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在隋末风起云涌的英雄群体中,最值得讴歌的是唐太宗。他手提三尺剑驰骋在沙场上,为夺取天下而身先士卒。尔后,他又在贤臣辅佐下躬行仁政文治,还谆谆告诫后代勿滥施武功。他的胸怀像蓝天一样深远广大,他那仁德的光辉长久照耀着国家的未来……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但是,后世也有人视唐太宗为假仁假义者,其提出最厉害的证据就是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杀害兄弟并抢班夺权。北宋著名的唐史专家范祖禹即在《唐鉴》里批评唐太宗“不顾亲”、“不知义”,说:“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太宗之罪著矣!”南宋大儒朱熹亦说:“唐有天下,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君臣父子夫妇,盖其源出于太宗。”

史书记载秦王府的干将们劝李世民发动政变,不管多少理由,都不免牵强。如今史书要重点表现的,似乎玄武门政变的发动,李世民是在大家逼迫下做的,他自己意愿不强。但看看后来的一条,尉迟敬德说:现在,勇士八百人已经进宫,擐甲执兵,事势已成,大王安得已乎!我们的人马已经进入战斗位置,现在已经停不下来了。哪里来的八百勇士?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其实玄武门之变主要人物为: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玄武门事变两个月后,李世民即位当上了皇帝,自此开启大唐盛世。细看一下当初李世民带的十个人的结局。

张公瑾:张公谨,早年跟随王世充,后在尉迟恭的推荐下加入秦王府,玄武门之变后,跟着李靖平定东突厥,后来进了二十四臣,并得以善终。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尉迟恭:开始跟刘武周干,后投降李世民,在李世民推心置腹的招抚后成为李世民忠心干将,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玄武门之变后位高权重,晚年闭门自守,善终。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长孙无忌:李世民儿时伙伴亲密战友兼大舅哥,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玄武门之变后当了宰相,李世民临终托孤,把李治和朝政大权交给他打理,后被李治和武则天联合李勣许敬宗李义府联合绞杀,流放后投缳自尽。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刘师立:刘师立当日玄武门起兵时是李世民亲身侍卫。事成后官至左骁卫将军,封襄武郡公,后来有人告其谋反,李世民未信,善终。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公孙武达:玄武门之变前官至秦府右三军骠骑,封清水县公,在贞观朝,公孙武达出任肃州刺史,曾击败突厥于张掖河,升任左监门将军。又因大破盐州突厥叛军,晋封东莱郡公。高宗永徽年间,公孙武达卒于右武卫大将军任上,获赠荆州都督,被准予陪葬昭陵。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独孤彦云:隋汝阳郡公益州总管独孤楷的儿子,当时随李世民玄武门起事,后来李世民还将安康公主嫁给了他,后来战死在大唐与东突的对外战争中。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杜君绰:因参与玄武门之变获封开国县侯。在贞观朝,杜君绰官至右领军将军、加上护军,长期负责宫廷守卫,进封怀宁县开国县公。在高宗朝,杜君绰曾参与征讨高句丽战役,以功拜左领军大将军,后转任左戎卫大将军兼太子左典戎卫率。公元662年,杜君绰上朝时猝死于禁庑之中。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郑仁泰:玄武门之变后仅晋升为游击将军。在贞观朝,郑仁泰屡获升迁,官至左屯卫将军,封同安郡公。在高宗朝,郑仁泰历任灵盐二州都督、右武卫大将军,曾于661年率军讨伐铁勒,因损失惨重被降职。663年,郑仁泰卒于凉州都督、青海道行军大总管任上。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侯君集:入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立下战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后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唐统一后,官位越来越高,却居功自傲。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李孟尝:玄武门之变前已进位上柱国。在贞观朝,李孟尝历官右骁卫将军、右屯卫将军、黔州刺史,有大破突厥之功,获封汉东郡开国公。在高宗朝,李孟尝历任右监门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终迁至右威卫大将军、检校太子右典戎卫率。公元666年,李孟尝暴卒于长安府第之中,死后被准予陪葬昭陵。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现在我们看到的唐代史料,多经过了贞观时期的改造。努力为唐太宗辩白是唐史书写的重要政治任务,很多真相被遮掩过去。玄武门之变,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李世民对权力的向往。夺权路上,无论谁来阻挡,都将被除去。但李世民并没有大面积捕杀“太子党”,反而重用了很多能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