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最常見的 10 個餵養誤區,難怪孩子營養跟不上

幾乎每個媽媽都會擔心孩子營養跟不上,耽誤了長身體。

的確,生命早期前 1000 天,尤其是出生頭兩歲,孩子的營養狀況,對免疫力、智力和生長髮育情況等,起著決定性作用。

可在這個關鍵期,很多家庭在餵養孩子的問題上,會不斷踩坑。

今天為大家盤點了 10 箇中國家庭最常見的餵養誤區,如果你正在這樣做,趕緊改。


中國家庭最常見的 10 個餵養誤區,難怪孩子營養跟不上


中國家庭最常見的 10 個餵養誤區,難怪孩子營養跟不上


誤區一

米湯、米粥更有營養


很多家長喜歡給寶寶們吃米湯、粥、稀飯這樣的流質半流質食物,認為這種食物更好消化,也比純米飯更營養。

其實,流質半流質食物的營養密度極低。

看著孩子咕嘟咕嘟吃了一大碗,其實沒多少營養進肚,寶寶沒多久就餓了。

很多家長還以為是寶寶「胃口好」,殊不知,是你給孩子吃的食物營養太少了。


中國家庭最常見的 10 個餵養誤區,難怪孩子營養跟不上


誤區二

越爛、越軟的輔食越好消化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沒有長牙就不會咀嚼,從而一味地給寶寶吃流食和軟食,這樣反而耽誤了孩子。

咀嚼訓練應當從輔食添加期就開始。

用牙齒或牙床練習磨碎食物,不僅可以讓寶寶的面部和口腔肌肉更靈活,充分的咀嚼也有利於乳牙的發育,能讓牙齒萌出更整齊,對語言能力的發展也大有助益。


中國家庭最常見的 10 個餵養誤區,難怪孩子營養跟不上


誤區三

寶寶一定要吃所謂的

「嬰兒輔食」「兒童食品」


大部分打著「兒童食品」標籤的食品,比如兒童醬油、寶寶肉鬆,其實都是噱頭,並沒有比普通產品更適合寶寶。

更重要的是,有的「兒童食品」不僅不夠營養,還可能影響孩子健康。

比如熱銷的兒童醬油,號稱「低鹽」「低鈉」,可是看看營養成分表就知道,這些醬油裡的鈉含量一點兒都不低。

更何況對於 1 歲以下的寶寶來說,既不需要鹽,也不需要醬油。

家長一定要學會看營養標籤和配料表,千萬不要被「兒童專用」這樣的詞騙了。


中國家庭最常見的 10 個餵養誤區,難怪孩子營養跟不上




中國家庭最常見的 10 個餵養誤區,難怪孩子營養跟不上


誤區四

孩子不吃蔬菜,吃水果也可以


有些孩子不愛吃蔬菜,家長也不在意,想著孩子多吃點水果營養素就補回來了。

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水果與蔬菜雖然都富含維生素,但是多數蔬菜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含量遠高於水果,水果中的糖分、有機酸和芳香物質又比很多新鮮蔬菜多。

蔬菜和水果,誰也替代不了誰。

如果寶寶不愛吃蔬菜,家長要先做好榜樣。生活中可以試著把蔬菜及肉蛋糧等做成餡、菜肉餅、丸子等。

蔬菜是必須要吃的。從小就養成挑食的壞習慣,長大飲食會越來越不均衡。


中國家庭最常見的 10 個餵養誤區,難怪孩子營養跟不上


誤區五

果汁純天然很健康


比起完整的水果,果汁中大部分只有「糖」與「水」,膳食纖維的含量約為零 。

不論是自己在家榨的果汁,還是外面買的鮮果汁,都不如直接吃水果來得有營養。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為了控制肥胖和齲齒,1 歲以內的寶寶最好都不要喝果汁。

喝慣了甜甜的果汁,孩子有可能就再也不愛喝白開水了,真的吃力不討好。


中國家庭最常見的 10 個餵養誤區,難怪孩子營養跟不上


誤區六

寶寶 8 個月之後才能吃肉


輔食的添加順序並沒有嚴格的規定,4~6 個月添加輔食後,就可以開始給寶寶吃肉了。

而且在輔食添加初期就該堅持加肉,尤其是紅肉。

紅肉中富含鐵,可以大大降低寶寶患貧血病的概率。

據《中國 0~6 歲兒童營養髮展報告》的報道——

6~24 月齡兒童貧血病率最高,我國 2 歲以內嬰幼兒貧血率達到 31.1%。

也就是說,對於 6~24 月齡的寶寶,每 10 個裡面就有 3 個貧血。

僅僅吃高鐵米粉,並不能達到寶寶每日必需的鐵含量。

6~12 月齡的寶寶,每天需要補鐵 10 mg,這相當於得吃 100~200 g 的高鐵米粉 ,而我們建議每天給寶寶吃的米粉大約只有 25~30 g。

及時給寶寶吃肉,才是保證營養的好方法。


中國家庭最常見的 10 個餵養誤區,難怪孩子營養跟不上




中國家庭最常見的 10 個餵養誤區,難怪孩子營養跟不上


誤區七

孩子年紀小,飯菜不能放油


脂肪是重要的熱量來源,更是重要的營養物質。

像維生素 A、維生素 D 這樣的脂溶性維生素,想要被孩子吸收就必須有脂肪的參與,吃油的重要性不可小覷。

添加輔食後的寶寶,如果能保證每天吃 1 個雞蛋、50 g 肉禽魚,脂肪攝入是充足的,不需要特意吃油。

但是如果孩子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也就是蔬菜吃得比較多,那麼輔食需要額外添加食用油,每天 5~10 g。


中國家庭最常見的 10 個餵養誤區,難怪孩子營養跟不上


誤區八

先吃輔食,輔食吃飽了再喝奶


很多新手爸媽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搞混喂輔食與餵奶的順序。

在給寶寶添輔食的初期階段,應該先喂一點奶讓寶寶墊墊肚子,再給寶寶喂輔食。

因為寶寶餓的時候,只會用最熟悉的方式填飽肚子,那就是喝奶,哪有耐心嘗試口感新鮮的輔食呢?

再加上吃輔食比喝奶麻煩多了,得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吃,剛開始嘗試輔食的寶寶,不熟悉這種進食方式,就更加不願意嘗試。

記得下次先給孩子喝一些奶,讓他不那麼餓,然後再讓嘗試吃輔食,效果會更好。


中國家庭最常見的 10 個餵養誤區,難怪孩子營養跟不上




中國家庭最常見的 10 個餵養誤區,難怪孩子營養跟不上


誤區九

孩子不吃鹽就沒有力氣


寶寶輔食要不要加鹽,可以算是隔代育兒的家庭矛盾 top 1。

孩子 1 歲前,鈉的攝取完全可以從母乳、配方奶以及自然食物中獲取,如果額外給寶寶吃鹽,會影響孩子口味的形成,造成挑食。

過早添加食鹽,會使孩子未來患高血壓的幾率大大提升,還容易讓娃從小形成重口味。

給 1 歲前的寶寶吃鹽,就是在坑娃。

至於有些老話,說「孩子不吃鹽就沒力氣」,實際是對人體攝入鈉的誤解。

退一萬步講,1 歲不到的孩子,要那麼大力氣幹嘛?又不是去搬磚。


中國家庭最常見的 10 個餵養誤區,難怪孩子營養跟不上


誤區十

餵飯是為了孩子好


寶寶年紀小,很難規規矩矩地坐著吃飯。

有些家長缺乏耐心,特別是老人,看不得孩子吃得亂、吃得慢,忍不住就手把手代勞餵飯。

孩子到處玩,家長追著喂,不僅容易造成吃得過多過飽,也難以培養寶寶自主進食,痛苦的還是家長。

現在可以喂,難道還能跟著孩子喂到幼兒園,喂到小學嗎?

習慣要從小培養。

一個餐桌、一個圍兜,還給孩子自己吃飯的權利,讓孩子自己懂得飢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