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卦》第二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

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譯】有了天地以後,就有了萬物。有了萬物以後,就有了男女。有了男女以後,就有了夫

婦。有了夫婦以後,就有了父子。有了父子以後,就有了君臣。有了君臣以後,就分出了上下

等級關係,有了上下等級關係,禮義就在這方面施行。


《序卦》第二篇

剛柔相摩圖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遜。遜者退

也。物不可以終遜,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

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

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

【譯】夫妻關係不可以不長久,所以接著的是《恆》卦。所謂恆,就是久遠的意思。事物又不

可能永遠停留在一個地方,所以接著的是《遜》卦。所謂遁,就是退避的意思。但事物不可能

永遠退避,所以接著的是《大壯》卦。事物不可能始終壯大,所以接著的是《晉》卦。所謂

晉,就是前進。前進之中難免挫折受傷,所以接著的是《明夷》卦。所謂夷,就是傷害的意

思。在外面受傷的人,一定要返回家裡,所以接著的是《家人》卦。家道貧窮了,事情必定乖

違,所以接著的是《睽》卦。所謂睽,就是乖違的意思。乖違必定有困難,所以接著的是

《蹇》卦。


《序卦》第二篇

河圖變體合十一數圖

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

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妡。妡者遇

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

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

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

【譯】所謂蹇,就是行動困難。事情不可能永遠處於困難之中,所以接著的是《解》卦。所謂

解,就是緩解。緩和必然會有損失,所以接著的是《損》卦。損失不止,必定會轉向增益,所

以接著的是《益》卦。增益不止,一定會潰決所以接著的是《夬》卦。所謂夬,就是潰決的意

思。潰決之後,必定會遇到補救,所以接著的是《妡》卦。所謂垢,就是遭遇的意思。事物相

遇,就會相聚,所以接著的是《萃》卦。所謂萃,就是聚集的意思。聚集而向上發展,就叫做

升,所以接著的是《升》卦。上升不止,一定會發生困難,所以接著的是《困》卦。在上面受

困,必然會返回到下面,最下面就是水井,所以接著的是《井》卦。使用井的道理是時間長了

就要淘清,這就是革新,所以接著的是《革》卦。使食物改變味道,沒有比鼎的作用更大的,

所以接著的是《鼎》卦。鼎又是祭器,主持祭祀的沒有比長子更合適的,所以接著的是《震》

卦。


《序卦》第二篇

河圖數起一六

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民。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

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

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

【譯】所謂震,就是動的意思。萬物不可能始終運動,需要讓它停止,所以接著的是《艮》

卦。所謂艮,就是停止的意思。萬物也不能永遠停止,所以接著的是《漸》卦。所謂漸,就是

漸進的意思。前進一定要有歸宿,所以接著的是《歸妹》卦。得到良好的歸宿,事業就可以擴

大,所以接著的是《豐》卦。所謂豐,就是盛大的意思。盛大到了極點,就會不安於原有的居

處,所以接著的是《旅》卦。旅行的時候,沒有地方容身,就要尋找一個地方進去住,所以接

著的是《巽》卦。


《序卦》第二篇

離生姤卦圖

​巽者人也。人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

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

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譯】所謂巽,就是表示進入的意思。進入到可以居住的地方,自然會喜悅,所以接著的是

《兌》卦。所謂兌,就是喜悅的意思。喜悅總會過去,所以接著的是《渙》卦,所謂渙,就是

離散的意思。事物不可能始終離散,所以接著的是《節》卦。有節制的人,言行就會有信用,

所以接著的是《中孚》卦。有誠信必然能夠實行,實行之中,難免有失誤,所以接著的是《小

過》卦。有過失得到改進,一定會成功,所以接著的是《既濟》卦。萬物的運動是不可能窮盡

的,所以接著的是《未濟》卦,六十四卦就結束了,但結束於《未濟》意味著重新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