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垃圾山 變身環保林 桓臺:栽下5萬餘株苗木整治渣土堆

​記者 張曉寧 報道

晨報訊 近日,桓臺縣果裡大道黃山路段三座“渣土山”在春日裡悄然披上了“綠衣”,經過集中整治和就地綠化,堆積成山的建築垃圾被4.6萬平方米的綠化所覆蓋,影響市容的一點“汙”,變成了改善環境的一抹“綠”。

4月13日,在桓臺縣果裡大道黃山路段,記者在一座被稱為“渣土山”的小山坡上看到,滿坡的植被隨著坡度而起伏,黃金槐與側柏、蜀檜等植物呈現出黃綠相間的效果,園林工人正在進行養護。地上的噴灌頭也正起勁地噴水,與幾個月之前這裡都是土方石塊等建築垃圾的景象大相徑庭。與此同時,附近還有兩座“渣土山”,上面也都進行了綠化。桓臺縣市政環衛和園林事業服務中心綠化科科長閆錫坤介紹,這三座“頑疾纏身”的渣土山,是多年來房地產開發、舊村改造、拆違拆臨等產生的建築垃圾傾倒於此形成的。渣土裸露,容易造成揚塵汙染,同時,時間一長,堆放在此的垃圾也越來越多,慢慢成為影響市容的“花斑”。

從今年3月開始,桓臺縣抓住春季綠化補植有利時機,迅速開展裸露土地集中整治,首先通過科學勘察、制定方案,分析各“渣土山”組成成分、地層分佈、面積體積等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綠化方案。主要選擇根系發達、易於成活、四季常綠的植物品種進行栽植,常綠樹種、色葉樹和花卉植物搭配種植,起到鞏固土堆、抑制揚塵,並增加城市綠地、景觀的作用。

閆錫坤告訴記者,這三座“渣土山”整治的最大難點之一是缺乏水源。所以在解決水問題的過程中,市政環衛和園林事業服務中心就近利用農業灌溉用井,以保證水源;同時在“渣土山”頂部挖了5—8立方米蓄水池,並鋪設2500餘米的引水管路,這樣一來就解決了給苗木澆水的難題;另外地上設多個噴灌頭,每個覆蓋直徑達到30米,一系列措施保證植物成活率,節約後期養護管理成本。預計三座渣土山的整治工作將於4月底結束。

截至目前,共栽植黃金槐2023株、側柏5000株、蜀檜42000株、白皮松1500株、火炬2000株,栽植蜀葵1000平方米、大花金雞菊4500平方米。

昔日垃圾山 變身環保林 桓臺:栽下5萬餘株苗木整治渣土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