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尧渡镇击壤桥

东至县尧渡镇击壤桥

东至县城由新老城区组成,新城区在老区的东北方向,地址位于现在的老梅城区,新老城区通过击壤桥相连。

击壤桥于明朝万历时期辛亥年(1611年)由本邑蜀人王浙倡议捐资修建,集捐俸金千余,历时两年建成。筑建石墩十三座,十二孔。采用横铺木板作为桥面以供往来。数年后木质腐烂渐成危桥,遂改为花岗岩石条粱,每墩之间用挑石14条、铺石7条,共计长40余丈、宽1丈3尺,平铺密嵌,坚硬如砥,并护以石柱和铿亭于两岸,以憩行者。

东至县尧渡镇击壤桥

桥名取"击壤高歌,万民同乐"之意。传说尧南巡时曾在此地路过,而击壤是一种古老的游戏,明朝尤为盛行。东汉王充《论衡·艺增篇》:“传曰: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是说远古帝尧时代,有“年五十”的老者在路上做击壤游戏。有个“观者”说:“真好哇!如果没有尧的恩德,哪有这般闲情来击壤呢?”。因此此桥命名为“击壤桥”。

击壤桥石梁桥面毁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修复为木质桥面,现在的击壤桥是原址重建,但桥型结构已失去本来面目。

东至县尧渡镇击壤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