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一現的南洋王國(四)——飛龍國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勞勇敢的民族,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非常強。只要是人類能生存的地方,就有中國人。在廣闊的南洋,就曾經出現過中國牛人建立的六個南洋王國,曇花一現的出現在世界歷史上,至今國人知道的很少。這次說的是飛龍國。

明朝嘉靖末期,廣東潮州饒平縣有一個叫張璉的客家人,出身寒微,為人行俠仗義,初為饒平縣邑庫吏(倉庫管理員),因不滿當地官員貪腐、勾結倭寇、魚肉百姓,於是成立秘密組織“白扇會”,殺死當地族長,投奔鄭八率領的農民起義軍,鄭八死後,張璉被推舉為起義軍首領,勢力日益壯大。

曇花一現的南洋王國(四)——飛龍國

嘉靖三十九年(1560),張璉在今閩粵交界處的柏嵩關稱帝,改元“造歷”,號“飛龍人主(皇帝)”,國號“飛龍”,開科署官,封羅袍等為王。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飛龍軍分兵三路出擊閩、粵、贛和浙等4省,先後攻陷數十處城池,飛龍軍由10萬人擴展至20萬人,威震閩、粵、贛、浙四省。

曇花一現的南洋王國(四)——飛龍國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明朝派兩廣總督張臬、都督劉顯、參將俞大猷率大軍兵分數路前去圍剿。飛龍軍因寡不敵眾,最終大敗。

張璉等人率領餘部引航出海,輾轉南下,奪佔三佛齊島(今蘇門答臘),自立為三佛齊國國王。佔有舊港、柔佛、馬六甲等地,墾殖為漁,稱番舶長,漳州人和泉州人及海外華裔移民均依附他。(《中國人名大辭典》載:“璉潛逸入海,奪據三佛齊,自為國王。”)

曇花一現的南洋王國(四)——飛龍國

蘇門答臘島是南洋國家印度尼西亞所屬的一個島嶼,世界第六大島,面積47萬平方公里,跟四川大小差不多,人口5000多萬。蘇門答臘島東北為馬六甲海峽,鏈接印度洋與南中國海,如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

據史料記載,在蘇門答臘島上發現過古碑石,上面記載了飛龍的年號,這個正是張璉當年建立的飛龍國憑證。梁啟超在其《中國殖民八大偉人》中稱張璉是中國殖民八大偉人之一。

後來,這些人在這裡落地生根,不斷繁衍,直到現在仍然大量華人居住在中國蘇門答臘島上。《明史•三佛齊》亦有記載:“久居三佛齊有數千家閩粵人,可能是張璉部屬的後代。”

曇花一現的南洋王國(四)——飛龍國

曇花一現的南洋王國(四)——飛龍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