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規模超千億的身份信息倒賣黑產

解密:規模超千億的身份信息倒賣黑產


“一覺醒來,我就成了50家公司的法人,欠了一屁股債,被警方追查,還莫名其妙地背上了500萬高利貸。”

這不是一個夢,如果你的身份證丟了,就很可能遭遇這樣“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的“人間慘劇”。

前段時間“北大學子弒母案”犯罪嫌疑人吳謝宇被抓捕的新聞引起輿論譁然,吳謝宇逍遙法外多年,還能坐高鐵飛機自由行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隨身攜帶的30多張身份證,來幫他掩蓋真實身份。

解密:規模超千億的身份信息倒賣黑產


▲北大吳謝宇弒母,隨身攜帶30多張身份證逃亡多年

這些身份證從哪裡來?如何分辨真假?身份證被買賣後用來做了些什麼事情?

一條骯髒的身份信息倒賣交易黑色產業鏈,隨之浮出水面。

01

丟失的身份證

如果你在QQ上搜索“sfz”、“yhk”這樣的關鍵詞,不出意外就能找到販賣身份證、銀行卡等證件的商家。

隨著公安機關打擊懲處力度加大,“身份證”、“辦證”等詞彙漸漸退出江湖,“sfz”、“yhk”等隱晦代號開始成為這條產業鏈上心照不宣的秘密。

“一張身份證500元,全部證件均為白戶,支持當場驗貨後付款。要挑年齡長相的,加50元。”一位商家明碼標價。另外,身份證有效期長的,還要單獨再加價。

解密:規模超千億的身份信息倒賣黑產


▲身份證賣家朋友圈截圖來源:法制晚報

這是身份證買賣江湖的隱秘一角。賣家會通過各種渠道收購身份證,這些人通常是小偷、網管、垃圾工......被售賣的身份證件經過層層轉手和加價,每轉手一次,價格就會翻漲一倍。

在這個黑色產業裡,大家都稱呼彼此為“同行”,他們之間或許從未謀面,所有交易只能靠“信任”二字。

其實,現在普遍使用的第二代身份證並不安全,由於沒有電子密碼功能,不能凍結,只能辦理掛失和補辦。這也就意味著,丟失的身份證依然有效,除了公安機關核驗、金融系統業務辦理等極少數場合可以識別為掛失證件,一般用來住酒店、買車票、網吧上網沒有任何問題。

賣家生生不息,自然是因為買家源源不斷。

“做這一行做得久了,就會有一些回頭客,而且我們都有自己的快遞渠道,不會被發現,絕對保證安全。”賣家們不會太管客人買來身份證的用處,只要錢到位就行。

除了賣真身份證,假身份證也有極大的市場。

“做出來的證紋理、材質保證跟真的一樣,一點都看不出來。”

只需要把姓名、性別、民族、身份證號、發證單位、照片等信息提供給商家,他們就能生產出如假包換的證件,這些證件的鐳射、紋理跟真的身份證幾乎沒有區別,只是卡里沒有磁條,不能被機讀。

此外,商家們還做“四件套”,即銀行卡,身份證複印件,U盾和銀行預留手機卡。“四件套”售價在800元-1600元不等,這些假信息十有八九都成了金融作案、非法詐騙的“最佳掩護”。

解密:規模超千億的身份信息倒賣黑產


去年11月,四川警方曾打掉一特大妨礙信用卡管理犯罪團伙。該案犯罪嫌疑人依靠買賣銀行卡“四件套”,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就獲利500餘萬元。

雖然警方已經對這類犯罪窮追猛打,但非法交易仍如野草除之不盡。

因為這些犯罪分子打一槍換一炮,在交易過程中所用的信息都是假的,很難追查其行蹤。

02

小證件的大用處

由於身份證本身的特性,直到現在,也沒有有效的辦法控制丟失身份證的用途。

解密:規模超千億的身份信息倒賣黑產


▲因丟失身份證引起的案件屢見報端

對於普通人來說,撿到一張身份證並沒有什麼用,但別有用心的人則可以藉此“興風作浪”。

有的人通過購買假身份證來改小自己的年齡,從而達到某些崗位對年齡的要求。而“混跡江湖”的男男女女們,則通過一張張假身份證,來掩蓋本人的真實信息。

對於被“限制消費”的人來說,在安檢不仔細對比臉的情況下,一張買來的真身份證,能幫助他們坐火車飛機。“北大學子弒母案”犯罪嫌疑人吳謝宇就是利用這個漏洞,在被通緝之後,還能在國內自由活動3年。

比這更甚者也有。這些年來,新聞中對因身份證丟失導致的“冤大頭”現象的報道屢見不鮮。

2018年8月,河南鄭先生髮現自己莫名在很多貸款軟件上欠了26萬。而起因在於其2013年4月丟失的一張身份證。不法分子拿到身份證後,用鄭先生的名義進行了鉅額貸款。

解密:規模超千億的身份信息倒賣黑產


▲丟失的身份證被用來網貸

2018年2月,廣東陳女士多次被當做吸毒者被警方攔下做尿檢,後查明原因是其丟失的身份證被一名吸毒女子長期持有;

2017年8月,深圳王先生去銀行辦理貸款業務,審核不通過。原因是王先生因丟失過身份證,名下被虛假註冊50家公司,他分別在這些公司中擔任了股東、法人代表等職務。這些公司分佈在不同區域,並且因為各類工商、稅務問題,已經被列入異常,而王先生本人也被銀行列為“風險用戶”。

解密:規模超千億的身份信息倒賣黑產


▲用丟失身份證註冊的皮包公司

本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卻毫不知情地成了網絡詐騙的幫兇,莫名負債後被影響徵信,不能買房買車,正常生活被嚴重影響。如果證件不幸被有犯罪記錄的人使用,則面臨被公安機關盤查的風險。

03

信息倒賣有多猖獗?

除了身份證,一個人的所有隱私和行蹤都可能被暴露在日光之下,被用來買賣。

“王俊凱sfz+hz+sjh+hj素顏照+吃雞ID+北京住址+ins小號+QQ,一套150塊。”

翻譯過來就是:只要150塊錢,你就能買到王俊凱身份證(sfz)、護照(hz)、戶籍(hj)素顏照、吃雞賬號、家庭住址、INS小號、QQ號。

只要150元,你對王俊凱的行程比他媽媽還了解。

解密:規模超千億的身份信息倒賣黑產


明星信息倒賣,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司空見慣。

據說,張繼科在參加某節目飛北京的時候,行程被全部洩露,飛機上所有頭等艙和商務艙的票全部被瘋狂的粉絲買光了,張繼科沒有辦法,最後和工作人員換成了經濟艙。

解密:規模超千億的身份信息倒賣黑產


▲長腿胡兵微博截圖

名人可以被人肉,普通人也不例外。

在南都記者的一次調查中,只要花費700元,就可以買到任何一個人的信息,包括乘機、開房、上網等11項記錄。更恐怖的是,這個人的行蹤定位甚至銀行卡里的餘額,也都可以輕鬆曝光。

其實,網絡上這樣叫賣個人信息的中介一直存在。

一份中介資料上顯示,只需要提供身份證號,就可以查詢出這個人的開房記錄、戶口戶籍等信息,資料上還稱,可以幫助查詢網絡聊天內容,甚至承接專業婚外情調查,刪除開房記錄等操作。

其實,要想全方位瞭解一個人,只需要身份證號和手機號足矣。一個人的信息無外乎家庭住址、乘車乘機記錄、開房記錄、存款等,這些信息,在個人信息倒賣鏈裡已經被抽象成了四大部分:徵信數據、電信定位數據、移動主機數據、快遞數據、公安系統數據。

徵信數據是一個人的財富數據,可以查詢財務狀況;電信定位數據和移動主機數據則可以實時定位,經緯度甚至可以精確到小數點後六位;快遞數據洩露了網上購物記錄、電話、家庭住址、公司地址等信息;公安系統數據則可以查詢到乘車乘機記錄。

憑藉這些信息,詐騙團伙能更精準地實施詐騙。

2016年轟動全國的徐玉玉案,19歲即將上大學的徐玉玉被騙走9900元,因過度焦急導致心臟驟停身亡。詐騙人陳某購買了1800條高中畢業生資料,並鎖定了徐玉玉。陳某在詐騙電話中能準確說出徐玉玉和其父母的名字,在讀學校,以及其需要助學金的狀況,才能騙得徐玉玉的信任。

解密:規模超千億的身份信息倒賣黑產


▲徐玉玉案犯罪嫌疑人之一

04

多級分工產業鏈

像其他產業一樣,信息倒賣黑產也已經形成了三級分工。

“內鬼”們拿到原始數據,賣給大中間商,大中間商再轉手賣給小中間商,小中間商再賣給有需求的人。

“內鬼”就是在可以竊取到原始數據的相關機構工作的人員,他們利用職務之便,可以零成本地獲取重要數據。

例如,2016年的“5·26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中,湖南省邵陽市某縣銀行行長夏某,就以數萬元價格出售徵信系統查詢賬號;山東菏澤某通信公司軟件工程師陳某利用職務之便私下販賣全國範圍內的手機定位、開戶信息等數據。

解密:規模超千億的身份信息倒賣黑產


大中間商的主要職責就是和各個系統的“內鬼”接頭,“內鬼”獲得的信息進入大中間商手裡,大中間商手裡還有一批小中間商的資源,他們就在這兩者之間賺差價。

小中間商就隱藏在微信、QQ、貼吧裡,把信息售賣給詐騙團伙等。

據有關機構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網絡黑色產業鏈的“從業者”已經超過了40萬人,依託其進行網絡詐騙產業的從業人數至少有160萬人,“年產值”超過1100億元。

巨大利潤面前,鋌而走險者屢禁不止。

在太陽照不到的陰影處,交易仍在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