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城夜生活,看西安如何一步步成为"网红"

从2004年开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城市相继出台政策发展夜间经济,但纵观来看我国的夜间经济发展总体略显迟缓。

目前西安城市发展现状

(一)城市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人口拉动经济总量持续增加

从古城夜生活,看西安如何一步步成为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从2018年全国各主要城市人口增长变化表可得知,深圳广州之后,西安人口增量位列全国第3位。西安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00.37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38.70万人,常住人口总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

(二)古城焕发新"网红"活力,年轻消费活跃度大幅跃升

从古城夜生活,看西安如何一步步成为

今天的西安,不但是我国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更是大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红城市",从大唐不夜城到南门城墙景区、回民街等,巨大的旅游流量是推动西安"夜商圈"发展的重要流量支持。夜间消费已成为年轻主力消费客群的重要生活方式,年轻人充分带动了城市的夜间活力,根据抖音指数给出的数据,西安夜间青年打卡比例居全国第3。

(三)西安夜宵外卖销售总额大幅提高

从古城夜生活,看西安如何一步步成为

今年《第一财经周刊》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西安排名全国第9,随着西北地区的快速成长,西安的商业优势和商业机会也将继续增大。2019年8月1日,美团外卖发布的上半年"夜经济账单"显示,西安市民夜间消费的热情越来越旺,"深夜食堂"叫外卖成了西安人的新选择。

(四)现有夜间商圈经济发展热火朝天

从古城夜生活,看西安如何一步步成为

图片来自于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除了目前西安夜间经济最"火"的大唐不夜城外,西安还出现了钟楼、临潼、大唐西市、小寨、高新、大明宫、凤城五路、凤城八路等多个商圈,形成了多点结合的夜间经济商圈。根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西安抖音高播放量视频分布可以看出,古城之外新的商业区开始兴起。

(五)西安在我国夜生活指数排名第8

从古城夜生活,看西安如何一步步成为

图片来自于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根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给出的我国夜生活指数排名数据来说,西安位列第8。但夜生活指数排名第8的西安,酒吧数量不在排行榜前9,夜间文娱场所西安榜上无名;西安电影院数量目前共计124家,夜场电影资源榜单不见踪影,电影院夜间资源利用率不高;据抖音数据得出,西安的夜景打卡量居全国重点城市首位,但是西安以343个夜游景点位列第9;西安地铁平均末班车时间为最晚,夜间公交覆盖率城市排行情况并未在前9;根据智联招聘与美团点评合作发布《2019年中国白领夜间消费调研报告》西安人民夜间去健身的排名次于武汉和北京位列第3;在各大城市餐饮订单占比中,西安所占的比率为1.90%,排在第9。

西安关于夜间经济商圈规划及功能定位

根据西安市政府发布的《西安市商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未来西安将打造1个国际消费中心,6个城市商业中心、建设28个区域商圈,发展一批社区便民商圈。

(一)钟楼国际消费中心

从古城夜生活,看西安如何一步步成为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以钟楼环岛为中心,以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为延伸,以解放路、大南门商圈为支撑。功能定位:以"体验型消费、文化型旅游、国际化形象"为引领,按照"商旅文娱融合、商业商务联动"的发展理念,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优化核心区功能,打造未来西安国际消费中心,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二)小寨商业中心

从古城夜生活,看西安如何一步步成为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以小寨商圈为中心辐射全城。

功能定位:以年轻时尚和个性化元素为特色,集潮流购物、时尚消费、休闲娱乐、餐饮美食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时尚主题消费集中地,为西安南部城区最重要的市级综合商业功能区。重点建设现代商业,配套发展商业、文化、体育、休闲产业,构筑西安核心商圈。

(三)高新区商务中心

从古城夜生活,看西安如何一步步成为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以高新路、科技路商圈及锦业路板块为支撑辐射西安西南部。

功能定位:具有现代化与国际化水准,面向高科技企业、集团的集会议交流、金融服务、文化休闲、商业娱乐、商务办公、高档居住于一体的城市商务服务中心;面向本地居民的集时尚购物、生活消费、餐饮娱乐等多元化复合功能于一体的时尚都市生活服务中心,构筑西安西南部核心商圈。

(四)曲江中央文化商务中心

从古城夜生活,看西安如何一步步成为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以大唐不夜城商圈为中心辐射周边。

功能定位:中央文化商业区,主要建设大型商业、文化场馆、演艺秀场等20余个文化商业设施;国际商务会展区,主要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及高端商务会展、综合商务办公集群;城市综合配套区,主要建设商务公寓、风情街区、国际购物公园、智慧生态城、国际社区等配套设施,构筑西安东南部核心商圈。

(五)经开区商业中心

从古城夜生活,看西安如何一步步成为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以凤城五路、张家堡商圈为中心辐射北城。

功能定位:按照"高起点、外向型、国际化"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提升高端商务商业的集聚度和影响力,建成集国际商务活动、精品商业服务、时尚生活体验、绿色生态消费等功能于一体并集中展示西安城北新区商贸风采的现代化城市商业中心,构筑西安北城商业核心。

(六)西咸商业中心

从古城夜生活,看西安如何一步步成为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以沣东新城中央商务区板块、昆明池环湖旅游休闲商业板块、能源金融贸易区板块为依托,以三桥商圈、空港新城为支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发展大物流,促进专业市场向西咸新区转移,打造以总部经济、现代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高新技术为主的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商业中心,为西安发展高端产业腾出更多空间

(七)浐灞商业中心

从古城夜生活,看西安如何一步步成为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以浐灞城市中心商圈为中心辐射周边。

功能定位:依托体育中心、丝路会议会展中心及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合理规划商业功能结构,提升商业发展能级,拓展特色商业功能区,打造会展商圈和生态型现代服务新中心,并辐射带动整个东部片区的发展。

西安28个区域商圈发展情况

从古城夜生活,看西安如何一步步成为


西安夜间经济发展思考与建议

(一)注重日益多元的夜间需求,把文化体验模块作为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

专项调查数据显示,游客对景色、活动、餐饮、休闲等夜间游玩要素的诉求相对均衡,35.7%的受访者人群关注可供欣赏的美景,夜晚活动、休闲氛围、安全保障、美食/夜市的诉求比重在23%-28%之间。

西安的文化体验式夜游将是西安夜间经济的杀手锏之一,而当下西安夜游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除了曲江区域的大唐不夜城之外,作为文旅定位的文化夜游区域品牌不够广泛。面对游客日益多样的消费需求,西安接下来思考的正是如何在将汉唐文化这一品牌深入各区县特色地域,将西安各区县文化特色充分发挥。除此之外,适当延长商圈,尤其是商圈内购物区域的闭馆时间以及开拓各色创新体验式场馆,注重深度文化体验,不断探索文化延伸副产品与旅游观感品质提升。

(二)安全问题需重视,政府当好夜间经济发展路上的"掌灯人"

据2019年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人们在夜间出游期间对安全问题尤其关注,担心安全问题占比49.4%。夜间安全和游客休息成为限制夜游的主要因素。这就需要政府在创造夜游环境的情况下,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夜游经济环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创造适宜的休闲氛围。

就西安市来说主要问题存在于虽西安市于2018年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夜游西安的实施方案》,但由于起步较晚,关于夜游经济的大型产业也才刚刚发展起来,所以相较全国其他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夜间经济不等于夜摊经济,夜间经济不是"饭圈"

夜间经济应该多方下力,西安市目前夜游景观类地点总体偏少,文化品牌仅有钟楼,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等。其他夜游项目主要以美食游玩居多,如特色小吃一条街,西安各区县大型商超,尤其是大型商超,一到夜晚成为很多西安本地市民的打卡地。而文化品牌项目则以外地游客居多,本地市民更多倾向于具有影院,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室内休闲项目。

我们可以看到在夜间经济中,餐饮部分占了很大一个比例,但我们要注意到的是夜间经济不是夜摊经济,一方面来说,我们要做夜间经济不仅把眼光放在餐饮娱乐上,夜间经济还包含了巨大的文化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我们要提高夜游的品质,不断提供具有层次多样性的夜游产品。目前,曲江的孤岛效应比较明显,曲江对西安来说是一个区域化的概念,在引导当地的企业、要素走出去的作用比较少,是一个比较孤立的目的地,今后应向世界讲好这个古老城市与现代城市的故事。

(四)注重"互联网+夜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

日前,首份反映中国城市深夜活力的"城市'支'夜"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多样化成为夜间经济消费新标签。甚至可以预期,传统的夜间经济经过互联网的重构,在大数据的推动下,白天的主流消费在晚间也能焕发出生机。即夜间经济或许会在"互联网+"中激发内需新活力,从而成为消费的新增长点。

(五)发展夜间经济,环保不能缺位

促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监管不能放松。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编制夜间经济发展详细规划。地方政府要依法编制城市夜间经济发展详细规划,规划内容除了明确夜间经济发展目标和要点、区域空间布局情况等之外,相关部门还有必要对城市夜间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夜间经济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拟定相关环保措施,从而减少污染扰民事件的发生,将夜间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

2、制定发展夜间经济配套法规。法规中要明确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内容,比如,要求城市管理部门强化城市夜间灯光管制,防止光污染扰民;加强夜市噪声管理,防治噪声污染扰民,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3、深化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夜间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环境违法行为,要认真调查,依法严格进行处罚,防治环境污染扰民行为的发生。可依法探索环境自治制度,创新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在城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成立城市商圈环保自治组织,调动发挥各个商家的主观能动性,自己管理一些生态环境事务,为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六)善待商业主体,为夜间经济注入澎湃动力

根据2019年7月阿里巴巴发布的一份有关"夜经济"的调研报告显示,今年6月以来,阿里平台"夜经济"带动夜间新就业增长明显,饿了么骑手队伍日益壮大,许多三四线城市夜间活跃骑手人数同比增长超60%;每天晚上7点到11点,上千万人涌入淘宝看直播,四分之一主播抢滩"夜经济"黄金时段,许多中小商家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在城市管理部门的主导和推动下,夜间经济是由千千万万辛勤的劳动者如外卖骑手、网店主播、店主和众多中小商家支撑起来的。善待夜间经济,就是要善待支撑夜间经济的产业,善待为发展夜间经济而奔波的劳动者。阿里"夜经济"报告中有个细节:在过去一个月,按晚21∶00至次日凌晨5∶00的时间计算,深夜跑单距离累计最长的骑手来自上海,这位最勤奋的骑手,总骑行路程超过了3496公里,可从上海直抵中国的最北端漠河,其中最远一单夜宵配送距离超过30公里,骑手用时一个半小时跨城送达,这一细节的横切面值得剖析。

(七)发展夜间经济应"城乡一体化"

从传统的小吃街、大排档,到如今社交休闲、文化地标打卡、体育健身的日益流行,越来越多的夜间经济新业态在崛起。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等城市夜间经济业态,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民俗文化、地域文化、饮食文化等丰富鲜活的文化存在。如特色农村打造品牌乡村夜游,历史古村升级改造,发展特色乡村民宿。正因此,发展夜间经济要多打"文化牌",做好文化融合这篇大文章,形成夜间经济加民宿文化、地域文化、饮食文化的特色夜间经济品牌。正因为如此,发展夜间经济应"城乡一体化",不能"厚此薄彼",城乡有别,将农村夜间经济市场排除在外。


文章转载自JR观察《如何看待西安"夜间经济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