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也瘋狂#王陽明憑什麼和孔子、孟子、朱熹齊名四聖人

#正史也瘋狂#王陽明憑什麼和孔子、孟子、朱熹齊名四聖人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加半個曾國藩。

王陽明12歲的時候,一天在課堂上他問塾師:“天下何事為第一等事?”塾師說,像你父親那樣高中狀元,就是人間的第一等事啊。王陽明不同意,說讀書做聖人才是第一等事。

王陽明經歷過兩次科舉考試的失敗後,28歲終於高中進士,進入官場。

王陽明34歲那年,孝宗駕崩,武宗即位,他的貼身宦官劉瑾掌權,大肆排除異己。王陽明也被下了詔獄,被打得奄奄一息,後被髮配到貴州龍場做驛丞。彼時的龍場是荒蠻之地,毒蟲橫行,瘴癘肆虐。在這種極端惡劣的環境裡,人隨時都有可能喪命,絕境中王陽明自問: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就這樣一天天在與世隔絕的山洞裡自我拷問,一日突然大悟,這就是龍場悟道。

悟得至理後的王陽明徹底放下心來。君子素其位而行,居安以俟命。他開始行動起來,在龍岡蓋了幾處小房子,甚至還建了龍岡書院,對當地苗族進行教化。慢慢地,竟然引起了當地政府的注意。一些本省的大人物開始和他交往,甚至請王陽明去貴陽文明書院講學。知行合一的理念也從這裡被傳揚出去。誰也沒承想,王陽明波瀾壯闊的一生就此悄悄拉開了帷幕。

劉瑾終於倒臺,王陽明被重新啟用。先是到吉安府廬陵任知縣,後來又幾經調任。期間王陽明與弟子講學,提出“心即理”的命題。45歲時王陽明意外獲得升遷,巡撫南、贛、汀、漳等處,大概在今天的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四省交界處。這裡山巒疊嶂,巨寇橫行。剿匪是他的重要工作。王陽明用一年時間徹底平定了盤踞南贛數十年之久的匪患。

1519年6月14日,寧王朱宸濠在南昌造反。王陽明臨時招募兵馬,於7月13日興兵討伐朱宸濠,20日攻克南昌,23日於鄱陽湖大敗朱宸濠並將其活捉。前後只用了十天左右的時間。

這段時期他提出了“致良知”學說,後來又提出了“四句教”。

#正史也瘋狂#王陽明憑什麼和孔子、孟子、朱熹齊名四聖人

1527年,被閒置多年的王陽明突然收到任命,去廣西平定思恩、田州的叛亂。王陽明將其軍事才能發揮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不戰而屈人之兵。沒動一兵一卒,招降了叛賊。此為神武不殺。本欲返鄉的王陽明發現了斷藤峽、八寨的匪患(時稱'瑤賊'),決意清剿之。以八千兵力(實際出動三千人),斬首三千餘眾,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徹底剿滅了兩處的匪患。此戰將王陽明的軍事天才展露無遺。遺憾的是,這時王陽明已經病得很厲害了。1529年1月9日,王陽明行至南安青田,將弟子周積招至身邊,許久睜開眼睛,說了一句:“吾去矣”。周積含淚問老師有何遺言,王陽明淡淡答道:“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一代宗師溘然長逝,享年五十七歲。

相比在明代時的興盛,陽明學說的傳承在清代顯得沉寂,以至於到現代瞭解王陽明思想的人越來越少,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陽明學說在明代傳播到日本、朝鮮,卻釋放出巨大能量。尤其在日本,陽明學說受到極大歡迎。日本學者通過典籍研究,充分地吸收了陽明學說的精華,消化發展而為己用。在日俄戰爭中,在雙方力量相差懸殊的情況下,打贏這場戰爭的東鄉平八郎,身上永遠掛有一塊牌子,只寫著7個大字:一生俯首拜陽明。

的確,回看王陽明的一生,從少時立志做聖賢開始,就一直在行動的路上不曾停歇,一生遵照內心的良知做事,不辜負自己,不辜負社會,這樣的人生又有何憾可言。這種知與行的統一,讓王陽明能創立自己的心學,而對心學的不斷實踐,又讓王陽明的思想影響更為深刻,世世代代傳至如今,甚至名貫中外。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叫“道理我都懂,但是……”,那這樣的道理就不能算懂得,知道與做到之間沒有形成統一,無疑增添了幾分無力感。而王陽明所倡導的知行合一,告訴我們在事上去磨練,不斷地觀照內心,去行動。這就指引了我們去反覆咀嚼,去貫徹真理,把事物規律內化於心,讓自己的人生及處事光明豁達,無愧於心。

古人認為,立功立德立言是人生三大最高追求。
縱觀王陽明一生,王陽明三項都做到了。
立功:剿滅寧王反叛,以少勝多,打贏了一場教科書般的戰役。
立德:人品極高,不貪財不好色,為官清廉,而且不歧視少數民族,在貴州做了極大貢獻,與少數民族打成一片,這在今天地域攻擊狗都盛行的中國,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立言:開創心學,前無古人。
這樣的一個完人,自古至今都沒有幾個,和孔子、孟子、朱熹齊名四聖人,完全夠格。

#正史也瘋狂#王陽明憑什麼和孔子、孟子、朱熹齊名四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