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晚年被罷官,並非是因納尼為妾被彈劾,只因有人討厭他

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生於江西徽州婺源,14歲時隨同母親遷往福建。19歲參加鄉試,並考中進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過知府,後在趙汝愚的推薦下升任煥章閣侍制。

朱熹學識淵博,他的理學思想集宋代之大成,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一生從事理學研究,他繼承二程,又獨立發揮,形成了自己的體系,他的學術也被後世稱為“程朱理學。”

朱熹一生為官清廉,力主抗金 ,反對對金議和,曾連上幾道奏章給宋孝宗,慷慨陳詞,痛斥朝中的投降派。

朱熹晚年被罷官,並非是因納尼為妾被彈劾,只因有人討厭他

公元~1178年,朱熹在廬山唐代李渤隱居的舊址上建立“白鹿洞書院”。“白鹿洞書院”後來還成為我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在湖南時又主持修復了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使之與“白鹿洞書院”一樣,成為朱熹講學授徒、傳播理學的場所。

朱熹一生雖然為官清廉,但也因其秉性耿直和直言不諱而得罪了不少人,使其晚年不但自己被罷職還鄉,而且還牽連到眾多門生。

公元~1196年,監察御史沈繼祖列舉朱熹十大罪狀,其中兩條“納尼為妾”,“兒媳無夫懷孕”,讓朱熹為此蒙羞了近千年。說他娶了兩個尼姑做了自己的小妾。要說在古代,男子娶妻納妾本也正常,可他卻娶了兩個尼姑。更有不堪入耳的是說他的兒媳無夫懷孕,指責他“翁媳扒灰”,老不正經,要求將其斬首。

隨後,寧宗沒有殺朱熹,但卻解除了朱熹的相位,罷了他的官,並且還把他的理學稱為“偽科學”,朱熹被稱為“偽師”,他的學生則被稱為“偽徒”,還規定,以後凡科考,“偽學生”一律不得為官。

於是,朱熹的門徒為求自保,紛紛作鳥獸散,有的改投別人名下,連他的得意門生蔡元定也被抓了起來。朱熹和他的理學一夜之間顏面掃地,聲名狼藉,1200年,被罷職還鄉的朱熹憂鬱而死。

千年以來,許多人仍津津樂道,朱熹晚年是否真有“翁媳扒灰”“納尼為妾”的事情發生?如果沒有,是栽髒陷害,那他為什麼還要在辭職還鄉前向朝廷上的謝表中表示要悔過自新,痛改前非呢?這不等於自己承認了嗎?作為文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好面子,尤其是像朱熹這種名滿天下的一代宗師,像這種“翁媳扒灰”有傷風化的事如果沒有,斷不會輕易的就去承認。所以許多人都認為朱熹晚年“納尼為妾”“翁媳扒灰”極有可能真有其事。

朱熹晚年被罷官,並非是因納尼為妾被彈劾,只因有人討厭他

要說的是,這種看法實在過於草率。朱熹的這番話是在他還鄉前的謝表裡說的。謝表就是古代每一個辭職回鄉的官員在臨走之前都要寫一篇文章交到皇帝手裡,寫寫自白,向皇帝表表態,感謝多年來朝廷對自己的關懷,讚揚讚揚皇帝的英名,承認一下自己的不足,證明一下自己的態度,僅此而已,並不能說寫過謝表就是認罪了,宋代比朱熹寫謝表還要多的有的是,象蘇軾,就寫過好幾次,可也沒見蘇軾認罪。

謝表就是寫給皇帝看的,皇帝想聽什麼你就得寫什麼,如果你的態度不夠好,說的話皇帝不滿意,那你的事還不算完,說不定又會有一項新的罪名。說明白點就是,這些話是皇帝要你說的,所以你不說都不行,一旦你說的不如人意,你隨時還會被揪出來沒完沒了的批鬥。

朱熹的這兩項罪名很大程度上都無據可考,都是身為監察御史的沈繼祖說的,裡面存在一些“莫須有”的性質。沈繼祖彈劾朱熹的目的主要還是朝中派系之間的鬥爭的結果。

慶元元年(1195年),朱熹的支持者宰相趙汝愚遭到外戚韓侂冑的打擊被罷去相位。韓侂冑權傾一時。因朱熹曾幫助趙汝愚彈劾韓侂冑。於是韓侂冑為打擊趙汝愚便從朱熹動手,開始發動了一場抨擊“理學”的運動。

監察御史沈繼祖呈上去的奏摺上列舉朱熹十大罪狀。別的不說,單說其中的兩條,“納尼為妾”“翁媳扒灰”讓朱熹為此蒙羞了數百年。這其實根本沒什麼證據。那時朱熹已是晚年,就算他真有那個能力也不可能一邊教皇帝要學會禁慾,一邊自己去娶兩個尼姑。

這裡所說的是娶。古代娶妾也是光明正大的,不同於現代有錢人暗中偷偷摸摸包養的那種。如果真的納了妾,必定天下人都會知道。以他當時所處的環境和地位來說,都不會允許他這樣做。因為他身邊不僅有皇帝,而且還有遍及全國的弟子,一邊教著皇帝和弟子們要學會禁慾,不要太放縱,一邊自己娶幾個妾,這些指控顯然是荒謬不實的。

至於“兒媳無夫而孕”更是今人的理解錯誤。這主要來自沈繼祖的那份荒唐奏摺。就算那份奏摺是真的,可也沒說他兒媳懷孕就是他們之間“翁媳扒灰”的結果。萬一要是別人乾的,沈繼祖的意思是他這個當公公的有責任,沒有看好自己的兒媳呢?所以,我們更不應該憑空瑕想“兒媳無夫懷孕”就是他們“翁媳扒灰”了。

可面對這些“莫須有”的罪名,寧宗為什麼沒有站在朱熹的一邊,反倒還罷了他的官讓他告老還鄉呢?

原因就是寧宗不喜歡朱熹。

朱熹是太傅,皇帝的老師,宋代那個環境都知道,對文士一向都是很寬容重視的,甚至有不殺文官的默契,特別是象朱熹這樣的大學士。朱熹就仗著這些,經常以一副孔老夫子的身份教訓皇帝,總愛給皇帝講一些大道理。有時甚至還譏諷皇帝幾句,稱其道德水平不高,提醒皇帝不要被身邊那些奸賊所迷惑。還勸皇帝說:“年青人不可太放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

作為皇帝,當然不希望年輕輕的就剋制慾望,象個和尚一樣整天生活在皇宮裡。久而久之,寧宗就逐漸開始討厭起他這個老師了。便想著怎麼把他打發走,免得整天在自己身邊絮絮叨叨個沒完沒了。於是就對朱熹說:“你老人家這麼大歲數了,天天站著給我講課也很累,不如去宮裡做個別的官吧!”可朱熹不幹,動不動就以辭官來要挾。

朱熹晚年被罷官,並非是因納尼為妾被彈劾,只因有人討厭他

當監察御史沈繼祖彈劾朱熹時,寧宗便趁著這個機會,藉助朝中派系之爭,順水推舟,讓朱熹告老還鄉離開皇宮。也等於自己獲得了自由。

結果趙汝愚被罷掉宰相職位,貶到永州,朱熹被彈劾告老還鄉。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慶元黨案”,朝中派系之爭的結果。

辭官後回到老家的朱熹,揹負著“偽君子”“偽科學”的罪名鬱郁而死。

對於強加到自己頭上的這些緋聞,朱熹心裡也清楚。但所有的辯解都是無用的,只有認“罪”。表面上看是認“罪”了,其實他還說過一句話,“這是汙衊我的罪名,皇帝難道看不出來嗎?”

皇帝當然也看得出來,可也要假裝看不出來。因為他不喜歡朱熹,需要的是讓朱熹離開,拒之於千里之外。只要皇帝喜歡,誰看出來也沒用。就這樣朱熹一直被黑了近千年,並且還能在史籍上找到證據,是他自己承認娶了尼姑,朱熹當時做夢恐怕都沒想到他能被黑的有口莫辯。

要想整垮一個人,就要先給他安一個罪名,那怕是“莫須有”。然後再對其進行一番猛烈的人身攻擊,這樣,目的就達到了,而且還能被寫到史書上。朱熹就這樣被冤枉了幾百年。但不論怎麼黑他,也不能不佩服他在理學和文學各個方面的造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