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不上心怎么说也没用,要不要打?

安宁小主


孩子学习不上心,我认为不能打,你越打孩子越逆反,对学习越反感。

孩子学习不上心,那是因为对学习没有兴趣,家长要做的是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有成就感。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看,要把孩子的缺点缩小,把孩子的优点放大。在表扬孩子优点的基础上,指出孩子的缺点,这样孩子更乐意接受。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但是每个人肯定都有他的优点,只要你愿意用心去找,总能找到孩子的优点去表扬,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

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困难,自己难以克服,家长要辅导孩子突破难关,会让孩子感觉到有进步和成就感,增加学习的兴趣。

至于你说的孩子学习不上心要不要打?如果学习经常与不愉快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经常被打骂惩罚,那么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孩子一学习就会想起这些不愉快的体验,慢慢的就会厌恶学习了。

所以家长还是应该对孩子多用点心思,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要打孩子。


寒梅落雪


面对孩子学习不上心,我们想打孩子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认为,通过打孩子可以让孩子长记性,让他知道我们是为他好,能够通过此次教训,让他在以后学习中更加上心。

其次,是让孩子知道,不好好学习是肯定不行的,爸爸妈妈都希望他能够好好学习,以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出路。如果想避免被打那么就要对学习上心。

最后,我们作为父母,有时没有精力去想,还有哪些比打孩子更好的能在现阶段让孩子去学习的方法了。

上面这几项原因,我们都可以看出打孩子的背后隐藏的是我们的恐惧和担心,以及孩子的被迫承受。

我们很多人小时候在学习中也有把题做错,或者是考试成绩不理想,被老师或家长打手心的经历。

在被打之后,确实是下次的时候会更加的用心了,但是,这种用心是处于一种恐惧与害怕,脑子里想的更多的是如何避免被打,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学习的效果也仅仅是维持在最表面的层面。

这当然不是我们深爱着自己孩子的家长所愿意看到的。

我们希望孩子热爱学习,作为尚未成年的孩子,他首先要有一个榜样,让他知道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件被逼迫痛苦的事情。

作为家长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反思我们在干什么,是在刷手机,或者是忙于其他繁琐的事情,如果我们也能够利用这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去学习,沉迷于探索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好奇。

那么我们从学习中得到的各种乐趣,会自然而然的影响孩子,那时候我们所想的,不是说孩子学习上不上心的问题,而是与孩子一起沉浸在学习的知识海洋中相互探讨与讨论。

其次,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我们,我们应该多去挖掘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通过让他在学习这些感兴趣的事情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那么他就会愿意把这项能力迁移到对其他事物的学习中。

最后,教是最好的学,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把所学的东西讲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就更加的有成就感,有兴趣去学,而且会学得很深入,逐步调动他的积极性。

一位并没有什么高学历水平的父亲,培养出来了两个名牌大学的学生,接受采访时,问他有什么诀窍,他说,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孩子放学回家,让两个孩子把自己当天所学的内容教给自己。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不可能一直盯着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他自己的内在发动机。


会魔法的K妈


我觉得引导为主,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之前是一名幼师,学校有时候组织学习,有一次一个老师的话我至今记得,他说:你在家跟孩子在一起,你如果你在看书,那么孩子也会看书。哪怕你看的是杂志,孩子也会跟着你看学习。如果你坐那看手机。彼此没有交流,那么孩子也会爱玩手机。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互相影响。

我有一个表妹,姥爷在带着她。她从小养成习惯,回到家就是先写作业,到现在二年级,我去姥爷家,她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并且学习成绩很好。

我认为。打是没有太大用处,可能当时有用,他确实听。但是也把她的兴趣打没了,引导孩子,把学习当兴趣。不要让孩子以为学习是为你学。


丁丁是小怪兽


关于这个问题,家长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学习不上心的原因是什么。是心理因素还是生理因素导致的。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处于6周岁到13周岁,孩子学习不上心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坐不住,耐心不足,急需一些来自父母或老师的肯定。这种情况下,你打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觉得自己就是笨,对学习失去信心。所以,你不能打。相反,你要足够的耐心来引导孩子学习,对孩子的耐心进行训练,学会在不经意间肯定孩子的付出,让孩子喜欢上学习。

如果孩子处于13周岁到16周岁之间也就是初中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不进去,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个,是学习模式的转变,孩子适应不过来,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第二个,外界诱惑多了,青春期荷尔蒙旺盛,对异性好奇等导致孩子没心上学。对于这两种情况,家长还是打不得。家长应该针对这两方面原因入手。如果是第一个方面原因,家长可以寻找相应的老师来对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模式等进行一个评估,然后给孩子一个适合的建议。第二个方面的话就相对棘手一点,毕竟大家都是从那个年龄段过来,这种事情家长最好假装不知道,从别的方面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总之,打孩子真的解决不了孩子学习不用心的问题。只要孩子没有触碰的原则,法律,道德的底线,打孩子都是不行的。


油条肉包


孩子学习不上心,怎么说都不管用,家长肯定会着急,那么要不要打呢?老班儿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家长要想法让孩子受到触动。孩子不思进取,很多程度上是懒散所致,这跟孩子的成长环境以及个人习惯有关系。家长要想改变孩子先得从自身考虑,以自己的行动触动孩子。曾经有过一个电影,一个企业家为了为了激励孩子就告诉孩子企业破产,家里负债,以后没有这种殷实的日子过了,让孩子努力。当然,不是所有家长都是企业家,这样的方法还得因人而异。

其次,至于要不要打,老班儿感觉能不打还是不打。虽然俗话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但是时代已经不同,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经常能看到一些类似的新闻,就是孩子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而采取极端化的做法。如果孩子本身行为容易偏激,那就更不要打了。

总之,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增强责任感,有些事情要多与孩子沟通,少让孩子玩手机,不要沉溺于虚幻的世界。要多陪伴孩子,要开阔孩子眼界,用正能量去激励孩子,促使他成长,促使他上进。


老班儿


孩子学习不上心怎么说也没用,肯定不能打。这个时候,做家长的不妨检讨一下自己,小孩为什么会这样?从自身找一下原因。来说说我的小孩吧!我的小孩以前在广东读书很好,由于在广东参加高考要好多条件限制。没办法初二我和他一起回河南老家了。因为我在外打工多年,家里地也租给别人了。回到家就没事干,整天除了打麻将,就是玩手机,乐此不疲。一天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小孩近一个星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给别的同学讨论打游戏的事。挂了电话,我开始反思,检讨自己。立马改掉这些不良习惯。没事的时候就读读书,炼炼字。出去打打球,运动下。不在沉迷手机,没曾想过了一个星期老师又给我打电话问我,你孩子回家你是否打了,还是立规矩了。近来又专心学习,回到了从前。我说没打,也没讲,是我这个家庭老师把他带偏了。


原育草香


老师打孩子了,拧脸,小脸都红一块白一块的,我心疼不?心疼!可是,为了儿子学习能提高上去,把学习当回事,认真一点态度对待学习,我忍住心疼忍住眼泪。因为儿子挨了打确实学习主动积极了。

只能悄悄问儿子:挨打疼不?

儿子模棱两可地说:也疼也不疼。

实际上是不敢告状。

老师打前也问过我,孩子上课啥也不学叠纸牌,怎么办,我说揍他!哎!没办法,实在是学习不上心,写字像杂草啊!


安宁小主


为什么孩子对学习不上心?家长该怎么办?

是谁觉得孩子对学习不上心?当然是家长!为什么家长会这么认为?因为家长不了解孩子,原因之一:孩子想不想学好,只有孩子知道,原因之二:孩子没有好好学习,另有其因,家长无从知道,即便是孩子真的对学习漫不经心,那也是因为孩子对学习没有责任感 ,

为什么没有了责任感?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家长从小没有培养孩子的所有责任心,二是因为家长剥夺了孩子的责任心。所以问题就变成了2个:一个是家长怎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二是现实生活中家长是怎么剥夺孩子的责任感的。

1、孩子成长过程中从小到大,自始至终都要承担责任和义务的,而做家务是培养孩子责任感最重要的一个途径,试问:有多少家长都是包办代替、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多少家长是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做家务的权利,我只想说:做家务是孩子从刚会爬开始就需要的一门必修课,可是有多少家长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不能碰这,不能摸那,跌倒了赶紧抱起来,孩子哭了,闹了,赶快哄着,满足孩子一切的要求和愿望。

其实,不是家务需要孩子做,而是孩子需要做家务,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孩子能有参与感吗?能有存在感吗?孩子能有家庭责任感吗?家长总认为,不管你的事,你把学习搞好就行!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等孩子长大了,你想让他做家务,比登天还难!因为他没有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因为他已经依赖习惯了,因为家长没有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这时候我们再去怪孩子,有用吗?可见,“孩子还小嘛!”“怕孩子做不好!”“等孩子长大一点再让他做家务”等等,这样的观点害了不少孩子。要么好不容易让孩子做点家务,家长一边看着,又是唠叨,又是着急,怎么这样做啊?怎么这么慢啊?最后干脆一着急自己做了,让孩子一边歇着去!就这样,你一嫌弃,孩子也放弃了做家务,你一包办,剥夺了孩子做家务的权利。

2、其次,你的不信任,让孩子慢慢失去了责任感,信任可以让一个人产生责任感,我们想想,有多少家长是打心眼里信任孩子的?你一直在说“儿子,我相信你可以做好的!妈妈相信你一定行的!”这样的话,可事实上并没有真正地信任孩子,结果让孩子觉得父母口是心非,所以,当你说那句“儿子,我相信你是最棒的”这句话的时候,同时你也恰恰因为孩子考试不及格的时候给孩子一张冷面孔:“你怎么又没考好?”甚至还为此而大动干戈、大吵大闹,这时候,孩子会觉得:我妈好假,说一套,做一套。

3、如果说前面属于溺爱型父母的话,那么放任型父母同样会让孩子失去责任心,有的父母对孩子冷淡,没有具体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极易对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规则熟视无睹,从而失去责任心。

4、有的父母比较专制,过分压制和干预孩子的行为,孩子没有发言权,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始终以一种挑剔的眼光审视孩子,苛刻要求孩子无条件遵循各种规则,这种方式教育的孩子爱撒谎,没有勇气去承担责任,以免受罚,也缺乏责任感。

5、当然,还有那些不一致型的父母(教育孩子看心情)比较混乱,缺乏始终如一的态度,家庭要求孩子这样做,明天又要求孩子那样做,甚至是父母双方对孩子要求不一致,使孩子不能预期自己的行为会得到奖励还是惩罚,无所适从,孩子即使有了正确的责任认知,也不会付诸相应的责任行为,长此下去,孩子会漠视他人及集体或自己的承诺,责任心自然的不到发展。

所以,家长要想让孩子由责任心,还必须克服以上问题,不但要言传身教,还要在孩子成长的不同时期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且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任务独自去完成,鼓励孩子做事有始有终,培养孩子的耐心,谦让和等待会让孩子享受先痛苦后快乐的成就感,(比如玩具先让别的孩子玩,吃东西先让着别人);当孩子犯了错误以后,不应该一味严厉批评,而是鼓励孩子承担责任(当然在这里,家长说话要算话,不能骗孩子承认错误以后又新账老账一起算);除了这些以外,也可适当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有参与感,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没娘的孩子早长大”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这样,让孩子有心可操的时候,责任感自然就有了。

当家长赋予孩子责任感的时候,孩子才会有责任感,只有当一个孩子具有家庭责任感的时候,才会在学习、事业,婚姻等等方面具有责任感,也只有当孩子对学习有了责任感的时候,他才会主动去学习,否则,家长再急、再逼都没有用。 如果把学习比做一个担子的话,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挑起来,可是现实中往往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担子让家长挑上了,本该孩子来操的心全被家长操完了,孩子没有担子可挑了,没心可操了,自然旧埋怨责任感了!所以,父母们,要想让孩子操心,请你们先放下担子,否则,孩子就没有担子可挑了!


婷婷时尚A


孩子学习不上心,其实打也是没用的。学习上不上心其实和孩子面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有直接关系,建议做以下尝试:

观察孩子学习的不上心是针对个别科目还是所有科目。如若是针对个别科目,那可以试着了解下孩子对该科目的心态如何,是没有兴趣还是存在学习困难,针对具体的问题着手解决。

如若是对所有科目都不上心,那么孩子可能对学习不感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试着了解孩子为何不爱学习,是因为绝对学习枯燥无味,还是学习理解上有困难,亦或是在学校,老师或同学相处上存在问题。

如若是孩子觉得学习枯燥无味,你不妨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学习之路本就不会是愉快的,但却是人生非走不可的路,因为只有学习才能让他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同时可以加以适当的实践锻炼。比如当孩子想要出去游玩的时候,你可以让其通过提高学习效率让其自己挣取出游的费用等。让他明白到底学习是为了什么。

如若孩子是因为在学习上存在困难,那么可以在课外耐心的加以辅导,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急功近利,并且对于孩子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加以肯定鼓励。

如若孩子是因为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的问题,那么可以从多方面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从事情的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如心育儿


小孩子学习不是靠打的,一个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要善于利用孩子的兴趣,那也鼓励他学习。

如果你做父母的,整天在家看电视,打麻将赌博,孩子也会受影响,不愿意学习。如果家长也喜欢拿着书看,营造学习的氛围,孩子也受影响,愿学习。

你要我发现孩子的兴趣,比方他对养鱼有兴趣,你让他看十万个为什么?里边儿有关于生物的文章。

如果他语文学的不好,口才表达能力不行,你可以给还是买一些他喜欢的小说。如果他对唱歌感兴趣,你可以让他多唱歌,唱京剧。他表现好的时候,你就表扬鼓励他,小孩子也有自尊心,他受到了鼓励,就容易听你的,也能激发他上进。

你批评他的时候,也要学会拐点弯,不能说的话让他接受不了,就像你在单位,领导鼓励你,你是不是愿意干工作?如果领导对你不好,净挑刺你的毛病,你是不是不愿在那个单位呆了?

总之,对孩子要分析什么原因?在想办法诱导他。小一点儿的孩子你打了,他一会儿就忘了。大一点儿的孩子你也打了,他就有逆反心理了。很可能和你对抗到底。

所以,尽量不要打孩子。我说的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