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容書院:建築修繕重生 煥發文化光輝

【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秀容書院,忻州古城文脈所在,歷史人文制高之點。於城西南,古建築群,曲徑幽深,錯落有致。在飛簷凌空的六角亭上登高眺望,“九龍崗上望晴川,碧水悠悠接遠天,絕似江南風景好,煙波只欠釣魚船”的遠古清音隨風而來。無論從哪個角度審視,優美的造型、雄秀的儀態都會動人心魄,猶如夜色裡高懸的明月祥瑞大地。忻州悠遠厚重的歷史都隱藏在蒼韻恆古的書院中,堅守詮釋著傳世榮耀的功績。

秀容書院:建築修繕重生 煥發文化光輝

秀容書院 米廣弘攝

近三百年的秀容書院始建於乾隆四十年,史載為江西新城人魯璜任忻州知州時為“鼓勵韓俊,疇備膏火,獎賞經費”而建,書院落成後取代秀容儒學成為當時最高學府。書院不僅有九龍崗餘脈之地蘊,更有文昌祠、白鶴觀之文韻,集古城、古風、古韻於一體的古建,秉承著歷史文脈淵源。

秀容書院,西高東低,依崖而築。其總體佈局由下中上三院組成,下院有白鶴觀舊址,拾級而上即為中院。中院是書院的主體部分,由北向柏樹院、中部棗樹院、南向槐樹院三院組成,院內寧靜清幽,乾淨整潔。主建築文昌祠入間最深,青碧琉璃瓦覆頂,簷下有廊。據傳為明代建築,是當年文人學士祭奉文昌君的地方,古柏與古祠使得這個百年院落充滿了歷史滄桑感,莊重不失典雅,淡泊難隱輝煌。上院面積不大,過“通天衢”牌樓沿坡而上,南為八角亭,北為六角亭,中為四角亭,六角亭凌雲閣是觀城望景的最高點,許多詩作都在這裡吟賦而成。當沿著那七八十級長階緩緩向煙雲處攀登時,悠悠鐘聲似乎正從康乾盛世的遠古飄來,溫暖、感動、莊嚴,一種無可名狀的欽佩油然而生。

這裡儒道共存文武兼容。就儒教而言,雖不像佛、道兩教有佛寺觀供奉神靈,有僧尼士住持其間,但無論唐宋盛行的廟會、州學、還是乾隆以降的書院、學堂,所讀之書均為孔孟之學,五經四書,故書院的主體文化是“儒教”。就道教而言,書院有呂祖廟,廟毀前供奉的神祗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還有七聖觀,本名紫微觀,後有白鶴之異,又稱白鶴觀,今觀址猶存。文武相容指的是院內文昌祠,崗下遠處有關帝廟即武廟。武廟內有懸山頂式大殿五間,戲臺一座、後殿若干和晨鐘暮鼓,至今香火不斷。書院的文昌祠早於書院建成,每年擇吉期致祭,地方主管必祭拜文昌先代。道教認為天上文昌星專掌文昌府和人間福祿之事,讀書人把科考高中,加官晉爵的希望寄託在文曲星的庇佑下,書院在忻州乃至山西教育史上扮演過極為重要的角色,從這走出去的秀才、舉人、各類人才數以萬計,代表性人物不勝枚舉。

書院經幾番擴建增修漸成規模,風雨戰亂磨礫,猶存當年氣象,從最初大清的秀容書院,到民國的忻縣中學,再到共和 國的忻縣師範、忻縣三中、忻州市第一職業中學等,書院蘊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可謂是星光燦爛,為後世的文風蔚然種下了向學的種子和好學的精神。歷史上秀容書院既是教學機關也是學術研究機構,主張獨立精神,提倡人文創新,創造百家爭鳴的風氣,有力推動了人才的培養和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忻州文化的開發和繁榮樹立了一座里程碑。

如今“文化熱”讓秀容書院的旅遊文章大有可為,當地將其修復為古城開發的新亮點,秀容巷建成明清一條街,書院西南面的古城牆全面恢復,力求建成標誌性建築。開發秀容山莊,重現古城風貌,一個完整、古樸、清雅的秀容書院,將和泰山、財神、關帝廟,古城牆以及懸有“晉北鎖鑰”的北門、“三關總要”的南門、“九峰雄峙”的西門、“雙流合抱”的東門城樓一起展示這座城市的獨特文化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