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防身术-预防“八奸”之“八曰四方”

《韩非子》中的《八奸》特指对君权国运构成威胁的八种阴谋,分别为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流行、威强、四方等,韩非子以对官场斗争的敏锐洞察和高度概括,罗列了各种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将刑名参验的哲学思想和治国理政的权术学说融合,有助于主政者参照甄别,普通人也可以得到启发。

《八奸》 之八

八曰四方。何谓四方?曰:君人者,国小则事大国,兵弱则畏强兵,大国之所索,小国必听,强兵之所加,弱兵必服。为人臣者,重赋敛,尽府库,虚其国以事大国,而用其威求诱其君;甚者举兵以聚边境而制敛于内,薄者数内大使以震其君,使之恐惧,此之谓四方。

古之王朝,“四方“之歼,以历代“投降派”为最。

(1)桑维翰(898年—947年),字国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臣,石敬瑭卖国的帮凶。唐朝河南府洛阳人。后唐同光年间进士及第,后投奔河阳节度使石敬瑭为幕僚。石敬瑭勾结契丹篡国,他极力赞成,并由他办理具体事宜,以贿赂、割让幽云十六州、称“儿皇帝”为条件获得契丹帮助,为石敬瑭灭后唐立下汗马功劳。936年石敬瑭建立后晋以后,桑维翰两度出任宰相,广受贿赂,权倾朝野。契丹灭晋时,被后晋降将张彦泽缢杀。

(2)曹利用(?—1029年),字用之,赵州宁晋(今河北宁晋)人 ,北宋大臣、将领。官至宰相,澶渊之盟签订时宋朝的代表。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南侵,宋真宗亲征,驻澶州(今河南濮阳),宋军射杀辽国主帅挞览,曹利用以阁门祇使、崇仪副使至辽国兵营议和,拒绝割地要求,达成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任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乾兴初年,加任左仆射兼侍中。后恃功益骄,并得罪太后及宦官。恰逢其侄曹汭犯罪,曹利用因被牵连,遂贬为知随州(今湖北随州),又被诬指私贷景灵宫钱。遂继贬房州(今湖北房县)安置,并命内侍杨怀敏护送,至襄阳驿站时,杨怀敏不肯再走,并用话威逼他,曹利用素来刚烈,于是上吊自杀。

(3)张邦昌(1081年-1127年),字子能,北宋末年宰相,主和派代表人物。永静军东光张家湾人(今河北省阜城县大龙湾)。进士出身,宋徽宗、宋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

金兵围汴京时,他力主议和,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请求割地赔款以议和。靖康之难后,被金国强立为大楚皇帝,建立伪楚,历时一月。金撤兵后,逊位还政赵构,但迫于叛国时舆压力,终被赐死。

(4)刘豫(1073~?年),字彦游,永静军阜城(今河北永静县)人。金朝扶植的傀儡皇帝。

北宋元符年间,中进士及第。北宋末年,任河北西路提刑官。金兵南下时,弃职逃走。建炎二年(1128年),拜济南知府,眼见北方大乱,打算逃往江南为官,被执政官拒绝。金军围城时,杀死大刀勇将关胜而降。建炎四年(1130年),伪封“大齐皇帝”,建都大名(今河北大名县),册文有“世修子礼”等语,使用金朝“天会”年号,恭奉金朝命令,改元阜昌。绍兴二年(1132年年),迁都汴京,派子刘麟、侄子刘猊及宋朝叛将李成、孔彦舟等人,配合金军侵伐南宋,攻占襄阳等地。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大破李成,收复襄阳等地。派遣儿子刘麟会合金军渡淮南侵,屡战屡败,招致金朝日益不满。

绍兴六年(1136年),征发中原民兵大举伐宋,没有得到金朝协助,导致大败溃退,伤亡极重,民怨沸腾。次年,废为蜀王,金朝废除伪齐,迁居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改封曹王。刘豫被废时年六十五岁;卒年,宋史记载为绍兴十三年(1143年),金史则记载为皇统六年(1146年)。1146年10月18日(九月戊寅)过世。

近代,汪精卫等亦然。

结语

诸臣之“八奸”,行行种种,古之即存,现世的变种也不时的存在,需要世人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