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絕望與希望碰撞,竟能散發出具有治癒性的光芒!

前言:

自己對影片《無人知曉》的觀後感總結:

壓抑、難過卻欲哭無淚,感覺到了絕望,又似乎察覺到了些許希望的光。

阿明在結尾時那恍惚的神情幾乎和自己同步,他可能是看到了逝去的妹妹,可能是在為未來擔憂,也可能是想珍惜現有的時光而出現的精神駐留。

而最後結尾處的近乎美好的定格,似乎在努力安撫著每個因世事炎涼與無奈而受傷的心靈。自己也彷彿與孩子們共同經歷了一場磨難,夢醒時分,開始感嘆並珍惜自己身邊的美好。

《無人知曉》|當絕望與希望碰撞,竟能散發出具有治癒性的光芒!

《無人知曉》即使到了結尾,也未能交代幾個孩子未來的生活路在何方,我們期待影片的結束能是孩子們新的起點,期待他們能繼續以樂觀、堅強的人生態度生存下去,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帶給他們溫暖和可以真正依靠的力量!

好的電影是讓人在故事結束後繼續思考人物的未來的。———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

影片簡介:

《無人知曉》是根據日本東京西巢鴨棄嬰真實事件改編,事件悲慘、淒涼,講述了一個母親拋棄自己的五個孩子後,孩子的生存現狀:三個孩子還在無助而苟且的活著,一個被藏屍衣櫃,一個被拋屍山野。

《無人知曉》的導演是枝裕和,用他擅長的溫情剋制的拍攝方式,給殘酷的故事披上了一層暖色調的外衣。

他用孩子的純真與堅強襯托殘破家庭的悽慘與悲涼,在《無人知曉》這部影片中,孩子彷彿就像一束治癒的光,能穿透帶給人絕望的牆,雖然讓人感到壓抑,但又使人看到希望!

《無人知曉》|當絕望與希望碰撞,竟能散發出具有治癒性的光芒!

孩子們猶如一道具有治癒能力的光,使人在絕望中看到希望。


《無人知曉》|當絕望與希望碰撞,竟能散發出具有治癒性的光芒!

長子阿明,盡顯責任與擔當。

阿明一個有著孩子的年齡,卻沒有孩子身份的近乎完美的優秀少年。阿明的處境使人不禁深思:一個孩子的肩上到底能抗住多少與年齡不匹配的重量!

(1)用自己堅韌的眼神與成熟的擔當,給弟弟妹妹搭建了僅有的保護牆。

作為家中唯一與外界溝通的紐帶,阿明竭盡可能的照顧到家裡的每個人。他要精打細算媽媽留下來的錢。雖然身為孩子,卻要行使家長的責任,保障家裡人的生活正常運轉。

他是第一個知道媽媽不會再回來的人,卻選擇了隱瞞真相,為了滿足弟弟妹妹對母親的思念慾望,即使知道媽媽不會回來,也依舊會在節日時,想辦法讓他們能收到“母親”寄回來的賀卡。

(2)用自己對家人的愛,給了母親敢於“拋棄”他們的藉口。

阿明知道母親不會再回來,卻沒有在母親臨走前用盡辦法將其留下來,通過母親與阿明的日常對話也能使人感受到了他對母親的愛。在母親清晨暗暗流淚時,阿明躺在床上若有所思的靜靜的看著,他知道母親的苦與無奈。

母親什麼事情都願意和阿明分享,哪怕是自己新交的男朋友,也會和阿明分享戀愛的細節,給人造成了媽媽似乎更像孩子的錯覺。

阿明作為唯一一個與外界有接觸的孩子,他了解現實的殘忍,也不忍心做母親的牽絆,他也希望母親能夠幸福。

阿明承受著不對等的付出與關愛。孩子的心中有愛,卻又被“愛”無情摧殘,這種對比性傷害,輕而易舉的就刺痛了觀眾的心。

《無人知曉》|當絕望與希望碰撞,竟能散發出具有治癒性的光芒!

(3)用自己本該有的探索外面世界的權利換取了對“家人”的責任與擔當。

影片中的阿明交到的難得的“朋友”,卻因為不願意與他們一起到商店偷東西而分道揚鑣。終於他在校門口等待“朋友”的時候清楚了自己的“身份”,即使沒有之前的“矛盾”,他們註定不會是一起玩耍的人。

阿明陰差陽錯,被棒球教練看到,代替隊員正經八本的打了一次棒球,他終於體驗到了一次本該這個年紀的孩子該有的樂趣,然而對他來說,可能一生只有這一次。

阿明也有叛逆期,然而他的家庭告訴他,他的叛逆期是有時間限制的,因為他肩負著父母與哥哥的雙重身份,離開他,他的家就會脫離“正軌”!

《無人知曉》|當絕望與希望碰撞,竟能散發出具有治癒性的光芒!

(4)阿明是懂事的,但他的懂事卻讓人心疼。

阿明作為有獨立判斷力及思考能力的孩子,他可以勸說母親留下來,也可以去求助於福利院,但是為了母親追求幸福,為了不和弟弟妹妹分開,他選擇了自己為他們的“家”遮風擋雨。

然而,一個孩子的力量終究有限。看到阿明被逼入絕境時的精疲力盡,茫然無措,讓每個觀眾都身歷其境,如噎在喉,畢竟,他只是個孩子。

《無人知曉》|當絕望與希望碰撞,竟能散發出具有治癒性的光芒!


《無人知曉》|當絕望與希望碰撞,竟能散發出具有治癒性的光芒!

茂與小雪,盡顯孩子單純而美好的天性。

在搬入新家時,茂與小雪是被哥哥用皮箱帶進來的,對於阿明不停的摸皮箱的細節自己記憶猶新,一度以為自己在看一部驚悚片。

當茂與小雪從皮箱裡出來的那一剎那,配上歡快的背景音樂以及兩個孩子純真而又歡樂的嬉笑,自己也跟著孩子感受到了影片中少有的快樂。

《無人知曉》|當絕望與希望碰撞,竟能散發出具有治癒性的光芒!

現實的炎涼與悽慘,對於茂和小雪來說還沒有確切的定義,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媽媽在身邊,就是最幸福、最開心的事!

他們不懂得媽媽拋棄他們意味著什麼。小雪會用手中的蠟筆一次又一次的描繪媽媽的模樣,即使別人告訴自己媽媽不會回來了,她也選擇不相信。

而自認為,如果一個媽媽是善良的人,縱使有自己的困難與原因,在面對這個年紀的孩子時,也會打消銷聲匿跡,拋棄她的念頭。

面對小雪的意外身亡,阿明那一通打給母親卻未接聽的電話,給整部影片定下了絕望的基調。小雪從皮箱中來,又被哥哥從皮箱中帶走,她的人生起點亦是終點,為人帶來了孩子的純真與美好,卻又貌似從未到過人間。

《無人知曉》|當絕望與希望碰撞,竟能散發出具有治癒性的光芒!


《無人知曉》|當絕望與希望碰撞,竟能散發出具有治癒性的光芒!

長女京子,盡顯剋制與溫柔的力量。

如果說長子阿明充當了家裡的家長角色,小雪與茂盡顯孩子單純、樂觀的天性,那長女京子則是那個最該提現影片情緒的人,然而,京子的性格與表現幾乎是與影片同節奏的,平靜而又剋制,讓人壓抑而又心疼。

已經步入少年時期的京子,總是靜靜的表達自己的態度與情緒。她想念母親時會把自己關在櫃子裡,抱著媽媽的衣服。面對小雪的去世,靜靜的陪伴等待哥哥回家,卻沒有留下一滴眼淚,在看到哥哥因為家裡錢花光而發愁時,默默的將自己用來買鋼琴的錢遞給哥哥,簡單的說了一句:“不買了”。

任何的情緒,在京子的世界裡都是安靜的,這種靜卻能深深戳中觀眾的心,而這種用安靜與溫柔來展現殘酷與無奈也是導演是枝裕和常用的表現手法。

《無人知曉》|當絕望與希望碰撞,竟能散發出具有治癒性的光芒!

為何讓自私的母親在影片中流下了唯一的一滴淚?

影片的開始部分為母親的好做了充分的鋪墊。她會幫孩子們綁頭髮,檢查作業,塗指尖油,會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孩子在母親的陪伴下都露出了暖心的笑容。

母親拋下孩子,卻在這個悲慘的故事中流下了唯一的淚。母親的這滴淚,代表了自己對孩子們的愧疚與不捨,代表了自己對人生的追求,對現狀的不甘,也代表了導演內心情感的一種寄託。

有人因為母親這滴淚選擇諒解,並稱其為家庭中的第五個孩子,對此說法自己實在是不敢苟同,“惡”已致此,談何原諒?

因此,我們更應該探討的是,導演為何會為母親做特殊的情感處理。

是枝裕和,年幼時是母親帶大,童年階段父愛的缺失,給他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影響,所以在作品中我們才會感受到:即使孩子母親是冰冷殘酷的源頭,依舊被導演穿上了暖色的外衣。

《無人知曉》|當絕望與希望碰撞,竟能散發出具有治癒性的光芒!

導演用比較委婉,包容的手法表現了母親的自私行為對孩子造成的終生傷害。然而,也從側面說明: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母親的確會犧牲自我。“吞下委屈,為了孩子!”也並不是眾人想的那麼容易。

如果,現在的你在親子關係中感到疲憊,感到委屈,建議你可以觀看這部影片,對於疲憊的你,它或許可以成為一劑良藥,讀懂它,你就會明白:我在孩子身邊,這種踏實的感覺,真好!

身為父母的你,領悟到了什麼?

(1)如果你的孩子懂得剋制自己的情緒,而這種剋制與他的年齡不符,請不要引以為傲,因為那一定是他自己吞下了本不該屬於他委屈。

(2)請不要以孩子懂事為榮,孩子承擔的責任擔當應該以年齡為基準,不要讓孩子過早體驗生活的殘酷,因為他們日後有的是機會。

(3)請不要忽視孩子內心的絕望與慌張。父母要善於觀察、善於發現,那樣你才會發覺孩子平靜的外表下,那顫抖的雙手和對未知的恐懼。

(4)不要認為沒有經濟基礎的美好都是錯覺,對於孩子而言,尤其是6歲以內的孩子,他們的要求真的不高:你在,就好!

(5)責任不會憑空消失,你選擇安逸,必定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6)請善於發現孩子的純真、樂觀、堅強等美好的天性,孩子真的比我們想像的要優秀的多。

故事結尾:四人站在街道上,阿明抬頭凝望,眼前陽光和睦,光彷彿會說話,阿明似乎聽到了什麼,他停下了腳步。

茂拽了拽阿明的衣角,回過神來,繼續前行!

你認為,阿明聽到了什麼?…………

《無人知曉》|當絕望與希望碰撞,竟能散發出具有治癒性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