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不输起跑线,我天天给他听故事”,为何现在说我错了?

记得,小篇在学校任职时,校方请了一位国家级的亲子阅读大师,进行亲子阅读分享。在听他的分享,我明显感觉到他脸上流露出他对他的孩子的满意,对自己教育方式很满意。

因为他的孩子在孩提时候,社交能力、写作能力就比同龄人超出了太多,甚至还比部分高龄厉害。

小篇很是羡慕,也想让自家娃超过别人,于是乎就前去请教。

她说:“其实很简单,就是平时有意无意给孩子多听听故事、儿歌,去图书馆看书,孩子也很喜欢。随着时间的积累,孩子的词汇也增长了,自然就把语言能力提升起来。”

“想让孩子不输起跑线,我天天给他听故事”,为何现在说我错了?

看似平常的一句话,也是存在很多的学识。小篇也将这个经验告知了急于改变、提升自家孩子的朋友。在他经过长达一年的练习,他发现到他的孩子并没有任何起色变化。于是乎,小篇联系了专家,告知了情况,她说:“水稻在3-4月份要播种,5-6月份插秧,7-8月份除草,9-10月份收割,每个阶段都需要农民留意。

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敏感期,家长也需要注意,在每个时期,要孩子相对应的刺激,才能更好的激发孩子能力。同样,我们也需要最适合的时候给孩子听适合的故事,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开发儿童的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想让孩子不输起跑线,我天天给他听故事”,为何现在说我错了?

听到这边,小篇不禁觉得我们给每天给孩子听故事,听对了吗?

根据专家所说的敏感期,查阅了资料,也给大家整理出八个敏感期,欢迎大家来收藏。

1.语言敏感期(0-6岁)

在这个时期,家长应经常与孩子使用普通话沟通,讲故事,促使孩子语言的发展。

2.秩序敏感期(2-4岁)

在这个时期,家长对于生活习惯、秩序、顺序,都要有相应要求,帮助儿童建立起内在秩序。

3.感官敏感期(0-6岁)

感官分为:视听嗅味触五个知觉等,用于熟悉环境、了解事物。

“想让孩子不输起跑线,我天天给他听故事”,为何现在说我错了?

4.对细小物品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孩子会小洞里的各种昆虫,衣服上的细致图案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家长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细致的好时机。

5.动作敏感期(0-6岁)

1.5周岁的孩子是活泼好动的最活跃的时期,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历,使其大小肢体都得到协调发展,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

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2.5周岁的幼儿开始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向社交活动方向偏移。这也就要求家长要与孩子建立正确的社会生活规则,促使其遵守社会规范。

“想让孩子不输起跑线,我天天给他听故事”,为何现在说我错了?

7.书写敏感期(3.5-4.5岁)

这个时期,孩子们会进行前书写的练习,好比说绘画,就需要握笔,在这个时期可以让孩子掌握一些握笔技能。

8.阅读敏感期(4.5-5.5岁)

在这个时期,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绘本读物,布置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其在舒适、充满书香的环境进行阅读,不仅能让幼儿养成阅读的习惯,也有可能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人。

那么根据这几个敏感期,我们在回想一下,又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让孩子天天听故事真的有用吗?很明显这样做是不行的。那要家长要如何避免走进让孩子天天听故事的误区呢?

“想让孩子不输起跑线,我天天给他听故事”,为何现在说我错了?

1.细心观察幼儿的需求,根据需求来给孩子挑选适合的儿歌或者故事

因为孩子的年龄较小,明辨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家长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了解孩子的需求,征求孩子的想法,在给孩子适合的绘本。

2.正确的时间听适合的故事、儿歌

根据敏感期时间设定,听适合的故事。家长不能在孩子2岁的时候,让其听四大名著吧!这样会促使其对阅读产生反感。

3.家长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切忌操之过急

有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优秀,于是乎就让一岁多的孩子听满是文字的书,两三岁就要会唐诗三百首,生怕孩子比别人落后。

“想让孩子不输起跑线,我天天给他听故事”,为何现在说我错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恒古至今所有作为家长的一个终极目标吧!也因此大部分的家长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尤其在这个互联网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人才辈出的时代,每个家长都给孩子报钢琴、英语、美术、舞蹈、阅读、珠心算、编程、补习等各种班。但殊不知孩子的敏感期是如何的,这样盲目的报班,是在害着孩子。

“想让孩子不输起跑线,我天天给他听故事”,为何现在说我错了?

其实,家长没有必要这样,只要留心观察孩子的敏感期,并在敏感期,有效地进行培养,孩子依然会很出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