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會“焦慮”嗎?家長別覺得是矯情,不留心可能會有大麻煩

孩子也會“焦慮”嗎?家長別覺得是矯情,不留心可能會有大麻煩

焦慮算是社會上一個普遍的心理病症,其目標人群不僅僅是指成年人,還有許多青少年,甚至是兒童都會患上焦慮症,這背後的原因無外乎,與身處的教育環境,社會環境以及學習環境有莫大的聯繫。

孩子也會“焦慮”嗎?家長別覺得是矯情,不留心可能會有大麻煩

琴琴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一直以來對上學都有著一種十分抗拒的恐懼感,每次當媽媽要帶她去上學時,他不是說肚子疼,就是說頭疼,總之是死活都不願意去幼兒園。

某一天琴琴媽媽突然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老師說琴琴身體不舒服,讓家長來接一下。等到媽媽把琴琴接回家後,她身上的所謂的不舒服就立刻煙消雲散了,媽媽也帶著她去醫院做了全身檢查,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異樣。

這時琴琴媽媽的朋友就建議她,帶著孩子去看一下心理醫生吧,起初孩子媽是不願意的,她認為這麼小的孩子是不可能會有一些心理上的疾病,但是當被心理醫生專家檢查過後,才得知原來孩子得了上學焦慮症。

焦慮症,其實在孩子之間也算是一個普遍的心理問題,有的表現為不敢見陌生人,有生人來家裡做客時,孩子就會躲得遠遠的,而有的孩子就表現為不願意上學,不願意交朋友。

孩子也會“焦慮”嗎?家長別覺得是矯情,不留心可能會有大麻煩

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的某些細微的表現,給予重視,否則一旦被長久的忽視,孩子就會承擔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更會加重心理上的疾病。

焦慮症主要有哪些類型和表現?

一、分離焦慮

這就如上述所說的案例中,琴琴的表現,因為在上學之前,孩子一直是與父母待在一起的,難免會出現一些分離上的焦慮情感。

就比如,當外界條件強行將自己父母分開時,孩子就會出現神經性的肚子痛,頭痛等,這也是一種緊張、焦慮的表現。

而這種神經性的身體不適,即便是到醫院去檢查,也檢查不出任何問題。另外一種情況是,當孩子到了該與父母分床睡的年齡時,他們也會出現抗拒的心理。

孩子也會“焦慮”嗎?家長別覺得是矯情,不留心可能會有大麻煩

二、社交焦慮

這種焦慮表現為,初次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後,就會產生許多莫名其妙的緊張感,不敢也不願意與其他的陌生人講話,或者是交流溝通,在外人看來,他們往往是性格十分內向的一類孩子。

而有時到了必不得已要說話的時候,這類孩子也會結結巴巴,詞不達意,甚至表現為身體的姿勢十分僵硬,不自然,也不敢放鬆,這些都是社交焦慮的一種表現。

孩子也會“焦慮”嗎?家長別覺得是矯情,不留心可能會有大麻煩

三、過度焦慮

孩子上學後,便會時不時的擔心自己的學習成績會不會下降,或者焦慮自己在班級中與其他同學的關係是否能夠處好,又會很沒來由的恐懼下一場考試的難度。

這些心理行為,大都來源於他們對未來有著過度的焦慮,也許是受看過的電視劇電影的影響,將某些觀念過早的灌輸於他們的思想中,他們便會不自主的在面臨某些事情之前產生焦慮感。

首先家長要知道,孩子還無法準確地掌控自己的情緒,也不能分辨情緒的好壞,這時就需要家長來給予他們幫助,幫助他們,幫助他們緩解消極情緒。在再者時刻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以免時間一長,對孩子的身心產生極大的危害。

孩子也會“焦慮”嗎?家長別覺得是矯情,不留心可能會有大麻煩

焦慮會對孩子產生哪些不良影響呢?

一、拖成心理疾病

許多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如抑鬱症等,他們的前身就是積淤在心的焦慮、憂鬱沒有及時得到排解,而最終堆積成一團無法訴說的心事。

所以說,一旦孩子產生了焦慮的心理,他們本身也沒有較好的能力去自行排解,並且家長也沒有給予重視,拖著拖著,由原本的焦慮感慢慢的演變成新的心理壓力。

在得不到正規的治療後,病情繼續惡化,繼而變成了抑鬱症。

孩子也會“焦慮”嗎?家長別覺得是矯情,不留心可能會有大麻煩

二、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在自己心理上產生一些交流感時,孩子們一般會第一時間想到回家,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家是唯一可以給予她們安全感的處所。

就比如上述案例中的琴琴,如果家長沒有第一時間幫助孩子排解心事,及時瞭解讓他們產生焦慮感的原因,那麼孩子的這種心理壓力,便會持續上升,久而久之他們就會認為家也不安全了。

孩子也會“焦慮”嗎?家長別覺得是矯情,不留心可能會有大麻煩

三、影響身體健康以及發育

其實身體上的病症就是內在情感因素的外在體現,會在上學時感到壓抑而產生身體上的不適,這就是心理上的焦慮感在作祟。

當孩子內心的某些消極情緒無法儘快的排解,就會通過身體上的不適來表現出來,情緒會影響到身體上的各個器官的運行,繼而影響到了身體的發育。

孩子也會“焦慮”嗎?家長別覺得是矯情,不留心可能會有大麻煩

家長需要怎麼做才能緩解孩子的焦慮感呢?

一、多給孩子創造一些上臺展示自己的機會

孩子之所以會產生焦慮感,主要原因就是在他們面向眾人時會產生揮之不去的緊張 這是合情合理的,因為任何人都會有對自己能力懷疑的時刻,繼而缺乏自信。

但只要家長可以給孩子創造更多,讓他們上臺演出的機會,比如唱歌跳舞,或者是展示才藝,都可以給孩子,積累信心,讓他們多一些成就感,就會少一些緊張與焦慮,她們的焦慮感就會被自己克服。

孩子也會“焦慮”嗎?家長別覺得是矯情,不留心可能會有大麻煩

二、多給孩子鼓勵,少一些責怪

首先家長要改掉自己喜歡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做對比的壞習慣,這不僅會挫傷,還是幼小的心靈,更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從而變得自卑懦弱,甚至焦慮憂鬱。

為了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內心環境,作為父母,一定要實行陽光式的教育,多進行鼓勵,少一些責怪。

即便孩子真的做錯了一些事情,你要用溫和委婉的口氣,讓孩子自行改正,而不是用嚴厲暴躁的語言逼迫他們,以免讓他們產生內疚與無盡的焦慮。

孩子也會“焦慮”嗎?家長別覺得是矯情,不留心可能會有大麻煩

三、帶孩子多呼吸新鮮空氣

學習很重要,但是除了學習以外,孩子的健康和身心的正常發育是最重要的,這就要求家長監督孩子,讓他們勞逸結合,讓學習與外出運動的時間成正比。

帶他們走一走,讓他們放鬆心情,一方面可以舒緩心境,祛除焦慮感,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他們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這對他們舒緩情緒也是十分有幫助的。

孩子也會“焦慮”嗎?家長別覺得是矯情,不留心可能會有大麻煩

孩子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沒有給予及時的重視,孩子無法自主走出陰霾。所以說家長要幫助孩子尋找他們焦慮的原因,並且對症下藥,讓得孩子們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