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老人言: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深隱而待時。《鬼谷子·抵巇第五》

低調做人是管理者必須修煉的法寶之一。鬼谷子的智慧,就是教人低調做人、隱己成事。無論何時都不能過於張揚,在時機恰當時,好好表現自己的才能;在時機不利於自己時,就該深隱待時。歷史上,那些成大事者,除了能力之外,皆因已人情練達,悟透做人之機,在危難時刻把做人的機智技巧運用得淋漓盡致的人。

老人言: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生活、工作中有很多人都很有能力,但是,我們發現,那些有能力的人並沒有全部都取得了成功,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由於他們沒有在明爭暗鬥的人事鬥爭中隱藏自己的實力。

會做人的人,知道做人要含蓄,要低調,不輕易露出鋒芒。鋒芒太露的人不但容易得罪人,同時還容易傷害別人,容易激起別人的嫉妒心理,從而遲早會將傷害到自己。老子說過:“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所以收斂鋒芒,隱藏才能行跡,使對方被假象所迷惑,以免遭不測。《三國演義》裡“青梅煮酒論英雄” 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劉備新敗於呂布,無處投奔,這時暫時棲身於曹操處。“操厚遇之,以為豫州牧”。曹操以對劉備其人的瞭解,不可能對他沒有戒心,於是備好青梅煮酒請他來小酌,想借機考察一下他的志向。

老人言: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曹操將英雄比作龍:“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曹操的試探,劉備固然知曉,劉備的對策就是虛與委蛇,一味裝糊塗,給曹操一個胸無大志,不可能有什麼作為的平庸之輩的印象。最終以弱勝強,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勢。

歷史往往驚人地相似,魏晉交替之際,司馬集團與曹氏集團的明爭暗鬥越來越激烈,互相傾軋,相互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那些不肯苟合於濁世的名士都難逃劫數。嵇康因不堪附和司馬氏集團,嫉惡如仇,口出怨言,而被司馬氏集團羅織罪名,斬於市曹。另一名士嵇康見世道如此,自知無回天之力,無掃濁亂之勢,便整日飲酒大醉,裝瘋賣傻。以逃過司馬氏集團的迫害。縱觀古今,鋒芒外露者惹禍招災又何其多!

老人言: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曾國藩對“藏鋒”有著深刻的認識:“言多招禍,行多有辱;傲者人之殃,慕者退邪兵;為君藏鋒,可以及遠;為臣藏鋒,可以及大;訥於言,慎於行,乃吉凶安危之關,成敗存亡之鍵也!”

有道是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容易爛。不管是對於員工還是管理者來說,鋒芒外露都很不利。自恃滿腹經綸,在人前口若懸河,不懂得收斂自己,人們難免將你視為狂妄自大之徒,當面對你“洗耳恭聽”,轉身卻對你嗤之以鼻。在工作中要學會“夾起尾巴做人”,時時謙虛,事事謹慎,才能獲得人脈與人緣。只有先當孫子,然後才能做老子。

老人言: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聰明才智之人不足畏,惟沉潛入道、澄心觀理者為可畏。藏而不露,並非不露。易經上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把握好藏與露的分寸,最後才能露出真正的鋒芒。空空無跡,浩浩無垠,藏之愈深,發之愈溥。正所謂:靈芝與眾草為伍,不聞其香而益香,鳳凰偕群鳥並飛,不見其高而益高。善藏者,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哪怕自己具有很強的實力,只要不露鋒芒,而顯得軟弱可欺,這樣才可以麻痺敵人,驕縱敵人,然後再伺機給敵人以措手不及的打擊。

老人言: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秦朝末年,匈奴內部政權變動,人心不穩。鄰近一個強大的民族東胡,藉機向匈奴勒索。東胡存心挑釁,要匈奴獻上國寶千里馬。匈奴的將領們都說東胡欺人太甚,國寶決不能輕易送給他們。匈奴單于冒頓卻決定:“給他們吧!不能因為一匹馬與鄰國失和嘛。”匈奴的將領們都不服氣,冒頓卻若無其事。東胡見匈奴軟弱可欺,竟然向冒頓要一名妻妾。眾將見東胡得寸進尺,個個義憤填膺,冒頓卻說:“給他們吧,不能因為捨不得一個女子與鄰國失和嘛!”東胡不費吹灰之力,連連得手,料定匈奴軟弱,不堪一擊,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裡。這正是冒頓單于求之不得的。

不久之後,胡東看中了與匈奴交界處的一片茫茫荒原,這荒原屬於匈奴的領土。東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贈。匈奴眾將認為冒頓一再忍讓,這荒原又是沓無人煙之地,恐怕只得答應割讓了。誰知冒頓此次突然說道:“千里荒原,沓無人煙,但也是我匈奴的國土,怎可隨便讓人?”於是,下令集合部隊,進攻東胡。匈奴將士受夠了東胡的氣,這一下,人人奮勇爭先,銳不可擋。東胡做夢也沒想到那個痴愚的冒頓會突然發兵攻打自己,所以毫無準備。倉促應戰,哪裡是匈奴的對手。戰爭的結局是東胡被滅,東胡王被殺於亂軍之中。

老人言: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韜光養晦,不露鋒芒就是一種智慧,不要炫耀自己的聰明才智,顯得比別人聰明。而巧妙地隱藏自己的實力,則是成功的前提。三國時期的楊修,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但是卻沒有得到曹操的重用,反而成了他的眼中釘。這是為什麼?除了政治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懂得隱藏自己的光芒,在曹操面前太鋒芒畢露,過於炫耀自己,結果招來殺身之禍。

一次,曹操帶著楊修出門,看到一碑背上刻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當時曹操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就問楊修知不知道上面寫的是什麼意思,楊修說:“知道。”曹操說:“你別說,讓我猜猜看吧。”又走了三十里,曹操說他知道了,並說好兩個人分別把答案寫出來,結果兩人同時寫出“絕、妙、好、辭”四個字。曹操感嘆說:“我的才華不如你,想了三十里才悟出答案。”人們都被楊修的聰明和睿智折服了。

老人言: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曹操命令手下為他修建一座花園,落成後要親自去察看,手下問他是否滿意,他“不置褒貶,只取筆於門上書一‘活’字而去。”人們都不理解他到底是什麼意思,只有楊修聰明過人,領會到了曹操的意圖:“‘門’內添一‘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於是他的屬下動手把園門縮小了。曹操再次來看非常高興,便問是誰知道他的意圖,左右回答說是楊修。曹操的疑心病很重,對準確領會自己意圖的楊修表示讚賞,可是卻內心生忌,所以,楊修並未得到曹操的重用提拔。

還有一件事更讓曹操惱楊修。一天,有人款待曹操一杯酪,曹操吃了一點,便在上面寫一“合”字讓大家看,人們都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輪到楊修,楊修便吃了一口,說:“主公讓我們每人吃一口,這沒有什麼可懷疑的。”雖然曹操當時沒怎麼樣,但他對楊修的戒心日益加重,而且還產生了除掉楊修的想法。

老人言: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後來,在一次戰鬥中,曹操被蜀軍圍困於斜谷,進退兩難,便“有感於懷”。以“雞肋”為口令。楊修知道了曹操的心思,就吩咐隨行軍士收拾行李準備打道回府。將軍夏侯敦見狀大吃一驚,問楊修為什麼要擅自作主行動?他說:“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不料楊修這次真是聰明“絕頂”了,曹操以擾亂軍心為藉口,把楊修殺了。

身邊如果有人隨時在窺伺著你、說破你的心思,會使人心生不悅,尤其是曹操這樣多疑的性格和害怕受威脅的身份,他當然會把楊修除掉。楊修的聰明顯然不是智慧,一個人如果有智慧,應該懂得保身的重要。楊修喜歡在領導面前錶行,賣弄聰明,但往往“聰明反被聰明誤”。

楊修這類喜歡在上司面前動腦筋,在別人面前處處顯示自己的聰明,鋒芒太露而不知收斂,才高震主而不懂掩飾,才引火燒身“誤了卿卿性命”的。真正聰明的人,無論是對於自己的優點還是缺點,都不能發揮到“極至”,人們常說盛極則衰,其實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適當地掩飾自己的才華才是最佳選擇。

老人言:韜光養晦,低調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