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芳菲四月斛鄉行

驅車沿S318線西行,一路青山排闥,春風相隨,道路兩旁層林綠染、芳菲點綴,四月的霍山,正是春濃錦繡時節。

霍山:芳菲四月斛鄉行

  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道路蜿蜒曲折,車窗外的河流兩岸開始出現一排排整齊的鋼架石斛種植大棚,“天下澤雨”、“九仙尊”、“斛狀元”……一塊塊石斛企業的廣告牌鱗次櫛比,令人目不暇接。

霍山:芳菲四月斛鄉行

  “從王家店村往上,就是太平畈鄉二十里石斛長廊了。”同行的霍山縣斛狀元科技有限公司副總汪洋介紹說。

  自古以來,霍山石斛都是珍稀滋補藥材,可補五臟、厚腸胃,補肺清肺,強化肺功能。近年來,太平畈鄉抓住建設“西山藥庫”契機,大力發展石斛產業,種植霍山石斛13000餘畝,全鄉村村見石斛、戶戶有收入,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石斛之鄉”。

霍山:芳菲四月斛鄉行

  斛狀元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一塊石斛基地,就在“天下太平”的牌坊入口處。公司的負責人陳欽林今年69歲,看他精神矍鑠、開朗健談的樣子絲毫沒有古稀龍鍾之態。“我們有四塊基地,王家店這裡30餘畝大棚基地,全部種植的霍山米斛。耿家坊基地除了30餘畝大棚米斛,還有20餘畝山林仿野生種植的米斛,現在也都到了5年採摘期。”

霍山:芳菲四月斛鄉行

  基地裡,幾名女工正在將採收來的石斛鮮條烘乾、分揀。製成後的石斛幹品約指頭長短,粗壯勻稱,色澤金黃,藥香襲人。“這種龍頭鳳尾形狀的才是真正的霍山米斛。我們的大棚不用塑料薄膜覆蓋,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完全仿野外自然條件種植石斛,已經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和有機認證,完全可以直接入口食用的。”陳欽林拈起一根烘乾好的石斛,一邊咀嚼一邊介紹。

霍山:芳菲四月斛鄉行

  “霍山縣是個好地方啊,這裡地處大別山腹地,氣候溼潤,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光、熱、水條件優越,簡直就是霍山石斛生長的天然溫床。”陳欽林早年下海經商,足跡遍及廣州、上海等地,本來已是安享晚年的歲數,因為與霍山石斛的一次邂逅,又投資千萬在霍山開始了石斛事業。

霍山:芳菲四月斛鄉行

  太平畈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和水源條件為霍山米斛的生長提供了天然優質條件。在“斛狀元”仿野生種植基地,一畦畦的石斛在松林下沐浴著陽光雨露,一派生機盎然景象。

  “霍山石斛一年真正的生長期只有春秋兩季五、六個月的時間。這裡完全仿照野生石斛的自然生長環境,很少人工干預,也最能充分保留道地藥材的天然藥性。”陳欽林精心侍候著這些山野精靈,像是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霍山:芳菲四月斛鄉行

  霍山素有“金山藥嶺”之稱,據統計,霍山縣境內“西山藥庫”共有藥用植物1800多種,品種佔安徽省中藥材資源的一半以上。除了霍山石斛、霍山赤芝、艾草,西山藥庫還擁有茯苓、皖貝母、斷血流、天麻、杜仲、桔梗、百合、丹參、野菊花、葛根等知名藥材,“十大皖藥”中佔有五席。

霍山:芳菲四月斛鄉行

  在斛狀元公司的加工基地,10餘名農家婦女正在忙著將大棚基地採收來的一筐筐石斛剪根、去葉,按長短品相分級。

  正在門口低頭忙活的儲桂芬今年70歲了,基地安排她做些分揀、烘乾、包裝等手工輕活。她家因為丈夫耿光波因為患有中風,是太平畈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鄉里許多像她一樣的農戶都是靠在當地的石斛企業務工擺脫了貧困。

  “現在我們太平畈石斛產業發展起來了,我在家門口就能務工就業,還能順便照顧生病的丈夫,比出門打工強多了。”儲桂芬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

霍山:芳菲四月斛鄉行

  為將藥庫變寶庫,霍山縣深耕“西山藥庫”,積極推動道地中藥材資源保護,建立了霍山石斛、霍山赤芝、漫水河百合等原生態保護示範區,全縣中藥材農業總產值達到20億元,中藥材種植面積近5萬畝,成為霍山縣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強大資源後盾。

霍山:芳菲四月斛鄉行

  “下一步,我們想把太平畈石斛打造成集人工栽培、GAP種植、產品研發、營銷於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鏈,開發出更多更好的石斛產品,讓霍山石斛能真正走入平常百姓家,也能讓更多的群眾吃上石斛飯,發上石斛財!”談起鄉里的產業規劃,太平畈鄉黨委書記賀新建眼裡滿是憧憬。

信息來源:霍山手機臺(陳波(文) 潘先波(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