡议书》,号召社会各界、全市人民牢固树立“尊医重卫”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关心关爱医务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助力健康焦作、文明焦作建设。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婧 报道

在武汉,焦作立下“赫赫战功”!这场发布会专门说了这事……

4月15日《焦作日报》03版

致敬,“疫”线英雄!

“焦作医疗卫生队14名队员中的大部分是‘90后’,本应该是在家里被宠着的孩子,但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在疫情暴发的最前线,他们用年轻的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意志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许多难忘瞬间和感人故事,时至今日仍在脑海中重现,让我泪目。”在昨日上午举行的焦作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上,我市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走上发布席,讲述他们的战“疫”故事,也拉开了我市“‘疫’线英雄”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的序幕。回忆在武汉的战“疫”时刻,市援鄂医疗队队长、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建峰动情地说。

我市援鄂医疗卫生队在武汉的抗疫主战场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这里也是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病人救治定点医院,收治的患者中80%为急危重症患者。“武汉当时的形势非常严峻,医院床位紧张,医疗人员不足,防护物资匮乏,可以说一张床就是一条命,能多一张床就能多救治一条命。整个医院是边改建边收治病人。”王建峰说。

疫情防控前期的防护及医疗物资相对匮乏,我市援鄂医疗卫生队在奔赴武汉前准备了一周的防护物资。为了实现零感染的目标,医疗卫生队把防护任务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进驻病区后,在感控上作了充分的准备,严格按照要求穿脱防护服。脱防护服时最容易出现医源性暴露,导致感染,因此在进入隔离区之前,每个队员都经过严格的培训,并且反复训练。护士长孟明哲不仅负责我市医疗队的感控,也是整个河南队的护理副组长,大量的防护质控工作都由她来完成。整个队伍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最终实现了医疗卫生队零感染的目标。

面对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巨大的心理压力,队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亲如家人,令人感动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赵童为了患者不畏风险,紧急时刻徒手为患者掏出粪石;为了让病逝患者有尊严地离开,兰福旭、张巧珍、李田净为逝者擦拭全身、整理衣裤,认认真真作善后料理近一个小时;身材瘦小的郭亚茹连续作战,累瘫在椅子上;云佳敏、周娜娜脱完隔离衣已全身湿透;殷仰仰戴着五层手套,跪在患者床前成功为患者扎静脉针;梁燕为重症患者插尿管,汗水沿着护目镜流了下来;郝龙辉、张运强、姚建刚摘下口罩,脸上留下深深的勒痕……

我市援鄂医疗卫生队2月2日抵达武汉,次日21时开始收治危重症患者。3月25日,封闭病区病号清零。据统计,在这50多天的时间里,焦作医疗卫生队医疗组参与救治70名确诊患者,主管8名危重患者,治愈出院57人,抢救危重症患者4人,科内会诊40余次,多学科会诊10余次,院内大会诊1次,咽拭子采集24次。护理组照护病区70名危重症患者,不仅专科重症护理,还包括生活护理,护理培训35次,护理累计工作时长1700小时。其中,采血注射637次,心电监护4410小时,呼吸康复188次,心理干预46次,圆满完成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救治任务。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婧 报道

赵童:荣誉是大家的 我做了该做的

市援鄂医疗卫生队副队长、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赵童在武汉战“疫”期间,曾因徒手为患者掏粪石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赵童记得,3月11日晚,一名8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现肠梗阻,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发生生命危险。可病人年纪太大,粪便极干形成粪石,一般药物通便效果不好。情况紧急,赵童徒手为老人逐一掏出粪石,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很多人,他也因此获评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与大河报联合推出的“战‘疫’英雄奖”。

“掏粪石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会发生,我觉得很普通。”赵童说。但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在他回到焦作不久,就收到了患者家属从武汉寄来的感谢信和锦旗。

“荣誉属于大家。在武汉战‘疫’期间,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很多努力,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我只是有幸成为这个集体中的一个代表,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婧 报道

兰福旭:与“大咖”交流学习是最大收获

在武汉抗疫一线,市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焦煤中央医院主管护师兰福旭,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务人员中唯一一名同时加入“呼吸治疗”“肺康复”和“静脉治疗”三个国家医疗队专家会诊团队的队员。

作为焦作市首位呼吸治疗师,2019年1月,兰福旭在焦煤中央医院重症医学科组建了焦作市第一个呼吸治疗小组。今年援鄂医疗卫生队报名时,开展呼吸治疗也是他选择支援武汉的理由之一。

各医院尤其是危重症院区对于氧疗、呼吸机的应用比例比较高,需要及时解决大量的呼吸治疗相关问题,兰福旭提出了护士兼职呼吸治疗师的工作方法。在武汉抗疫前期,他常常需要兼职工作到凌晨5时,加之精神高度紧张,出现了严重的睡眠障碍,只能用镇静药调节睡眠,但又不敢多吃,怕睡得太沉,不能及时接听电话,处理调节呼吸机参数、解除呼吸机异常工作报警等呼吸治疗问题。就这样,他一边吃着镇静药一边喝着咖啡,度过了漫长的58天的援鄂时光。

“援鄂期间,能够与北京协和医院、湖南湘雅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中日友好医院、同济医院以及18支国家医疗队的‘大咖’们交流学习,是我一辈子难得的机会,对我之后的工作起到了巨大的帮助。”兰福旭说,“此次武汉之行意义重大,无憾、无悔。”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婧 报道

杨涛:脱防护服就像浇了冷水澡

我市援鄂医疗卫生队中有2名疾控人员,在武汉战“疫”中,他们主要对接武汉市硚口区疾控中心,开展防疫消杀工作。回忆武汉战“疫”经历,市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市疾控中心质控科副科长、主治医师杨涛说,在户外脱防护服就像浇了冷水澡,最怕因此引起感冒发烧,影响工作。

援鄂防疫队消杀组工作的环境和医疗单位不一样,没有“三区两通道”,没有洁净区、缓冲区再到污染区的过渡,队员们去现场工作,穿脱防护服都是在户外相对空旷洁净的区域进行。在确诊家庭进行终末消毒,队员们就在确诊患者小区门口穿脱防护服;在一些大中专院校学生宿舍征调的集中隔离点、康复驿站等处消毒,队员们就在学校操场穿脱防护服;硚口区武体方舱医院休舱消毒,队员们就在医院外空旷处穿脱防护服……

武汉的天气时冷时热,在现场穿着防护服,手提十几公斤重的采样箱,身背沉重的消毒喷雾器往返于各个疫源地进行采样和消毒工作,人人都是汗流浃背。在户外脱防护服时,冷风吹着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感觉像浇了冷水澡一样。“我们在武汉工作期间最担心的就是穿脱防护服引起感冒发烧,一旦发烧,不但自己要隔离,整个队伍也得隔离,影响整体工作进度。”杨涛说。

回忆武汉战“疫”时刻,杨涛说:“酒店留守人员、接我们上下班的司机师傅、志愿者,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医务和防疫人员,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众志成城、不畏生死、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最让人感动。”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婧 报道

郭亚茹:支援武汉我义不容辞

市援鄂医疗卫生队队员、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管护师郭亚茹是一名“90后”,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结婚才3个多月的她义无反顾冲向战“疫”最前线。

“从生活角度来说,我刚结婚,还没有孩子,父母身体健康,无后顾之忧;从专业角度来说,科室大都是新来的医护人员,经验相对不足,而我在北京接受过重症监护的培训。我已有4年重症护理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安全保护意识。所以,我是最合适到战‘疫’第一线的人选。”郭亚茹说,“支援武汉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刚到武汉的时候,郭亚茹也曾感到不安和担忧,但所有的不安都在她走进隔离病房的那一刻化为乌有。“当我穿上防护衣、隔离衣,戴上第五层手套,盖上防护屏,踏过最后一道防护门的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就是一名战士,坚定而自信:我来了,我能赢!”郭亚茹说,“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患者病情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好转,对队员们都是最大的鼓舞。”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婧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