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为什么不遏制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为什么不遏制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形势: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一战前夕,英国为什么那么努力遏制德国,而似乎没那么用心去遏制美国?

美国对英国的威胁之大,不在德国之下

一般观点认为,英国遏制德国的主要原因包括:1、德国在工业生产方面对英国的超越;2、在海军发展方面对英国海上霸权的威胁;3、在全球寻求殖民地扩张。

但这三方面对英国的挑战,美国也都有,甚至不逊于德国。

工业生产方面,1870 年,英、美、德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1.8%、23%、13.2%。到1913 年,变成了14%、38%、16%。(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现代卷1》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节“大战的起源”)。从这个数值看,美国无论是总量还是上升的势头,都要明显要强于德国。

海军力量方面,美国在20世纪初大幅扩建海军,其海军实力在1909年甚至超过了德国,而且一点都不低调。1907年著名的“白色舰队”环球航行,向全球炫耀美国的海军实力。“

到1909年,它(美国海军)已仅次于皇家海军。”([美]斯蒂芬•豪沃思《美国海军史》第二编第四章“这样一支舰队,这样一天”)

殖民地扩张方面,美国也毫不掩饰其扩张领地的欲望。早在19世纪前半期,美国就已经提出“门罗主义”,要把英国势力排挤出整个西半球。整个19世纪,美国国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张到了太平洋沿岸。19世纪末美国吞并夏威夷,并通过对西班牙的战争,实际控制了古巴,吞并了关岛、波多黎各和菲律宾。除此之外,美国朝野还一直在叫嚣要兼并英属北美(加拿大)。美国内战时。纽约等地报纸就纷纷叫嚣“这次战争一结束,我们就来修理你们(加拿大)!”还有人主张兼并英属北美来补偿丢失南部邦联使美国领土缩水的损失。(李节传:《加拿大通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153页)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提出的“美国国旗要飘扬在从格兰德何到北极的整个北美”直到20世纪在美国还有不少拥趸。(同上书,199页)

从上面陈述情况来看,美国对英国的挑战应该不逊于德国吧?为什么英国对德国的遏制显然要更卖力一些呢?

可能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美国产值虽大,但其产品对英国的外贸冲击较小

和德国相比,美国版图大人口多,其国内市场可以消耗掉很多产能。早在19世纪中后期,“美国机器固然也运转不息,但是为出口货而运转的却不多,为对英国的出口货而运转的则几乎完全没有。”([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1850-1886)》,商务印书馆1986年印,37页)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外贸出口总额明显超过美国。1899年,美国出口额是七千一百万镑,而同年德国的数字是一亿三千六百万镑,将近美国的两倍。(同上书,53、54页)

因此,美国总产量虽多,但其产品在外贸市场上的比重却反而不如德国。在对外贸易方面,1913年英、美、德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5%、11%、13%。(《世界史•现代卷1》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节“大战的起源”)

可见,虽然美国上升势头很快,但毕竟在全球外贸方面的权重,德国是超过美国的。换句话说就是,在国际市场上,德国是英国更严重也更现实的威胁。

二、地理环境决定了德国军力增长对英国的威胁更现实

美国和英国隔着一个大西洋,并且20世纪初的美国陆军和欧洲列强相比还很弱小。但是德国就不一样了。德国和英国只隔着一个北海,并且德国有全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大陆军。

首先这就意味着,德国如果要对英国本土发起攻击,比美国要容易得多。德国公海舰队从出动到炮击英国本土只需数日,美国大西洋舰队则要在大西洋上颠簸很久。德国对英国发动袭击的突然性更大,英国更难防御。

其次,因为德国陆军强大且从德国到英国的海上距离短,所以存在德国依其海军掩护对英国本土进行登陆作战的可能。而这对陆军相对脆弱的英国来说是严重的安全隐患。而美国陆军远涉重洋到英国本土登陆作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不用说美国陆军本身就渣,就算登陆英国本土,英国陆军以逸待劳也略无所惧。

因此,尽管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海军实力相当,都存在挑战英国海上霸权的可能,但是德国军力增长显然对英国的威胁更严重更现实。

三、英国在石油供应方面有求于美国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全球几乎所有重要产品的原料。不但很多工业品直接需要石油做原料,甚至农用化肥也需要石油做原料,而很多工业品又以农产品为原料。可见石油对于制造业的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石油在军事上的重大意义也在逐渐凸显。烧煤的动力装置达到最大马力需要4~9小时,而烧油的动力装置达到最大马力只需要5分钟。给战舰提供油料,只要12个人工作12个小时,而提供同样能量的煤,则需要500个人工作5天。要得到相同马力的推力,燃油引擎只需要燃煤引擎1/3的工作量,每天的消耗量也只有煤的1/4。即同样质量油做燃料,能比煤能维持军舰更强的续航能力。“用油作动力的船队,其活动半径大约是用煤作动力的船队的四倍”([美]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第三章“合纵连横控制石油的全球争夺战”下小标题“一位海军上将的远见”)也正因为石油燃料的这种优势,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只宜以油作主要燃料,如果用煤的话效果会大大缩水。

和今天中东成为世界主要产油地的局势不同,20世纪初,美国才是世界最主要的产油国。1912年,美国生产的石油占世界产量的63%,俄罗斯的巴库大约占19%,而墨西哥占5%。”(同上书第三章下小标题“新‘无畏号’战舰”)。

美国是如此重要的工业、军事原料的主要生产国,而英国要想维持其霸主地位又是万万不能缺油的。因此,英国要想获得稳定的大宗石油来源,要么控制住美国,要么拉拢住美国。鉴于美国拥有自己足以自保的海军实力,英国所以控制住美国是不现实的,那么就只有拉拢美国了。

基于上述原因,英国优先选择遏制德国也就可以理解了。当然,在一战后英国才发现打瘫了德国却被美国黄雀在后坐收渔利,又是大英帝国就算能预见也无力阻止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