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事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几件事

肖战事件从今年2月底持续至今,仍然稍有动静便能闹得“满屏”风雨。似乎近几年来总有那么几个所谓的“流量明星”及其粉丝群体要被全网“洗刷”一番——前有吴亦凡、虎扑事件,后有蔡徐坤状告哔哩哔哩被全网嘲笑。而这次事件的发展演化,其实可以说是长期积累的许多问题的集中爆发,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的网络怎么了?


  • 暴力横行

从“人肉”网络言行不当的网友,到“人肉”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从辱骂事件人物,到诅咒其全家;从谩骂侮辱,到制作“遗像”“上香”……无论是明星还是社会事件,网络暴力的发展几乎无一例外。

前不久央视网发布了关于网络暴力的一条微博,短短几个小时内评论转发上百万条,其中的评论令人心酸:“我是XX粉丝,我能评价这条微博吗?”、“我现在已经什么都不敢在网络上说了”、“我让他们别骂人,然后我被骂了”……什么时候起我们连发表自己的看法都要如此小心翼翼,又是什么时候起我们连心平气和、至少不带脏字地讨论一个事情都不可得?不少网友都说,怀念早几年的微博、豆瓣、贴吧、知乎,那是各兴趣爱好者的交流地,或许会有意见不和的争吵,但很少出现大面积的“全网黑”。

肖战事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几件事

网友指出的网络暴力的行为

  • 乌合之众
  • 227团体的初衷本来是为了抵制部分粉丝滥用公权力进行举报的行为、宣传且捍卫创作自由,且不论“粉丝行为偶像买单”、“你炸我房子,我毁你蒸煮”这种行为正确与否,单从事件发展来看,“227”这个旗号早就已经背离了行动的本意。被无数隐藏在期间的“路人”,披着各种名目, 将现实生活中积累的情绪,全数宣泄在网络上,也将这个事件演化成一场“网暴狂欢”。其间更有甚者,被问到为什么这样辱骂对方的时候回答:我也不知道,跟风呗。

    肖战事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几件事

  • 资本逐利
  • 从十多年前的超级女声到如今每年必有的选秀节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粉圈经济逐渐形成,大到选秀节目规定买会员、买冠名商品获得额外投票票数;小到粉丝群体中的“大粉”制作应援周边售卖、众筹资金打榜。而明星粉丝的群体中,有不少是还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但各商家均看中了粉丝强大的购买力,从引导粉丝氪金打榜到宣传明星带货能力,甚至连杂志销售都打上“计入销量”的标签。资本逐利的氛围下,没有为喜欢的明星花钱打榜或者购买代言的粉丝,甚至会被攻击为“白嫖”。

    而粉丝后援会、超话主持人、数据组、反黑组,甚至“职业黑粉”等等群体的形成,俨然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圈层。本来粉丝们为了支持喜欢的明星,刷话题热度、举报抹黑言论无可厚非,但也助长了一部分粉丝不理智的风气,认为“别人不能说我爱豆不好”,不少博主因为提出对一些明星的负面评价,被粉丝群起而攻之、清空微博的大有人在。

    而另一方面,娱乐圈挖黑料炒热点的竞争和宣传方式,也助推了饭圈文化的扭曲和一个个粉丝群体的“妖魔化”与“被妖魔化”。甚至有学生为了赚取零花钱,参与抹黑他人以赚取收益。


    肖战事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几件事

    选秀节目常见的打榜活动

    肖战事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几件事

    买冠名商品可以获得更多投票额度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表达观点?


    • 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是我们表达观点的重要前提——经过独立思考和判断。

    肖战事件持续数月,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甚至连官媒也出来发表看法。面对权威媒体的言论,双方引用对自己有利的观点作为“胜利”的证据或攻击对方的“武器”。很少有人静下心来,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整个事件。比如检察日报的几篇文章,有指出肖战方缺乏作为的,也有指出同人文章涉及的法律问题的。其本意或许是引发大家从各个角度思考这次事件,引导大家客观的看到事件中各方存在的问题——拥有更多关注度和号召力的明星有责任发挥自己的引导能力,而拥有创作自由的同人文化同时也应当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

    肖战事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几件事

  • 客观的表达的态度
  • 信息爆炸时代的大家一天要接收太多消息,很多内容往往只能片面了解,冲动的“键盘侠”行为并不可取。

    应当保有“未知全貌、不予置评”的态度。记住“盖棺方能定论”、“出口留三分余地”的 传统的智慧和美德,不要淹没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盲目跟风中。

    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和自己不同的观点。知乎上有人说自己不喜欢肖战的原因是“按头审美”。粉丝喜欢向别人安利自己喜欢的明星,营销号也喜欢制造标题党信息来跟风博眼球,但这种“过度”的夸奖,容易引发反感,是谓“捧杀”。

    而反过来说,给予被安利的人有敬谢不敏的权力,可以一笑而过、置之不理。但如果因此而生出“你越说他好,我就越要证明他不好”的心思,其实也与自由表达的态度相去甚远了。

    在2018年大火的蔡徐坤,因为在节目中有一段介绍自己特长是打篮球,但演示后技术并不能算十分好的视频,被网友广泛截取、加工,弹幕上一些嘲笑的言语可说不堪入目。本来“过度宣传”、“偶像人设”等等行为可调侃一二,但侮辱性的嘲笑就过分了。到现在许多喜欢打篮球的男孩子还在用着嘲笑蔡徐坤的头像,然而蔡徐坤现在在节目中被提及此事,也只能笑着说“篮球不是我的特长,只是我的爱好,是我搞错了”。

    或许双方都应该记住:明星只是普通人,批评的时候要记得,夸的时候也要记得。

    肖战事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几件事

    “黑粉”制作的嘲笑蔡徐坤打篮球事件的图片

    肖战事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几件事

    “黑粉”制作的嘲笑蔡徐坤打篮球事件的图片

  • 文明的底线
  • 现在带颜色的低俗笑话在弹幕中随处可见,混杂在有思考、有质量的评论中,导致了想要单纯享受大家一起看视频的快乐,就得忍受一些低俗的笑话。

    肖战事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几件事

    最近重看张纪中导演的《笑傲江湖》,看到弹幕中一些网友们把师娘对令狐冲的关心曲解为暧昧,各种黄色段子层出不穷,直接影响了观看体验。

    而网络暴力中更是,充斥着无下限的辱骂嘲讽、攻击和诅咒。

    低俗并非幽默,表达观点也不必“出口成脏”。心怀善意,自我约束,表达观点的时候要记住文明的底线。

    希望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保持倾听、辨别而不急于表达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能力中,摒除党同伐异的狭隘,培养求同存异的胸怀。


    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既然这次事件是各种问题的集中爆发,那么比起双方相互攻击的两败俱伤,背后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

    如何用分级制度来保障创作自由,普及观念且系统化的运用,而不会出现从分级平台往不分级平台搬运的情况;

    如何更好地保障网文等创作者的权益

    如何正确引导所谓“饭圈文化”的发展,包括思考资本逐利的娱乐圈在其中的当为与不当为

    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自己和手机、网络的关系,让他们学会利用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

    甚至是此次事件中暴露的“偶像失声”问题,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的“粉丝行为,偶像买单”这一现象,都需要我们思考事件背后的逻辑性,而不是盲目地攻击、片面地概括

    更不用说近几年被大家反复提及的网络实名制媒体自律问题,这些才是这次事件背后真正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肖战事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几件事

    文章的最后,作为一个喜欢肖战的普通网民,我认为他并没有犯下“天理难容”的错,不应该承受这段时间网络上无下限的攻击。本就不“黑”,谈何“洗白”?希望“让他糊、让他彻底站不起来”的网络暴力能早些结束;

    作为一个阅读网文十多年、喜欢动漫、喜欢二次元、自己也喜欢码字的普通网民,希望更多创作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希望分级体系能建设完善,希望想象更自由、创作和阅读更美好,网络环境更文明。

    肖战事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几件事

    目前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武汉也解封重启、焕发新生,在这生机盎然的仲春中,希望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code>如果说写作是为了对抗遗忘,那么阅读就是与时间同行。
    我是行走在时光里的写作者,愿不负韶华,赋予时间以生命。❤/<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