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皇帝在位時已經知道,她要霸佔皇權,為何臨死前不將她誅殺?

眾所周知,清朝末期的罪人慈禧太后,是一個喪權辱國,只顧自己的榮華富貴,不顧黎民百姓生死,不斷的割地賠錢,被侵略者所霸佔地方上的人們生活的非常悽慘。這樣一個女人,其實在剛剛入宮成為妃子的時候,已經顯現出她對權利慾望的渴望。咸豐對於她的野心一清二楚,為什麼沒有在臨死的時候,不效仿漢武帝殺母留子呢?

此皇帝在位時已經知道,她要霸佔皇權,為何臨死前不將她誅殺?

在慈禧入宮後,得到咸豐的寵愛,在一天夜裡侍寢過後,慈禧趁著咸豐皇帝熟睡中,悄悄下床將咸豐的龍袍穿在了身上,擺出帝王的架勢,誰知這一切咸豐都看在眼裡。可以說,咸豐皇帝對她的慾望是瞭如指掌。那麼什麼原因讓咸豐放鬆了警惕呢。

當時朝中局勢不穩,咸豐登基之後,還有幾個兄弟對皇位虎視眈眈,其中咸豐對恭忠親王奕訢尤為忌憚。奕訢可以說是文韜武略,對於國家朝政處理的能力極為傑出,而咸豐能力相對於他來說就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此皇帝在位時已經知道,她要霸佔皇權,為何臨死前不將她誅殺?

咸豐皇帝知道自己的能力,也有自知之明,因此便在他執掌朝政期間,便將奕訢以及其他幾位兄弟排擠在政治中心之外,分配的都是有名無實的職位,這樣可以保證自己的皇權不受威脅。可以說咸豐皇帝不是以天下為公之人,也是極為自私的,這些可以為國家效力之人,只因為害怕威脅到自己的皇權而外放閒置。

話說當時咸豐在熱河,因操勞過度,病重不治而死。所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了讓自己只有六歲的兒子同治,安穩的坐上皇位,統治天下。第一便安排了八位顧命大臣,為首的便是肅順,給了他們八位輔助幼主的權利。歷史當中有很多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咸豐皇帝害怕歷史重演,便沒有給他們最終決策的權利。

此皇帝在位時已經知道,她要霸佔皇權,為何臨死前不將她誅殺?

第二便是安排了慈禧和慈安為最後的防線,兩人各自擁有一半的權利。在同治未親政前,所有的命令最後決定都需要她們二人蓋章才可執行。一方面是為了防範顧命大臣欺凌幼主,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宗親利用職權,欺負兩宮太后。按道理說,有一位皇太后把關朝政即可,為何留下慈禧呢?

此皇帝在位時已經知道,她要霸佔皇權,為何臨死前不將她誅殺?

第一慈安性格比較懦弱,為人沒有野心,毫無謀略,擔當不起大任,恐被人矇騙,使得同治無法撐到成人親政。第二同治非慈安親生,只是寄樣在嫡母身邊,唯恐慈安有異心,不支持同治。所有將權利分配給了同治的親生母親慈禧,這些都可以看出,咸豐都是為了自己兒子考慮。

此皇帝在位時已經知道,她要霸佔皇權,為何臨死前不將她誅殺?

據野史記載,咸豐還留下了另外的詔書,為的就是牽制慈禧。一開始慈禧一心為了大清國著想,為了讓慈禧撤簾還政,奕訢出現逼宮的事件後,在鬥爭一觸即發之時,為了力挽狂瀾,維護內部和平,當年伺候咸豐老太監將咸豐的詔書拿了出來,這才使得慈禧安穩把控朝政,本是一道牽制詔書,到頭來反而維護了慈禧的地位。

此皇帝在位時已經知道,她要霸佔皇權,為何臨死前不將她誅殺?

但也因為這件事,讓慈禧知道了,自己愛了多年的男人心中是這樣想她的,還留下了後手,傷心欲絕,使得她的性格更為堅毅,手段更為狠辣。對於反抗她的人一律嚴懲,包括後來的慈安也遭受了毒手。可以說,慈禧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逐步將權力把握在手中,導致了後來的擅權獨裁,大清的滅亡。

此皇帝在位時已經知道,她要霸佔皇權,為何臨死前不將她誅殺?

咸豐為兒子謀劃的可謂是非常周全,但一些人性方面倒是忽略了,傷害了一個失去丈夫女人的心,已經受了雙重打擊的女人,是會性情大變的。最終,因為慈禧只顧朝政,疏於照顧,未能考慮到兒子的感受,導致同治皇帝感受到欺壓,一蹶不振,終日留戀青樓楚館,最後得了傷風敗俗的花柳病而死。本身已經身心受創的女人,又一次受到了重大打擊,只能將一切悲傷發洩到朝政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