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港大船撞橋吊事故初步原因查明,竟然因為一陣風?

當地時間4月6日,海洋網聯船務(ONE)公司旗下一艘大型集裝箱船“MILANO BRIDGE”輪,在靠泊釜山港碼頭時,突發意外,撞上多個集裝箱橋吊。

釜山港大船撞橋吊事故初步原因查明,竟然因為一陣風?

事故現場

最新消息是,在對涉事集裝箱船的印度籍船長以及當班引航員,分別進行調查後,韓國釜山海洋水產廳近日召開了緊急記者會,披露了該起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

釜山海洋水產廳稱,涉事引航員在調查中表示,其原計劃將“MILANO BRIDGE”輪停靠在事故發生的新港2號碼頭,但由於刮向碼頭方向的強風,該引航員擔心該輪與2號碼頭處於相鄰位置的1號和3號碼頭的作業船舶相撞,所以決定返回。

但在返回的過程中,該輪船尾與岸邊的大型起重機相撞,導致了事故的發生。

對此,該輪船長稱,此次事故是引航員的失誤造成的。

韓國海洋水產部提供的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數據顯示,該輪在2號碼頭附近以5.4海里/小時的速度行駛後,受大風影響,為避免與停泊在1、3號碼頭的船隻相撞,於是加速至6.2海里/小時駛離碼頭。

但對強風是否真的是該輪突然改變速度的原因,外界依然有質疑的聲音。

當地有關部門就表示,將在4月底之前,進一步確認該輪的航海記錄裝置和海上交通管控系統的記錄,並對涉事集裝箱船的船長和引航員,進行深入調查。

釜山港大船撞橋吊事故初步原因查明,竟然因為一陣風?

“MILANO BRIDGE”輪

據瞭解,“MILANO BRIDGE”輪為巴拿馬籍,載箱量13900TEU,2018年投入運營。

事發時,該輪正準備靠泊,但撞上了正在有操作人員作業的7號泊位的85號橋吊,隨後與靠泊在碼頭的10000TEU級的集裝箱船“SEASPAN GANGES” 號發生碰撞。

連環相撞後,由於慣性該輪繼續前進,分別與81號-84號橋吊發生碰撞。事故造成85號橋吊被撞倒塌,81-84號橋吊出軌,85號橋吊操作員受輕傷。隨後,該輪被拖到港池暫時錨泊。

此前,針對此次事故原因,《中國航務週刊》請到了有著30餘年航海經驗的高級船長鬍月祥,就“船舶靠離碼頭有何特殊性?”“如何避免船舶靠離碼頭時,動力和操縱設備失控?”等問題,做出解答。

胡月祥船長認為,根據此次事故的視頻,涉事船舶後有拖輪協靠,並且拖纜處於緊繃狀態。

視頻中,能看到船舶靠泊時的船速很快,同時煙囪中的煙被吹向岸邊,判斷當時應該有吹攏風。綜合分析,此次事故可能是由於主機失控或舵機失控造成的。

那麼,在船舶靠離碼頭時,如何避免動力和操縱設備失控呢?

第一,船長、駕駛員在靠離碼頭時,應及時通知機艙輪機員,對主機啟動的輔助設備進行有效檢查,排除隱患,使船舶在低速靠泊時,動力能夠按照駕駛臺的指令輸出。特別是空壓機要保證有足夠的空氣壓力,以滿足主機多次正倒車換向啟動的需要。

第二,船舶靠離泊前,應事先通知機艙集控室,對舵機實施現場檢查,確保舵機、應急操縱手柄都處於正常狀態。

第三,注意靠泊時的碼頭氣象條件,對於靠泊時的吹攏風,應保持更大的橫距,以便留有進泊餘地。

第四,暢通船舶駕駛臺與拖輪的聯繫。當船舶出現緊急情況時,拖輪可以及時協助船舶,避免事故的發生。

第五,船舶駕駛臺應按照《駕駛臺資源管理》的要求,實行有效措施。駕駛員應協助船長、引航員,對主機動力系統、舵機、操縱系統等,進行有效的目視監控。一旦出現異常狀況,應立即通知船長、引航員,採取其他措施。

事發後,負責檢修釜山新港2號碼頭的上海振華重工技術人員表示,在釜山新港碼頭維修期間,可能將臨時啟用2號碼頭的其他泊位,或者利用3、4號碼頭,承接原計劃在2號碼頭進港的貨物。

據悉,事故發生在釜山新港規模最大的碼頭,該碼頭平均每年可承接550萬標準箱。此次事故的發生,導致該碼頭部分功能癱瘓,影響近70萬個集裝箱入港作業。

初步估計,該碼頭至少需要幾個月才能恢復正常運行。期間該碼頭運營公司的損失,可能將達數百億韓元。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