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照顧孩子要先照顧自己:出差在異地,如何讓自己好好地睡一覺?


想照顧孩子要先照顧自己:出差在異地,如何讓自己好好地睡一覺?

前兩天有一位爸爸給我留言,他說自己常年在外地出差,睡眠質量很差。有時候妻子帶著孩子來看他,他也想多陪孩子玩一玩,但是因為晚上睡不好覺,白天就經常頭疼耳鳴,陪伴孩子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等到妻子和孩子回老家愛了,他又覺得後悔。自己怎麼就不能忍一忍,多陪陪孩子。本來就失眠再加上心理上的糾結折磨,他每天都感覺到十分痛苦。

他知道我也是一名心理諮詢師,所以他想諮詢我一下如何能讓自己在異地也能睡個好覺呢?

看到這位爸爸的留言,其實我心裡很不舒服,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在強調有很多的責任,但是卻忽略了其實父母本身也是人,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身體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需要關心和休息。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為這位爸爸支支招,看一看如何能在異地也睡個好覺。


對於我們來說,一天之中最放鬆的時刻大概就是深夜蜷臥在家裡舒適的大床上,精神得到徹底的放鬆,慢慢進入夢鄉。但是,對於經常出差的差旅俠來說,睡覺卻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哪怕是躺在豪華奢侈的酒店大床上,看著身邊乾淨整潔的環境,仍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不得不數綿羊數到天明。

一份商旅人士酒店睡眠質量狀況的調查問卷顯示,88%的差旅人出差住酒店都會出現失眠的現象,只有12%的人睡眠不會受到影響。

想照顧孩子要先照顧自己:出差在異地,如何讓自己好好地睡一覺?

醫書《十問》中曾提到,一昔不臥,百日不復。意思就是,一夜不睡,帶來的危害可能一百天都恢復不了。對於出差在外的職場人來說更是如此,在陌生的環境中,他們還要面臨高負荷的工作,如果連覺都睡不好,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讓自己出差也能睡個好覺,元氣滿滿地面對接下來的工作呢? 今天我就來說說:作為差旅俠,如何度過在異鄉酒店的漫漫長夜?

關於出差睡不著覺這件事兒,我會從三點來講:

第一是,為什麼很多人在出差的時候會睡不著覺?

第二是,睡眠不好會給經常出差的人帶來哪些危害?

第三是,打造熟悉、舒適的睡眠環境,在酒店一樣也可以睡個好覺。

想照顧孩子要先照顧自己:出差在異地,如何讓自己好好地睡一覺?

第一點,為什麼很多人在出差的時候會睡不著覺?

很多人都會感到奇怪,平時我們在家睡覺,並不覺得困難,怎麼一出差睡眠就出問題了呢?不就是換個地方而已,至於嗎?其實,出差睡不著覺這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認床”。

睡眠專家們將這種在陌生環境下第一次睡眠,不如熟悉環境中睡的安穩踏實的情況,稱之為“首夜效應”。這樣的“認床”習慣導致的失眠等睡眠問題的確給很多人都帶來了困擾。

可是,我們為什麼會出現首夜效應呢?有的人認為,這是身體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身體不能適應新環境導致首夜效應。其實不然,“首夜效應”是我們大腦活動的結果。

想照顧孩子要先照顧自己:出差在異地,如何讓自己好好地睡一覺?

美國布朗大學的幾位教授在國際權威期刊《當代生物學》中為我們揭示了“首夜效應”的本質。他們通過對健康志願者在陌生環境中首夜睡眠的大腦活動的進行監測,發現在陌生環境中,當我們的身體試圖進入休息狀態時,大腦的左半球會比平時更加警覺,並對外界刺激產生更快更強烈的反應,這其實是一種防禦機制。

在我們不清楚自己身處的陌生環境是否安全時,這一防禦機制便會啟動,用於監測任何可疑的事件,就像是有一個哨兵在為我們站崗放哨,所以我們在陌生的環境中才會因為“認床”睡得不那麼安穩,而在熟悉的環境中睡眠質量就比較高。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出差在外的人哪怕是睡在五星級酒店的總統套房也會睡不著覺的原因了。因為我們的大腦在意的並不是環境是否奢華,而是是否熟悉。所以,如果我們在同一個地方住上幾天之後,認床的現象也就會慢慢消失。

想照顧孩子要先照顧自己:出差在異地,如何讓自己好好地睡一覺?

剛才我們提到經常出差的人在酒店睡不好覺,是因為首夜效應,而等我們熟悉了環境之後,受認床困擾的程度自然就會下降。所以,有的人會覺得,既然如此,那就也不用為了睡個好覺費心了,反正回到家我就能好好睡一覺了。不過,首夜效應帶給我們的影響真的這麼容易就消除了嗎?

第二點,睡眠出現問題會給經常出差的人帶來哪些危害?

對於經常出差的人來說,其實我們很難在一個地方住上很久,經常會出現的情況就是今天你還在北京,明天可能就在廣州了,所以我們會反覆遭受因為認床而帶來的睡眠困擾,再加上第二天還要面臨繁重的工作,這對於經常出差的人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種巨大的折磨。

所以,有些人的身體就開始亮起了紅燈,會出現胸悶、胃脹、心慌以及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問題。除了身體上的影響,如果我們反覆經歷失眠的痛苦,還會給我們的心理造成傷害。

想照顧孩子要先照顧自己:出差在異地,如何讓自己好好地睡一覺?

例如,讓我們出現焦慮。因為每當我們要換地方的時候,就會提前擔心自己又要換地方了,又要睡不著覺了,這就是心理學裡常說的“自我不良暗示”,也叫做“自我催眠”。而越是在沒發生的時候給自己一個這樣的預見,我們也就越容易導致這件事情真的發生,從此陷入惡性循環,導致我們出現焦慮、緊張、抑鬱等情緒變化。

剛才說的是,哪怕首夜效應會在之後的第二天、第三天得到緩解,但是由此而產生的睡眠問題會是會給經常在外出差的人帶來很大的困擾,那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第三點,打造熟悉、舒適的睡眠環境,在酒店一樣也可以睡個好覺。

要想解決出差在外睡覺難的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處理的就是環境問題。根據首夜效應的原理,我們要學會先給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

首先,出差時,我們可以攜帶自己的枕頭、被罩、床單等自己睡覺時習慣使用的物品,或者將酒店的枕頭換成自己習慣的高度或軟硬度,儘量幫自己營造一個熟悉的環境

,這樣我們在睡覺的時候會感到更心安。

而且,有的人會覺得酒店的床不太乾淨,所以晚上睡覺的時候,就會穿很多,覺得這樣就乾淨了。但是這麼做帶來的問題就是,我們會因為衣服的束縛,讓入睡變得困難。一般來講,沒有衣服的包裹,體感溫度會更舒適。

想照顧孩子要先照顧自己:出差在異地,如何讓自己好好地睡一覺?

所以,帶上自己熟悉的床上用品不僅可以讓我們在陌生的環境中產生熟悉感,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衛生的問題,一舉兩得。

其次,在選擇酒店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注意一下,儘量選擇相對遠離喧鬧,環境幽靜、舒適的酒店

而在選房間的時候,也儘量避開樓梯口、電梯口,因為太多人走動產生的噪音,也會對我們的睡眠產生干擾。

第三,俗語說“睡覺不點燈,早起頭不暈”。光線也會影響我們的睡眠,有的人因為換了環境會感到害怕,所以就會把房間內的燈都打開,但是這樣對於我們入睡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實在覺得自己一個人不開燈會害怕,儘量把燈的光線調暗或者選擇顏色偏紅的光,這樣的光線是有利於睡眠的。

想照顧孩子要先照顧自己:出差在異地,如何讓自己好好地睡一覺?

第四,睡覺前半個小時儘量不要看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一個人在外出差,難免覺得孤獨寂寞,有的人就喜歡睡前捧著手機和朋友聊天,打發睡前的這一段無聊時光。但是,這麼做卻會對我們的睡眠產生極大的影響。

因為,人的大腦對藍光最敏感,而我們的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發出的就是藍光。不僅如此,手機輻射也會刺激我們的大腦,讓大腦無法正常休息,從而引起頭痛、頭昏、失眠、多夢和脫髮等症狀。所以,睡前儘量保證半個小時的無屏幕時間,而且也要把這些電子設備放得離我們的身體遠一些,尤其不要放在床頭。

想照顧孩子要先照顧自己:出差在異地,如何讓自己好好地睡一覺?

第五,睡前,我們還可以使用自己習慣的香橙或是薰衣草的精油,還可以泡泡腳,洗個熱水澡,雖然這些做法看起來似乎很老套,但是它們都有快速解乏的作用,讓我們的身體迅速進入放鬆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這些方法都能幫助我們改善睡眠。

如果你還是睡不著,那就不要一直在床上躺著,與其逼著自己睡覺,倒不如坐起來,做一段瑜伽或是冥想,想一些美好的事情或地方,或者看一些不用動腦子的書,讓大腦暫時遠離繁忙的工作,儘量配合身體的自然規律,配合生物鐘的睡點,慢慢地我們就不太容易受到失眠的困擾了。

想照顧孩子要先照顧自己:出差在異地,如何讓自己好好地睡一覺?

關於出差在外睡不好覺這件事,你需要知道的三點:

第一,出差在外睡不好覺,不是身體原因,而是因為在陌生環境中,大腦會替我們站崗,幫助我們監控周圍的環境;

第二,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首夜效應是一件好事兒,但是我們卻不能因此忽視它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因為首夜效應,在生理方面,我們會感到胸悶、心慌,而在心理方面,我們會因此產生焦慮、緊張、抑鬱等負面情緒;

第三,為了能在陌生的酒店裡也好好睡上一覺,大家可以從營造熟悉的環境入手,例如攜帶自己熟悉的床上用品,調整房間的燈光,不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或者在睡前洗個熱水澡、泡泡腳,這些方法都有助於讓我們放鬆下來。

當然,如果你還是覺得睡不著覺,也不要強迫自己,做起來看看書,做做瑜伽,配合身體的自然規律,慢慢地我們的睡眠情況也會得到改善。

希望以上的建議能夠給這位爸爸帶來一些幫助,好好地睡一覺,照顧好自己,也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簽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瞭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