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園補遺之六,到底什麼是“筆墨”

著名的芥子園畫譜經過後人的不斷補充,內容已經非常豐富,厚厚的幾大本差不多包羅萬象,最近一次補充是在光緒十三年,加入了任伯年和虛谷等一些海派作品,現在流行的版本叫【芥子園畫傳】,是初學者必備之讀物。然而,時間又過了百十年,時代進步了,印刷技術也是突飛猛進,雖說是經典,也難免有遺漏之處,就這個遺漏,筆者準備寫一篇補遺系列,希望大家能對芥子園有一個更加容易更加簡單更加深入的瞭解,使之成為一本真正的入門讀物。

芥子園補遺之六,到底什麼是“筆墨”

八大山人山水

中國畫的核心就是“筆墨”,脫離了“筆墨”的中國畫就不能叫中國畫。那麼這個“筆墨”到底是什麼?

古人的說法往往很朦朧,今人又說得太簡單具體。至今沒有一篇文字能真正講明白到底什麼是“筆墨”。

芥子園也一樣,說的也是雲裡霧裡,芥子園中“但有輪廓而無皴法即謂之無筆,有皴法而無輕重,向背,雲影明晦即謂之無墨”,第一句就有誤,有輪廓即是有筆,國畫許多簡筆畫都沒有皴法,照芥子園這種說法就都是無筆了?那吳道子,李公麟那種白描雙勾畫法,豈不是都“無筆”。

芥子園補遺之六,到底什麼是“筆墨”

宮素然 明妃出塞圖

芥子園對於‘墨’的詮釋主要有二點,一,芥子園說“李成惜墨如金,王洽潑墨成畫,夫學者必念惜墨潑墨四字”,這種說法也讓人摸不著頭腦,作畫到底是要“惜墨”還是“潑墨”啊?暈哦!

二,芥子園說“大凡舊墨只宜畫舊紙仿舊畫,以其光芒盡斂,火氣全無”。這裡我抬個杆,舊墨畫新紙,作新畫,怎麼就不行呢!比如傅抱石,陸儼少,李可染這些大家,他們多數都是用的舊墨,這有什麼問題呢。

芥子園中對於“墨”的解釋,一是“用墨”,二是“選墨”,這也是現在人多數理解的狹義“用墨”。

其實,不光芥子園,現在有不少“大師們”,也多數搞不明白到底什麼是中國畫的“筆墨”。這個國畫的核心,你都搞不明白,學國畫基本就是南轅北轍了...

芥子園補遺之六,到底什麼是“筆墨”

八大山人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某大師的“筆墨等於零”的論調,引起一片譁然之後又辯解說原文是“脫離了具體物像的筆墨等於零”,這句話本身就是個病句,這句話等於否定了抽象畫和印象畫。

國畫不見得都是具體物像,比如徐青藤和八大山人,還有張大千的潑彩作品中有不少都看不出他們畫的是什麼,你能說他們沒有“筆墨”?

芥子園補遺之六,到底什麼是“筆墨”

八大山人

這個“筆墨”也可以用在書法中,書法一樣也沒有具體物像,難道也“等於零”

當代畫壇學院派佔主流,他們的教學體系基本上都是照搬西洋的,都是以素描色彩為基礎,雖然也有國畫教學,但也一樣都是這種體系,他們講究寫生,他們用的透視法也是西洋畫的焦點透視法。

芥子園補遺之六,到底什麼是“筆墨”

李味青,荷花

而傳統國畫講究詩,書,畫一體,講究哲學思想,講究畫外功夫,這種功夫,須要數十年以上的訓練才能稍有所得。不要說一般的書畫愛好者,就是多數畫家也都是沒有這種功夫的,即便是美院國畫類的研究生,頂多也就學個三四年罷了,這對於學習傳統國畫,肯定遠遠不夠的。

多數人對傳統國畫“筆墨”的理解也都是有失偏頗的。對於那些開始學西洋畫,後來又改畫國畫的畫家們,他們搞不懂筆墨也就不奇怪了。

芥子園補遺之六,到底什麼是“筆墨”

石溪山水

那麼,到底什麼是“筆墨”呢?

首先,你不能從字面上去理解,要這樣的話,就簡單了,這篇文字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了。

芥子園補遺之六,到底什麼是“筆墨”

石濤山水

國畫中的“筆墨”指的是廣義的概念,而非狹義的“筆墨紙硯”中的“筆墨”。

這個“筆”好理解一些,就是用筆,或者叫做筆法。黃賓虹先生的“五筆七墨”中就有很好的解釋,大家可以找來看看。

芥子園補遺之六,到底什麼是“筆墨”

李味青,蘭石圖

一張畫,只要有一個點,一根線條,就是有筆了,但這個“筆”不一定高明,也不一定能看。“筆”要精到,必須有高要求高標準,這個高標準是什麼?

中國畫講究“書畫同源”,這個“筆”也就是書法用筆,書法用筆講究八面出鋒,也就是中鋒,側鋒,順鋒,逆鋒,都要用到,就是筆法一定要豐富,你把毛筆用成西洋畫的刷子就不能叫“用筆”了,書法用筆就是“筆”的最高標準。

芥子園補遺之六,到底什麼是“筆墨”

石濤山水

也就是說,作為一個畫家,你書法功力越深厚,用筆也就越高,這也是傳統國畫家都必須具備書法修養的一個重要原因。

歷史上的國畫大家沒有一個是不懂書法的,有的甚至書法直接就好過本人的畫,比如蘇東坡,米黼,董其昌,徐渭,八大,金農,吳昌碩...

芥子園補遺之六,到底什麼是“筆墨”

八大山人

這些大家中有的學畫非常遲,但能有很大造詣的,比如金農和吳昌碩,他們都是五十開始學畫,擱現在,是想都不敢想的,他們能學成,靠什麼?就靠書法修養。

芥子園補遺之六,到底什麼是“筆墨”

八大仿倪瓚法

作為一個國畫家,你不一定書法要非常好,但一定要能用書寫的方式去用筆,這個用筆宜“八面出鋒”,忌“板”,“刻”,“結”,“僵”,古人畫中落款多用某某寫,就是明白了這種書寫方式用筆,肯定比把筆用成刷子要強許多的。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能畫西洋畫而外國人不能畫中國畫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外國人根本不懂中國書法,也不可能會書寫方式用筆的,所以“用筆”的精髓就在這裡。

芥子園補遺之六,到底什麼是“筆墨”

石濤山水

對於“墨”稍難理解一點,這也是多數人的誤區所在。

“墨”也就是“墨法”,這個“墨法”不是“用墨”,要先搞明白這一點。用墨是狹義的概念,“墨法”是廣義的。

簡單來講,“墨法”就是除了筆法以外的各種法,大概包括:水法,墨法,色法,章法...

水法,色法筆者有專門的芥子園補遺文字說明,這裡不贅述。

墨法,是指狹義的用墨法,和這裡討論的“墨法”有所不同,這也是最容易混淆的地方,黃賓虹的“五筆七墨”,講得很明白,大家參考一下。

芥子園補遺之六,到底什麼是“筆墨”

八大山人畫

章法類似西洋畫的“構圖”,但又不同,中國畫有非常獨特的構圖方式,除了有“三遠法”這種透視,還有S形,“之”字形,“品”字形構圖,還有多少,濃淡,聚散,大小,遠近,虛實,陰陽...這些都是“墨法”,還有題字,落款,蓋印,都屬於“墨法”範疇。

芥子園補遺之六,到底什麼是“筆墨”

李味青,筆墨論畫

所以,中國畫的核心就是“筆墨”,古人說一張畫筆墨不錯,就是對這張畫的全面肯定。

這個“筆墨”的含義是廣泛的,不能做具體理解,古人講的稍籠統,因為有很多東西展開講需要大篇幅,但一句“筆墨”就能言盡,這大概也是古人的一種智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