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河,红安的母亲河

金沙河,红安的母亲河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条河没有被污染的话,我相信就是我们红安的母亲河——金沙河。

至少,在我心目中,这是全世界最干净的河。

我从小在河边长大,对这条河的感情唯有亲人可比。

清清的河水,不仅养育了红安人,也承载了我少年时代以前最美好的回忆。

可能很多人很奇怪,现在还有没有被污染的河流吗?工厂到处都是,不管怎样保护,怎么也要污染一点吧。

可是,我们红安好像没有什么工厂,更没有污染型的工厂了,最多就是农业种植带来一些污染,可是现在也几乎没有种植了,所以,河水越来越清澈。

感谢家乡的公务员同志们,你们没有急功近利,没有牺牲环境来换经济,很好的保护了这条河,全体红安人民都会感谢你们的!

娃哈哈同样大多数超龄儿童的回忆,可是你知道吗,娃哈哈全球四个工厂,其中一个就在我们金沙河边。

可见金沙河的水质有多好了。

住在河边最大的好处就是总有鱼吃,在我们小时候,餐桌上有鱼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这些营养,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的体魄和聪明的头脑。

都说住山吃山靠水吃水,其实我们并没有享受到靠水的益处,反而还承担了很多灾难。

金沙河一直是禁止捕捞的,河里经常有巡逻船,看到有人捕捞就会没收渔具,偷捕人员还会被拘留,所以实际上也没有人敢偷捕了。

倒是经常性的洪灾给村里人带来了不少麻烦。

洪水最大的一年河水直接到了家门口,90%的田地会被淹,这对夹在山沟里的村庄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因为,山沟里的田地本来就贫瘠,连日照都不能保证,和平原地带没法比,可是就是这样唯一的生活来源,也被无情的洪水淹没了。

长大后出来社会,我想,我们那里应该是全国最穷的地方吧,因为实在没有什么是可以依靠的,背靠大别山,前面一条河,自然风光很好,适合有钱人养老,可是,这种环境连进出都难,确实不适合养家糊口。

更支撑不了人生的梦想。

所以我很敬佩我的父母,竟然养大了我们五个。现在我可是连养一个我都觉得好难。

奇怪的是,我现在竟然丝毫没有觉得那个时候过的苦,可能是家家户户都差不多,我们做孩子的真的没觉得有多苦。

我们对衣服没有要求,对吃的没有要求,对教育没有要求,对人也没有要求,一切就是这样顺其自然。

我们村三面被金沙河包围,一面背山,小时候读书,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来自己炒饭吃去上学,大概要走两三公里的山路才能到村公社的集体小学上学。

其实那个时候没有钟表,具体也不知道几点,每天反正就那个时间起来了,每天走到校门口不远的时候就会听到“拉喂子”,其实是汽笛声,全县都会听到,这是七点一刻。

所以我估计我们起床的时间应该是六点吧。

早上晨读,背诵课文,很用心。

大概八点左右,学校附近的村庄的孩子会回家吃早饭,我们住的远的炒饭吃了来的学生就继续在教室里背诵课文。

中午放学再回家吃,然后又来,下午放学回家。

这就是我的小学。秋冬的晨雾,露水,冰雪,春夏的晨曦,暴雨,鸟语花香,我们日复一日的经历。

上学路上我们要经过一个大概两百米的田埂,这是整个路线的最低处。

也是每年金沙河洪水来临的时候我们最难经过的一段路。

大雨的时候洪水顺着山沟冲的很有气势,可是一群小学生要跨过这个有气势的洪水去上学就非常难了。

尤其是那么早,大人们还没有起来,四处无人,一旦被冲走。。。

可想而知,我们幼小的心灵承受了怎样的恐惧。

没有洪水的时候,夏天老师不准我们下河玩水,老师们会用指甲刮手臂,如果刮出白痕就意味着玩水了,就要挨板子,罚站。

下雨的时候就会打湿妈妈给我们做的千层底,那意味着整个星期都要穿湿鞋甚至赤脚上学了。

这些文字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好苦,可是我们真没有觉得苦。

反而很想回到那个时候,那个时候的笑声是发自内心的。

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现在很少回村里了,回去大多数的原因也是去看看村里的几个老人,去看看金沙河,村里的群聊的最多的也是这条河。

那个时候我们的观念里,整个红安人都住在河边或者不远的地方吧,我们的世界很小。

偶尔去趟县城,也是回来炫耀的资本。

被金沙河触及的那个田埂,以及整个上学的路线,如今都成了水泥路,感谢国家的政策,给村民们带来了便利。

只可惜,如今这么好走的路,我们一年也走不几回了。

都出来了,最怀念的还是那条河。

小时候看着河中心露出的几个人头,我就很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弄潮儿,可是至今我也只敢在岸边二十米以内游一下,我怕抽筋。

金沙河,就像一根线,而我们是被它系着的风筝,不管我们飘到哪里,这根线随时都可以把我们拉到它的身边。

山悠悠,河油油,思乡又,故乡的河,故乡的人,你们都好吗?

周求成写于2019年7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