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每一個年輕而平凡的我們,最終都會活成“餘歡水”?


是不是每一個年輕而平凡的我們,最終都會活成“餘歡水”?

最近,一部由郭京飛主演的網劇《我是餘歡水》再度刷爆網絡,豆瓣評分一度達到8.5分。相對於以往不同的電視劇,《我是餘歡水》一劇講述的是一位名為“餘歡水”的中年職場男性在經歷人生低谷後開始無厘頭反轉自己的人生。

該劇一上線就給觀眾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劇情既荒誕幽默又是如此的真實,簡直就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安裝了監控一般。面對餘歡水劇中所經歷的中年職場危機,不少人也在感慨和憂慮十年後的自己:是不是每一個年輕而平凡的我們,最終也會淪為如餘歡水一樣?

一個“社畜”的荒誕人生

我們都是不是這一個時代的的大人物,我們沒有顯赫的家世,不是富二代。大家都是在夾縫中艱難的生存著,而生活卻總是如安排好的一樣處處和我們開著玩笑。

而餘歡水正好極致演繹了這個時代一個最為典型的“社畜”角色。在工作中,因為完不成銷售任務,餘歡水則被自己親手帶出來的徒弟嫌棄和羞辱,而他只能一味隱忍退讓;因為不小心撞見上司的私情被上司罰打掃廁所,工作中處處給他穿小鞋,面對上司的破口大罵也只好裝成慫包。

是不是每一個年輕而平凡的我們,最終都會活成“餘歡水”?

餘歡水在職場所經歷的一切簡直完美詮釋了幾年前流傳在朋友圈的一條職場共識:“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那些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不僅如此,在家裡餘歡水也是被老婆呼來喝去,因為早餐忘記買牛奶,而被老婆罵,他也是不敢大聲說話,以至於餘歡水就算在兒子面前也徹底沒有底氣;在外面,曾經的兄弟欠了他十幾萬卻遲遲不還,而當他一個接一個電話地追債,卻反倒像是個欠債的,這和現實的如出一轍——借錢的像大爺,要債的像孫子。

和以往大多數職場題材劇裡的樂觀、豁達不同,餘歡水在該劇中無論是在職場、家庭或是社交中就是一個很喪的“多餘人”,把現實的中年職場的無奈與壓抑展現得淋漓盡致。

餘歡水的窩囊又苟且的生存狀態,彷彿是剽竊了現實生活職場中的男性,這也讓網友連連感嘆:太過於真實、太扎心了。

不料的是,生活似乎沒有放過他。面對窩囊的餘歡水,他的妻子實在忍受不了於是決定要和他離婚;生活也不缺少落井下石,餘歡水的父親大鬧單位也逼著他拿錢去給繼母的兒子結婚用。

最後餘歡水因為買了一瓶假酒,最後把自己喝進了醫院,一檢查,發現自己患了胰腺癌……餘歡水深感時日無多,他不想繼續那樣窩囊的過完生命最後的時光,於是開始“逆襲”。賣掉了自己眼角膜,拿著這3萬塊定金盡情揮霍——買衣服、做造型、泡酒吧……

成年人的崩潰都在一瞬間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個字。然而成年人的崩潰,都是藉著小事才敢哭出來。

我見過有人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從來不會喊著累,想著要放棄,可他卻因為下班打翻了回家的路上順便帶來的宵夜,在樓梯口大哭。也見過有人經歷失戀,原本毫無波浪的樣子,卻因為找不到東西,一個人蹲在角落裡泣不成聲。

其實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不是擊垮他們內心防線的主要原因,卻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成年人的情緒崩潰往往不是隨意發生的,而是在他們的心裡忍了很久,終於在一件小事中憋不住了。

是不是每一個年輕而平凡的我們,最終都會活成“餘歡水”?

正如餘歡水在經歷職場危機、妻子通知離婚、醫院告知罹患癌症、父親瘋狂要錢,都沒有崩潰,卻在和好友要債後,一個人在街上痛哭失聲一樣。擊潰他的不是突如其來的所有不如意,而是沒有人明白他所經歷的一切。

正如《請回答1998》裡的一句臺詞一樣:“大人們只是在忍,只是在忙著大人們的事,只是在用故作堅強來承擔年齡的負擔。大人們,也會疼。”

沒有人不幸苦,只是成年人不喊疼,可不作聲的人比誰都疼。

成年人不是不累,只是在硬撐,在忍。在他們看來自己已經長大了,不能在隨意的流露出自己的情緒,不敢隨便展示出自己的脆弱,他們只好將自己偽裝得更好些。

人人在笑餘歡水,人人都是餘歡水

每個人也曾經和年輕的餘歡水一樣,可以騎著摩托車在街道上肆意的飛馳著,那時候年輕的他也是精力充沛、激情澎湃,他的未來也似乎有著無限的可能。

然而生活就是這麼的始料未及,人到中年就如同餘歡水經歷的那場車禍。人至中年,人生半坡,不僅有前路漫漫,而後更有追兵不捨。似乎每個人中年人的世界,每天都是劫後餘生。

餘歡水的經歷還沒等那些被生活壓彎腰的中年人反應過來,卻是一批即將走在中年路上的年輕人卻率先產生了對未來中年危機的共鳴。

對於中年危機,最感到焦慮和恐懼的莫過於二三十歲的年輕觀眾。在真實生活中,每個年輕的“社畜”多多少少都會經歷餘歡水所經歷過的:工作失誤被上司壓迫甚至穿小鞋,職場上經歷勾心鬥角被同事擠兌;朋友也因金錢問題最終形同陌路;除了996的工作,生活沒有了愛好,看不到的未來,每天都是得過且過……

是不是每一個年輕而平凡的我們,最終都會活成“餘歡水”?

但是相比之下,真正的中年人對於中年危機不見得會比年輕人感受更強烈。年輕人的生長環境相對已在中年的他們來說是優越的,年輕人吃的苦和遇到的挫折相比他們要少,此外,年輕人的思想也讓他們缺少承受能力,面對職場的勾心鬥角,一句“我在這裡做得不開心”,隨時走人。因為年輕有的是資本,輸得起,年輕人始終相信總有一天,會走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

而中年人儘管身負車貸、房貸、養娃等壓力,但因為他們正在經歷著這場危機,中年人普遍的態度都是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正如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中的經典描述:“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愛它。”

餘歡水的苦,中年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但因為身在其中反而不會過於恐懼。就像《看見》裡所說的:“有些臉的背後,是緊咬牙關的靈魂。”


  • 關注【
    】頭條號。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