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趕赴重要的會議,帶客戶坐地鐵可以嗎?

年初我也安排過年輕的同事接待一個客戶,從機場直接拉到餐廳吃飯。結果我在餐廳門口等著接人,遠遠望去一輛A級家庭轎車緩緩駛來,上面走下來一個西裝革履的客戶還有我們那位小同事。人家好歹是年產值幾個億銷售的老闆,我不知道他有沒有遇到過連出租車都不如的商務接待用車。

登時我的腦子裡面天旋地轉:

  • 會不會認為我們公司不重視他?
  • 會不會認為我們公司實力不足?
  • 這小夥不會幹出其他啥事兒把?

你說這個問題在哪呢?不是說不能用快車接待別人,畢竟我們的乙方(不好意思哈…有的時候快車接送就夠了)用快車也夠了,關鍵是這位同事:

  • 一沒有意識到這位客人接待需要什麼規格;
  • 二沒有把接待計劃和我報備,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

我估計題主的老闆也是這麼想的,地鐵出行對於某些商務行程不是禁忌,現在中國大城市你要想在高峰期準時,只能是地鐵,再好的公務車在路上堵著,結果耽誤了會面也是得不償失。關鍵是老闆是不是介意客人晚到一些,如果老闆不介意,當然就沒必要乘坐地鐵。再一個讓客戶坐地鐵沒有和老闆說,那些背後的影響都是老闆沒有預計的,

整個安排超出了他的掌控,當然會有些惱火。

需要趕赴重要的會議,帶客戶坐地鐵可以嗎?

後來我意識到了這麼一個事情,職場中安排客人的接待,是一項需要時間和經驗磨練的技能,不是每個人都自帶這項能力。所以我梳理了一下過往接待過程中的幾個要點,這個回答可以讓各位年輕的朋友初步掌握這個業務。在最後我會說說如何把這次的事情處理得更好。

1緊扣接待主要目的

接待的形式分為三種:商務會談、宴請、考察,目的一般分為:談判以達成預期合作、通過接待加深信任、通過行程掌握信息。實操過程中形式和目的可能單獨出現、也可能是一系列的活動組合,選擇場地、食宿與交通,要有針對性地制定。

1)商務會談。

現代商務會談要求保證會談的時間、場地、參與人不出差錯,可靠性是最主要的

保證時間:

全世界的大城市,無論紐約還是倫敦或是東京,交通出行最可靠的方式就是地鐵。無論你是大公司CEO、還是金融大鱷,時間上有衝突,優先選擇能夠保證會議、會談準時開始的方式只有地鐵。

保證場地:會談場地的選擇以專業性為第一考量要素,包括:距離參會各方的位置、現場的燈光座椅通訊條件(特別是有電話接入的時候)。如果以自己公司作為會談場地,要提前安排會場佈置並要求公司整體環境保持整潔、專業。(合作伙伴過來難免會觀察工作人員的狀態,不要太放飛自我)。

保證人員:會議參與人時間要反覆確認,保證會議能夠如期開始。對於臨時缺席的人,要及時通知相關方另行派人或者更換時間。(比如最大的老闆突然不能來)

像答主這個問題,看似老闆不太在乎時間,就一定要確認老闆不在乎時間。今年五一假期之前,在上海我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約好了5點-6點開會,結果對方司機把我送到地方的時候5點50了,我充分地從他們的高配公務車見識了對方公司的熱情,但是到了地方真的只聊了10分鐘。這段路坐地鐵40分鐘,開車1個半小時多,我當然嘴上也會像答主的客戶那樣,不太在乎,實際上心裡想的是反正你們就等我下次來上海再說吧。

到今天了,我也沒抽出時間去......

2)宴請

宴請的一般作用是通過不那麼正式的形式拉近合作雙方的距離,建立信任感。宴請的幾個要素:規格、菜單酒水、餐後安排。雖說不是最正式的接待場合,宴請注意事項還是非常多的。

規格。規格取決於宴請雙方的共識,即是否正式、是否私密、是否有前置與後置安排。如果是正式宴請,建議請教公司專業人士(辦公室、總辦、秘書處等),畢竟座位、稱呼、宴請喜好都代表了一個公司對客戶的重視程度,且最好安排公司同事負責席間服務。很多經驗豐富的餐廳會有意識地提前和你進行席前溝通:

  • 老闆是誰,主陪是誰?
  • 忌口如何?
  • 酒水怎麼安排?
  • 熱菜涼菜主食間隔多久?
  • 等等

餐廳專業程度參差不齊,最保險的是有自己人來把握。如果是比較輕鬆、工作餐、私密聚會,年輕的同事做好在場的服務就好。現場服務這個業務,比較複雜,以後有機會單獨介紹。記住一點就好,年輕人參加飯局,不是讓你真的去吃飯的……

有一次在四川出差,我感受到了成都人民巨大的熱情,火鍋吃得那是相當到位。一般來說如果非要在酒桌上談商務,也都要等到酒足飯飽、接近收官的時候,和對方的負責人單獨溝通。結果對方有個兄弟太熱情了,端著酒杯和我聊起來個沒完,盛情之下我也沒法推辭。結果等到我想找老闆的時候,已經在沙發上睡得冒鼻涕泡了。有些事情,不喝酒是沒法談的,清醒的時候都不好張嘴,結果第二天只好又拉出來單獨喝酒,臨出門我給人家老闆還加了一句:今天就咱們倆了哈……

需要趕赴重要的會議,帶客戶坐地鐵可以嗎?

菜單。重要宴請菜單一定要提前過,在規定的預算、避開忌口、考慮用餐時間等要素上進行取捨。

  • 預算一般由老闆或者接待標準來定,按照人均計算,注意確認酒水是否包含。對於喜歡大撒把的老闆,公司資深員工是個好的詢問途徑;
  • 忌口需要與對方提前溝通,這沒有什麼禁忌,詢問清楚就好,忌口這件事情操作很簡單出問題簍子很大;
  • 用餐上菜時間也是選擇餐廳的重要因素,一般的平臺都不會寫用餐時間和上菜時間,需要自己去研究,以免耽誤後續行程;

餐後安排。餐後安排是商務宴請的延伸,主流活動包括打牌、唱歌、洗浴等休閒娛樂。如果你的老闆讓你來安排餐後活動,首先祝賀你成為了老闆的心腹,然後你要知道這項工作要更加細緻。這是另外一個大話題,要記住這個沒有什麼一定的規則,安排周密靠的是對人性的瞭解和經驗的累積。

3)考察

考察時間長、突發情形多、對時間相對要求不那麼嚴格,更多功夫要花在準備上。

主要行程的安排。考察的主要行程需提前與雙方進行確認,和普通的會議不同考察對於看到什麼、講解什麼預先是沒有概念的,需要提前做好以下幾個準備:

  • 某個考察行程需要了解的內容有哪些,需要接待方重點講解的內容;
  • 預先確認準備哪些文字資料、產品樣例、方案演示;
  • 對於大團,需要進行分組;
  • 時間,考察雖然對時間要求相對不嚴格,也正因為如此需要確認考察時間,不要超期太久;

交通安排。考察需要對交通進行一下安排:

  • 路線。通常在多個考察地點時需要根據約定時間、距離進行合理設計。特別強調的是如果距離很近的考察地點,人數又不多,地鐵或者步行也可以作為備選;
  • 人數多需要對車輛進行提前安排,特別是大車需要保證接送時間。

在大城市的考察,特別是人數不多時,我見過很多願意坐地鐵的客戶。第一是節約時間能多看幾個地方;第二是整個坐個地鐵能感受下城市的氣氛和文化;第三,反正都是在聊天,在小汽車裡聊還不如邊看邊聊,聊些商務以外的話題還能拉進個感情。

8月份去新加坡考察,組織方的安排就極為周到,所有材料提前分發了文檔;各個地方的主要考察內容、分組、交通方式事無鉅細;連飯後10分鐘的步行時間都專門標明;活動眼看超時了寧可把演講直接砍掉也要準時結束。當時我就在思考,像這種商業極為發達的城市,正因為對細節和計劃有如此設計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需要趕赴重要的會議,帶客戶坐地鐵可以嗎?

(連坐大巴車演講都安排上了。。。。新加坡人這個時間。。。。)

2讓領導決定方案,多做選擇題,少做填空題

接待是領導完成整體商業目的的一環,最終方案需要領導進行確認。領導的資深助理、辦公室主任、甚至專業負責接待的部門,一般有成熟的接待方案,不需要比較細緻的領導審批環節。沒有經驗的年輕員工,需要對接待有比較詳細的方案,並提前讓領導進行確認。

注意的要點是一定要提交多套方案備選,一般來說準備3個基本可以達標。如果領導對這三套都不滿意,他會自己提出要求來的,也免除了被diss考慮不周、被批評的風險。如果有3套方案,我建議大家在水平沒到信手拈來的時候,這麼來思考:

1) 省錢的。沒有老闆會覺得年輕同事提了一個省錢的方案感到不滿。當然提報的時候不要強調省錢,換用“性價比”

這個詞會是比較不錯的選擇;

2) 可靠的。採用最不會出錯的場地供應商、用餐場地、交通方式。讓渡一些價格,比如高峰時段的地鐵可靠性就會更高、會議中心就比普通酒店可靠性高。

3) 好的。對,就是在規格範圍內花錢多的,但是不要和領導說花錢,要說服務標準高。比如各種共享出行裡我們自己捨不得用的,比如大企業用的場地,比如工作午餐時高級的便當。

領導一般是心領神會的,所以你給出三種方案之後,要麼就挑一個,要麼會選擇一個方案作為基礎進行微調。如果三個方案都距離領導設想比較遠,一來你遇到了一個工作方式獨特的領導,你要放心多數同事肯定都不達標;二來以後的三個方案裡面兩個都可以隨手寫寫湊數了。

需要趕赴重要的會議,帶客戶坐地鐵可以嗎?

3方案多次確認與必要時的踏勘

案例中的接待僅僅就是一次接機,比較簡單。負責複雜接待的時候,需要對雙方的行程進行反覆確認,幾個要點如下:

1) 以比較正式的形式通知對方(郵件,出了問題好追責);

2) 行前對行程雙方進行最後一次確認(不是所有機構都那麼專業);

3) 多天行程要對次日安排反覆確認。一般有大領導的時候特別注意,臨時離開的情況會很常見。

對於比較尊貴的客人,需要對整體行程進行踏勘:同樣的日子(工作日、休息日)、同樣的時間、同樣的路線。要注意的是踏勘時要留有時間餘量,以應對活動延誤、活動拖沓、突發狀況。

4Plan B

對於接待中可能出現的風險,要提前預判並準備好B計劃。所謂的B計劃包括幾個要素:

1)B角色,當負責某一環節的人出現問題的時候能夠有人手及時頂上;

2) B場地、B路線等替代方案。

這麼多年我只遇到過一次使用Plan B,是合作伙伴給我上了一課。有位客戶週六前必須回到上海,但是夏天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天氣啊、航空管制啊,反正坐飛機都是很難準時準點的。偏偏老闆又不喜歡坐火車,對方行政是怎麼安排的呢?同時購買高鐵和飛機票,飛機票買的是兩個不同時間段航班(航班就是這樣,不同航司同樣的天氣有的能飛、有的就取消了)。最後的結果是天氣不好北京回上海的晚班飛機全部取消,老闆還是做了高鐵回去。

最後具體分析一下這位年輕朋友的案例以及如何做得更好:

乘坐地鐵不是行程禁忌,問題出現在以下幾處:

1) 沒有和領導確認這個會議的目的和對時間的要求。

  • 如果嚴格要求時間,可以提出地鐵出行的方案;
  • 如果不要求時間,可以放心安排車接車送;
  • 如果必須要有兼具商務性和時間,我的建議是讓老闆跟著車去機場,有效利用機場回來的路上時間和客戶會談。

2) 沒有對接機計劃進行報備。一般來說題主可能遇到的問題是接機遇上早高峰或晚高峰。這個時候要及時提醒領導時間不確定性。我的話可能會提出以下幾個方案:

  • 由於是早晚高峰,申請在時間卡很死的情況下乘坐地鐵
  • 老闆不要求時間,要求商務性,和老闆說好可能遲到的時間
  • 老闆兩個都要求,第二天早上給老闆叫個商務車送去機場之後再接回公司、或者第二天兩個人一起從公司出發商務車接客戶。重點是告訴老闆,這個成本多少。

3)讓領導對整個接待,產生了失控的感覺:

  • 領導不害怕你提的方案比較不妥,領導怕的是你用了他不熟悉的操作而不報備;
  • 他腦子裡不知道有地鐵這回事兒,他不知道客戶那裡會有什麼反應。比較隨和的客人,一般都不會說什麼,但是接待者是公司的門面,是否職業對方心中自有答案。當面不說影響更壞;

對於沒什麼時間做準備的行程,千萬別怕麻煩領導。與其打擾他晚休息10分鐘,也得確認你的幾個方案要如何選擇和執行。年輕員工永遠不會因為過度強調細節被真正diss,通常都是因為自作主張被diss。

這次答主老闆的不滿,歸根結底不是什麼原則性問題。年輕人的優勢就是學習能力強,只要記住了這些商務接待的要點,今後操作起來有幾次聯繫就能輕車熟路。

至於地鐵出行,現在的甲方其實也都比較務實,準點要求高的時候,大家都是重實質不重形式。充分地行前溝通,未來也許有更多的人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也會自覺使用地鐵這種綠色出行方式,這點上發達國家的城市已經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