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90”後護士瞞著媽媽援助湖北

“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保佑你平安歸來。”

“謝謝媽媽的理解跟支持,您是我最大的牽掛,原諒女兒沒有在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告訴您,我們這是黑龍江第三批醫療隊,支援湖北孝感,請您放心,那邊防護設施很齊全,我一定保護自己,也請您照顧好自己,等我平安歸來。”

“那你以後每天有時間的時候,跟媽媽報一下平安,免得媽媽惦記。我的心肝寶貝啊,你走了媽媽的心也跟著去了。你一定要保重,媽媽等著你平安歸來。”

這是在2020年2月12日上午9點多,白鈺和母親在微信上的一段對話。

白鈺是黑龍江省農墾牡丹江管理局中心醫院神經科的一位年輕護士,此時,她已經坐在前往哈爾濱的大巴車上,當晚,她將與300多名援鄂醫療隊“戰友”,抵達此次疫情程度僅次於武漢的孝感市。

直至出發,白鈺都瞞著母親援鄂的事,但是隨著相關單位、部門為白鈺和同事“壯行”的照片迅速傳遍當地網絡,白母才得知女兒出征的消息。

白鈺告訴記者,作為黨員,又是醫務工作者,責任在肩,使命召喚,“上前線”她義無反顧。作為家中獨女,她深知母親的擔憂,但是自古忠孝難兩全,“順著自己的內心,用心去做就好了,咱北大荒人就有這個勁兒。”

緊急出征

白鈺清楚,她做出的決定,母親不會阻攔。但之所以瞞母援鄂,她是不想讓本就神經衰弱、長期失眠的母親愈加緊張。

2月11日上午,白鈺被單位確定為黑龍江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當晚8點,就通知第二天一早出發。

對於那天的情形,白鈺記憶猶新。當各科室主任和業務骨幹在四樓會議室集合後,大屏幕上亮起了“中心醫院醫務人員馳援湖北動員大會”的字樣,白鈺知道,這一刻終於到了。

在院領導作動員講話的過程中,白鈺就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了自己請戰書。她說同事們都很踴躍,“有的人乾脆就寫了三個字,‘我願意’,簽上名就遞了上去。”

最終,白鈺如願以償。但是成為省醫療隊員,絕對不是偶然。此前,她曾多次向科主任表達參加醫療隊的強烈願望,並始終表現出堅決的誠心和決心。

“我年輕,沒有成家,沒有太大的負擔,我是黨員,我義不容辭。”在白鈺看來,去孝感是天經地義的事,不需要什麼理由。

收拾好行囊,白鈺暗下決心,要把有限的愛心和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帶到孝感。

2000公里外有親人

“湖北應城的父老鄉親們:你們好!今天是我離開湖北應城的第9天,目前正在隔離休養,每天都在思念2000多公里外的親人們。”3月30日深夜,白鈺在雞西市的賓館房間裡,給孝感應城人民寫了一封信。

白鈺在孝感應城工作了37天,37天不長,但卻足以讓白鈺和應城人建立起深厚情感。

3月17日,應城市中醫醫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白鈺說:“那天是我在應城中醫院上的最後一個班次,當聽到患者清零的消息時,我哭了,淚水打溼了我的護目鏡,我強忍淚水繼續完成工作,站好最後一班崗。”

其實,在應城的每一天,對於白鈺來說都是特別的記憶。

她第一次穿上厚重的防護服,不到一小時,就氣喘吁吁、汗流浹背。戴著 3 層外科手套,為病人進行診療護理,每個動作都要慢幾拍,平時看似簡單的操作都變得難上加難。

讓白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人因疾病的折磨,情緒低落。因為有方言的障礙,白鈺就用筆寫下,“爺爺,我今年 30 歲,應該跟您孫女年紀相仿,您就把我當您的孫女,就像在家一樣,有什麼需要您就告訴我,我在這照顧您,我們一起戰勝疾病。”

老人看後笑了,堅持讓她出去休息,為了不違背老人的意願,白鈺就站在門口觀察著老人的狀態。當地護士長見狀,拿來了凳子讓她歇歇。她卻說:“沒關係的護士長,我可以堅持,坐下來不容易觀察老人的情況。”就這樣,白鈺在門口一站就是5個小時。

有一次搶救完重症患者,醫生看著旁邊喘著粗氣、護目鏡已被汗水浸溼霧眼朦朧的白鈺,向她豎起了大拇指……

在離開應城那天,看著黑龍江省援助醫療隊專車兩旁為他們送行的應城人民,白鈺對著玻璃朝人群默默地說道:“祝願應城市美好,人民幸福安康!”

學無止境

按照要求,援鄂隊員回到家鄉後,要接受集中隔離。

隔離期間,白鈺除了想念應城中醫院的戰友和那些難忘的日子以外,她還堅持專業學習,她說這次疫情讓她對專業素養有了更多的認識,“學無止境,百鍊成鋼。”

事實上,白鈺原本就是一個愛學習的女孩。2009年,白鈺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農墾職業學院護理專業,經過努力,她被選派到北京朝陽醫院實習,實習期間的突出表現為她贏得了畢業後留院的機會,但她毅然放棄了。

白鈺說:“也許一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南丁格爾的精神是無限的。”就這樣,畢業後,她在家鄉做了一名護士。

對此,白父說,白鈺從小就“主意正”,從小就有著當白衣天使的夢想,十幾歲的時候,就拿起針管為爺爺注射胰島素,長大後她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現在全國人民都在為抗擊疫情努力著、貢獻著,女兒能代表北大荒去支援湖北,他感到驕傲和自豪。

所以,每次被問到女兒去孝感支援是否同意、有沒有擔心時,白父總會肯定地回答,“我支持女兒的每一個決定。”

如今,白鈺已經平安歸來,對於公眾給予的諸如“最美逆行者”“英雄”“最美護士”等讚譽,白鈺卻覺得自己做了應該做的事。

“回家後,最想幹什麼?”

“多陪陪父母,把孝感的故事講給他們聽。”

(□ 《民生週刊》記者 郭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