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雲嘎:一個紀錄片講述都有故事感的聲音

豆瓣評分高達9.2分的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本週收官,阿雲嘎作為最後一期節目的講述人,聲情並茂地帶領觀眾走進一段有關"告別"的故事。

阿雲嘎:一個紀錄片講述都有故事感的聲音


電影《尋夢環遊記》中曾說過,死亡不是永別,遺忘才是。"告別篇"講述的同樣是一個有關遺忘和愛的故事。當片尾阿雲嘎低沉溫柔的聲音響起"生的對立面或許不是死亡,遺忘才是",觀眾無不為古稀老人巢文臻和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伴之間的故事所打動。


作為講述人的阿雲嘎,起初看到這個故事時,一度非常動容,他說阿爾茨海默病是世界上最痛心的一種疾病。大概是被氣氛感染,阿雲嘎也在節目中提及了自己對於死亡的看法。他說小時候很怕有人離開,死亡意味著你可能再也見不到這個人了,但隨著慢慢長大,也可以坦然面對告別了。


為了盡最大努力講述好這段中國式"告別"的故事,認真的阿雲嘎在錄音棚反覆調整語氣、語調,一旦覺得不夠好,立刻叫停,重新再來一遍,可謂是"NG王"本王。

阿雲嘎:一個紀錄片講述都有故事感的聲音


也正是因為有其專業、負責的態度,"告別"這個故事才能在旁白的帶領下如此打動觀眾。


從片中,我們能看到伴侶間的告別,人與世界的告別,兒女與父母的告別。阿雲嘎磁性的聲音貫穿全片,無論是前面老人間的日常交流,還是後期各種家庭、觀念矛盾的展現,他都用一種近乎剋制的語氣在娓娓道來,故事感極強的聲線,甚至讓網友們一度都未聽出整個紀錄片的旁白是由阿雲嘎完成的,反倒以為是專業的配音老師進行講解的。

阿雲嘎:一個紀錄片講述都有故事感的聲音

節目播出後,一時間,多數網友都對阿雲嘎的敬業表示了讚美,對《人生第一次》最後一期中他呈現的效果予以了肯定。


細細想來,故事感是阿雲嘎聲音中最大的特質。《人生第一次》中,阿雲嘎講述的不只是旁白,而是老巢與老伴的歡喜與遺憾、離別和相守。阿雲嘎的歌聲,同樣因為故事感格外有感染力,一直都有"行走的調音師"之稱。


去年他參加綜藝《我們的歌》時,首次登場就以一曲大氣磅礴的帝王嗓音《秣馬》豔驚全場四位榜樣歌手。本以為阿雲嘎已經在開場第一局放下大招,沒想到後面場場予以觀眾驚喜。阿雲嘎的歌聲聲線多變,情感充沛,與蔡健雅翻唱的《停格》,阿雲嘎在中間穿插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片段,驚豔之餘讓現場那英拼命調侃"勸退"。


阿雲嘎:一個紀錄片講述都有故事感的聲音


最厲害的是,該首歌受到了同名音樂劇原卡李茶的賞識,甚至在微博上"表白"阿雲嘎求合作。

阿雲嘎:一個紀錄片講述都有故事感的聲音


不僅有大氣磅礴的一面,阿雲嘎在和小哥費玉清合作時,他還傾其所能,用娓娓道來的形式演繹了《貝加爾湖畔》、《新鴛鴦蝴蝶夢》等婉轉悠揚的歌曲,讓人聽後久久回味。


有故事的聲音可以演繹世間百態。不管是《人生第一次》首次擔當講述人,還是在以往的音樂作品中,阿雲嘎的聲音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也沒有刻意炫技的高音,沒有野心也沒有狂妄,只有最投入最真摯的情感。用一聲聲抑揚頓挫,不動聲色的勾勒一個故事、一種情緒。這大概就是音樂劇演員獨有魅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