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為知己者死!文在寅與盧武鉉:願為江水,與君重逢

“在夢裡有想見的人麼?”

“盧武鉉總統”


“雖然幾次在夢裡相遇,但是因為無法交流,覺得很遺憾,可就算是那樣的夢,也想再做一次” ——文在寅


“和他在一起經歷的所有事情對我來說都是莫大的快樂,是我的榮幸” ——盧武鉉


士為知己者死!文在寅與盧武鉉:願為江水,與君重逢


成年人的心,大多數時候堅硬如鐵,偶爾也得見柔軟。


怎麼也想不到,我會在一個春光明媚的午後,被文在寅和盧武鉉兩個鋼鐵直男之間的深厚情誼所感動,自顧自在辦公室裡落下淚來。


連夜讀完《命運:文在寅自傳》,對於這兩位的神仙友誼,我只想用簡短的一句話概括:


為君入仕途,為君出謀略,為君證清白,餘生承君志,萬死不足惜。


人活一世,短短一生,得友如此,夫復何求!


1

張紫妍、勝利醜聞

牽出青瓦臺背後的恩怨情仇


2019年3月18日,現任韓國總統文在寅下令徹查塵封10年之久的“張紫妍”事件,這讓許多連日來關注Bigbang成員勝利涉嫌性招待醜聞的網友們大呼“振奮人心”。


而隨著張紫妍和李勝利事件背後牽扯出的政界、新聞界、商界、娛樂圈眾多大佬,關於青瓦臺和韓國大財閥家族的之間的權謀鬥爭和幾十年的恩怨情仇也逐漸浮出水面。


士為知己者死!文在寅與盧武鉉:願為江水,與君重逢


對於熟悉韓國近代史的看客來說,文在寅總統此次重啟“張紫妍”事件的調查,在明知背後牽扯複雜的前提下,依舊決心下令徹查,原因大概並不像官方說的那麼簡單。


更直接的說法是,文在寅縝密佈局十年,期間忍辱負重,為的就是一朝能夠找到一個切口,對韓國的財閥勢力進行集中清算,而他之所以必須要這麼做,一方面當然是為了迎合民意,重樹社會正義和青瓦臺權威。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完成昔日摯友盧武鉉總統的遺志——改變韓國當前大財閥專權的現狀,對韓國的社會體制進行一次徹底的肅清和改革。


士為知己者死!文在寅與盧武鉉:願為江水,與君重逢


2

從被彈劾到含恨自殺

文在寅始終是盧武鉉的辯護人


2003年,盧武鉉當選為韓國第16屆總統。


在好友文在寅眼裡,盧武鉉是他“人生中的光”,是他窮盡一生要守護的人,同時也是他為人處世的原則範本。


那麼盧武鉉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他的身上到底有著怎樣的個人魅力,才能讓文在寅這樣的強人甘願一直在他身邊支持他,為他出謀劃策。


士為知己者死!文在寅與盧武鉉:願為江水,與君重逢


事實上,和文在寅一樣,盧武鉉也出身貧寒,同樣學習優異,四年之內就通過了在韓國難度係數極高的司法考試,當過法官,後來自己出去開了律師事務所,一直致力於社會人權保護事業。


但是盧武鉉又和文在寅不一樣,從《命運》一書中我發現了一個事情:盧武鉉相對於文在寅來說是非常外放的性格,親民,理想主義,反對大財閥專權,寧折不彎。同時他也絲毫不掩飾自己的仕途野心和希望通過改革來改變整個韓國社會的宏大抱負。


相比之下,文在寅從一開始就對仕途沒有什麼野心,他後來之所以進入青瓦臺擔任要職,還是因為一句話——


“我怕總統一個人會孤獨“。


後來盧武鉉被朴槿惠彈劾,監禁於青瓦臺,當時文在寅正在國外旅遊度假,聽聞此事即刻回國組建調查團隊,最後因為有了文在寅的辯護,盧武鉉得以復職,轉危為安。


2009年,盧武鉉期滿卸任韓國總統,李明博上臺。


李明博和朴槿惠一樣,都和以樂天和三星為代表的韓國大財閥家族有著緊密的關聯。而由於盧武鉉在任期間韓國經濟發展迅速,對外關係上也有一些大的突破,即使已經不是總統,他依然在民間擁有極高的威望和支持率,再加上盧武鉉一直都堅定地想要肅清財閥,而在此之前盧武鉉和文在寅又聯手收拾了大獨裁者朴正熙(朴槿惠的父親),新仇舊恨之下,李明博開始全面清算盧武鉉,結果因為盧武鉉一生清白,怎麼也查不出他們想要的東西。


然而自己沒問題,不代表身邊的人沒有問題,後來調查組終於查到了盧武鉉夫人為了還清家庭債務而收下了一筆賄賂。此事曝光之後,韓國民眾和媒體開始大肆聲討盧武鉉。


最終,盧武鉉在極大的輿論壓力下縱身跳下貓頭鷹巖,結束了自己寫滿遺憾的一生。


士為知己者死!文在寅與盧武鉉:願為江水,與君重逢


3

200多頁罪狀清算李明博

文在寅對財閥宣戰


盧武鉉死後,文在寅決定繼承他的遺志,用餘生去完成那未競的事業。


於是這個本來沒有什麼政治野心的書生終於走進了青瓦臺的角鬥場,雖然在第18屆總統選舉中輸給了朴槿惠,但是文在寅並沒有放棄再次競選。


2017年,文在寅當選為大韓民國第19屆總統,之後不久便以200多頁的罪狀清算了李明博。


而此次對於勝利事件和張紫妍事件的深入調查,恐怕只是文在寅對韓國大財閥宣戰的一個開始。


也就是說:真正的好戲,才剛剛開場。


士為知己者死!文在寅與盧武鉉:願為江水,與君重逢


4

願為江水,與君重逢


在韓國,有一個魔咒:歷屆總統,無一善終。相比較被暗殺,鋃鐺入獄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然而世間萬事,總歸逃不出因果二字。


韓國總統出事,大多與財閥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財閥勢力一日不肅清,韓國社會就一日籠罩在巨大的陰影中,而表面看上去奼紫千紅,光鮮亮麗的娛樂圈,只不過是這團烏煙瘴氣中最惡臭的一角。


有人說:文在寅是從地獄來的復仇者,根本就沒想活著回去。


從他親自宣佈盧武鉉死訊的那一刻起,仇恨的種子就已經在這個原本毫無政治野心的文質書生心裡深根發芽。從他決定正面向韓國財閥宣戰的那一刻起,他也一定已經預料到了自己的結局。


但是我認為文在寅必須這麼做的原因,並不是為了復仇,至少不僅僅是為了復仇,因為他們都是曾經為了維護人權和民眾尊嚴四處奔走的律師,對他和已經死去的盧武鉉來說,只有真正改變了韓國黑暗的現實,才算是實現了最大的理想。


與其說是復仇,不如說是殉道。


何為殉道?


只要最後是人民得利,在黑夜中飄蕩已久的冤魂得以安息,那麼鬥士就可以付出任何代價,乃至付出自己的生命。


盧武鉉曾自稱“江水”,而文在寅在《命運》的扉頁寫著這樣一句話:每一次相遇都是一種緣分,如同江水,奔流入海。


盧武鉉終其一生都在和大財閥作鬥爭,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帶著韓國走向那“人真正活著的世界”,而當時作為總統秘書室長的文在寅,則一直以總統的心願為自己的心願。


在這本書的後記中,文在寅這樣寫道:一切都是命運,願為江水,與君重逢。


士為知己者死!文在寅與盧武鉉:願為江水,與君重逢


他們相遇於微時,在追求理想路上中相互引為知音,又在充斥著權謀算計的青瓦臺相互扶持,就像一條清澈的小溪在流向大海的途中遇到了另一條清澈的小溪,碰巧這兩條小溪還是朝著同一個方向奔向大海。


你看,這多難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