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如何指導治病、修身、治國?

什麼是五行?

漫談五行 - 五行如何指導治病、修身、治國?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本是一氣,一氣化而為五,整個世界是由五種能量組成:南極火的能量;北極水的能量;東極木的能量;西極金的能量;中央土的能量。土的能量是最中和的能量,土的能量最多的地方是中原,越往南火的能量越多,越往北水的能量越多。

一年四季天地中的五行能量也會有偏差,夏天火的能量多一些,冬天水的能量多一些,春天木的能量多一些,秋天金的能量多一些。

天地間的任何事物都是由這五種能量聚合而成,每一種能量都有其特定的屬性:木曰曲直(彎曲,舒張),金曰從革(成分緻密,善分割),土爰稼穡(意指播種收穫)。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我們可以通過物體的外部表現判斷出該物體內部五種能量的多少。

天地間無生命的物體中,木頭所含木的能量較多;金屬所含金的能量較多……其他可以此類推。

漫談五行 - 五行如何指導治病、修身、治國?

有生命的植物中,味道以酸味為主的含有木的能量較多,味道以苦為主的含有火的能量較多,生長在西方的植物金的能量偏多,生長在東方的植物木的能量偏多……其他可以此類推。

人為萬物之靈,人體內五行能量幾乎勻平,體型瘦高的人木的能量稍微多一些,黑胖的人水的能量稍多一些,只要五行能量總體接近勻平,人就無病。當五個能量比例失衡時人就會得病,醫生就是運用各種手段,將病人的五行能量調平。

五行的意義

五行能量如果靜止不動,則無生機,天地乃至人體的五行能量運動以相生為順。這種相生順序最清晰的表現為天地四時的變化,天地五行能量由春木旺逐漸轉變為夏火旺,再至長夏土旺,再至秋金旺,再至冬水旺,再回到春木旺,如此生生不息的流轉。

在古人的思維裡,如果四時定格於任何一個能量,不繼續流轉下去,天地便失去了生命,天地間也不會有任何生物。

四時的流轉如果出現了過急或滯澀,如不到夏天,火的能量就提前到了,或者已經到了夏天,火的能量還沒到,則天地間的生物就會受到不良的影響,每年天地間五行能量運行可能出現的問題在《素問》最後的“七篇大論”中都有詳細記錄。若要精研此七篇,沒有紮實的古代天文和曆法知識做基礎是很難讀懂的,亦很難用於臨床,絕非現在流行的問問病人的生辰或得病時間就對其病情做判斷這麼簡單的。

五行學說上可以治國、下可以治病

在治國上,巫師通過各種方法判斷出今年天地之間哪一個能量出現了問題,巫師會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特定時間祭祀朝拜天地,將特定動物的五臟之一放於祭祀的正位,其他臟器根據具體情況放於次位。假設某年天地間能量單純火不足,有可能的祭祀方法便是將屬午火的馬的心臟放於祭祀主位,通過一定的儀式壯大這個能量場,以期盼可以影響天地,這實際是給天地開了一張處方,以緩解天刑。這種方法究竟是否能夠影響到天地間五行能量的流轉,是否只是古人天真的臆想,目前無法判斷。

人體五行能量也是以順生的流動為良,輕微的流動過慢或過快則病輕,五行能量滯留於某種能量時,起初只是會表現出該能量的病變,如果該能量繼續增加且不流轉,則會按相剋或相侮的路線傳下去,以相剋之傳為多。

以木為例,能量堆積於木,隨著木的能量堆積人起初會表現出木病,如果木病不得以糾正,繼續蓄積一段時間便徹底打破了平衡,木的能量會去剋制土的能量,土便得病,此為逆;也有可能木的能量繼續蓄積到一定時間而去反侮金的能量,金得病,此為孫子打爺爺的大逆。木去克土之後如果還是得不到糾正,過一段時日土便會去克水,水病,繼續則去克火,火繼續下去就會克金,金如果再去克木,木本已病再受克,必死,其死多發於庚辛金日。

漫談五行 - 五行如何指導治病、修身、治國?

五行學說亦用於修身養性

對於由精神和肉體組成的人,代表“火曰炎上”質輕無形的是人的精神,代表“水曰潤下”質重有形的是人的肉體,肉體能量生精神,精神能量滋養肉體,中間經過木、土、金,作為兩極則是水與火,如此循環往復。

後天八卦即是以水火為兩極立論,人可以控制的就是一定要讓水的能量上行,慢慢滋養心火,同時要讓火的能量下行慢慢滋養腎水。水為肉體,因此我們一定要運動肢體,“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我們不能過於懶惰使得肉體能量堆積而不運行,這是現在很多人所犯的通病,每天海參、鮑魚的補著肉體,卻又坐著汽車不去運動,這樣水的能量便會蓄積而得病。因此當減少能量攝入,增加運動。

但現實中經常看到的是這些人總喊自己虛,找中醫大夫進補,這便是《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言“不知持滿”。心火一定要下行,就是一定要沉下心來,只有靜下心來才能滋養身體,不要為了求得一時的痛快而去放任其外騁。

現在外界的誘惑使得很多人心不能下行,而沉迷於名利之中,最後得到欲求多年的名利之後卻沒有身體去享受,這便是《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言“不時御神”。《道德經》對修身養性的總結為“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這也是中醫講究的“水火既濟”。

五行學說用於為人處世也很有智慧

我們與外界人或事的關係不外乎以下幾種:

  • 我們去付出,我們把能量給某人或某事,此為我生,為“子”,在現實中對應的是子孫、學生、下屬以及掌握的技術等,這些都是需要不停滋養的;
  • 我們去索取,從某人或某事中索取能量,此為我克,為“財”,現實中對應的為金錢、奴隸、貴重物品等,這些是我們去索取的;
  • 我們被給予,某人或某事主動給我們能量,此為生我,為“母”,現實中對應的是居住環境、房屋、汽車、工作單位、父母、老師、宗教等,這些都是滋養我們的;
  • 我們被索取,某人或某事主動索取我們的能量,此為克我,為“官”,對應現實為官府、疾病以及名聲、地位等,這些都是從我們這裡索取能量的;
  • 我們合作,我們與某人或某事並肩作戰,只有能量交換沒有盈虧,此為比肩,為“兄”,現實中對應為朋友、同道、合夥人等,這些都是與我們能量平行的,我們與外界只會發生以上五種能量交換。

瞭解了五種關係後,我們需要知道正確的五行流動順序為我去生子,子再去生財,財再去生官,官再去生母,母再來生我,如此流轉反覆,不能使這個流轉的能量停滯或發生相剋。

漫談五行 - 五行如何指導治病、修身、治國?


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使能量流轉,就是《易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只有能量流轉才能生生不息,我們要做的就是接受生我們的能量,並把這個能量去生子讓其傳遞下去。

而生活中很多人違背了這個原則,例如現在很多人認為只有無償的付出才是菩提心,拒絕接受別人對他的付出,結果是使自己在被生的環節上能量斷裂,自己會生活得很困苦,由於他的付出過於強烈而非綿綿若存的付出,使得子的能量產生堆積,便產生有心栽花花不開的結局,對受生的子沒有什麼好處。

還有很多人接受了別人的付出之後吝嗇於自己的付出,結果就是使能量在生子的環節斷裂,如此則有可能出現生我們的能量沒有了滋養的源泉會越來越枯竭,我們短時間的能量旺盛不會持續多久;也有可能能量蓄積過多而被迫以相剋順序傳遞,我們的能量會被迫丟失。

其次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證能量是順生而非相剋,一旦能量互相剋賊,我們的生活一定會一團糟。與我們發生克賊的是財和官,即俗世所言名與利。

就利而言,我們不要直接從別人那裡索取財物,這樣就是相剋。我們只有付出去生子,然後子再生出來的財才是對我們有益處的財,就是我們只有先去做事,比如學習技術、投資實體等,然後由所做的事生出來的財我們才可以享用。這便是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曰“子欲立而立人,子欲達而達人”的道理。不論通過什麼手段,如果在沒有真正付出的情況下直接獲得的財富,一定會對我們及周圍產生壞的影響,而且不善之財終會以不善散去,這也是孔子曰“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

關於名,名者造物所忌,因為我們很容易被名所克,要保證自己不被名所克,首先要做到的是名與實相符,就是真實能力和名氣地位大體相當,這樣便不會相剋。不要為了名而委屈自己,不要甘心將自己的能量被名索取,不要刻意地打造自己的名聲,從而把自己束縛於這個虛名不得自由,讓它該是什麼就是什麼,這樣官就只會去生母,然後母去生我們,如此這個官我們才能真正享用。

文中所言能量即古人所言氣,由於現在人對氣的定義為天地間最微小的物質,而古人並不認為氣是物質,所以我用能量來表述古人的氣。總之一句話就是孔子所云:“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聲明:文章來源網絡,侵刪。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