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场战斗!《小欢喜》启示家长: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来可期

又到一年高考季,莘莘学子是备考的主角,父母们在背后用力支撑,希望孩子考得好成绩,进入名校,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我看过最扎心的高考“硬核”标语是:“通往清华北大的路子是用卷子铺出来的”。可见高考很难,考入名校更难,高考无异于是场战斗。为了未来可期,孩子埋头刷题,日夜备考,父母也绷紧着弦,每天变着花样给孩子煲汤做菜、盯着学习,给孩子策划未来专业,甚至在高考那天讲究吃、穿的好寓意,希望能以潜意识为孩子的高考助一臂力……高考阶段,也是亲子关系最难处理好的时段。

正如电视剧《小欢喜》里展现的那样,在三组高考家庭里,每一对父母们都想成为好父母,成就孩子的未来。但孩子们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叛逆、不配合,甚至抑郁,想放弃学习等等,一部《小欢喜》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各家各户的“家庭教育图谱”,说透了父母与子女间相处的心酸与惆怅。

高考是场战斗!《小欢喜》启示家长: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来可期

这一部由黄磊、海清、沙溢、小陶虹、王砚辉、咏梅等实力演员主演的电视剧,把关注点精准地聚焦在中国家庭必须面临的“高考”上,在临近高考时,回过头来看,我更加认同《小欢喜》之所以能够成为口碑热剧,并在豆瓣评分获得8.3的高分!也正是因为剧中全景展现了国内家庭高考压力的说法。剧中父母和孩子的泪与痛,让家有考生的父母感同身受:高三太难了,毕业生家庭太难了,处理好中年父母与即将成年孩子的关系似乎根本就不可能。

剧中的高考生,方一凡乐观开朗,季扬扬少言寡语,林磊儿一骑绝尘,其中以乔英子忧郁症跳海的情景,更是直戳人心!不得不引起家有考生的警醒和反思:宋倩式妈妈的过分关爱,明明就是控制,会令孩子感到窒息的!而童文洁式妈妈的过分打压,则会加速孩子青春期逆反心理!唯有刘静式妈妈是理解式教育,也被大家称为“容器型妈妈”,是最为称职的典型父母!

因此,在高考这个重要的人生时段中,控制型父母和打压式父母都不可取,而唯有“容器型”父母,才是孩子成长的良药,才会让孩子未来可期!

高考是场战斗!《小欢喜》启示家长: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来可期

宋倩式父母:过分的爱相当于控制,伤孩子最深。

剧中由小陶虹饰演的妈妈宋倩,与老公离异,女儿是她生活唯一的重心,是她的精神寄托,不是孩子离不开她,而是她离不开孩子,这就是典型的控制型父母。控制型父母的特征就是牺牲一切,盯紧孩子的一举一动,且不愿孩子远离自己。这样的父母往往以爱之名介入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是交友和感情,不让孩子有片刻自由喘气的机会,很多孩子在“控制型”母亲的监管之下,有窒息感,患上抑郁,甚至只能自杀来摆脱这种枷锁。比如宋倩对女儿的控制:

  • 辞去重点高中金牌物理教师的职位,只为陪女儿高考。
  • 全方位盯“紧”女儿学习,重新装修房子,特意把英子卧室与客厅的墙壁打通,并安装上隔音但透明的玻璃,窗帘装在外面,以便随时开关“监督”女儿。
  • 没收女儿的乐高,禁止她去天文馆参观,以免分心。
  • 每一天都熬制中药汤,逼女儿喝下,以便“提神醒脑”的中药汤。
  • 女儿英子略有不顺从,宋倩就鼻涕一把眼泪一把:“英子,你可是妈的一切啊!”对外人传授经验:“对孩子,你得管,怎么能不管呢?”
  • 女儿英子爱好航天,她慎重地在高考誓师大会上的许愿气球上写下了CNSA(中国国家航天局),宋倩却说:“这是什么东西啊?”
高考是场战斗!《小欢喜》启示家长: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来可期

对宋倩来说,她的付出不可谓不多,也算煞费苦心,但乔英子崩溃了,她大喊:“我就是要离开你!”、她站在高处,让风吹乱头发,抱着自己蹲下来大哭,闭着眼睛,脸颊苍白:“我是不是病了?”宋倩对她的“爱”,让她窒息,因为那是付出,那是牺牲,那是爱,她不能反对,但她有自己的爱好,也有自己的想法,她不想活成母亲的提线木偶,她内心想要远离这样的母亲,但她内疚,她逃而不得,所以乔英子抑郁了。


宋倩式妈妈,爱得过了火,没有了界线,就变成了控制,变成了孩子自由飞翔的枷锁,她就是“控制型”父母代表。


还记得朱雨辰的妈妈吗?她把朱雨辰照顾得无微不至:10多年来每天凌晨4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汁、儿子去哪她搬哪、她干预儿子的第一段感情、甚至抄下儿子微博里的每一个字......朱雨辰的妈妈在节目说:“我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对待儿子的,我完全没有自我。”朱雨辰却直言:“你会把我搞死。”

还有,那个“写万字长文数落父母过度关爱,12年春节不归”的北大留美学生王猛。他母亲也是控制型家长:从小把儿子关在家里、每天衣服都帮儿子选好、在哪父母都不放心,都要找朋友照顾……最后,王猛考取的北大,也是为了帮母亲圆梦。可儿子却得了应激性创伤障碍症,决心一生远离父母,都学心理疗愈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格拉瑟说:“我们实施控制的企图毁坏了我们与孩子的唯一联系,而正是这种联系才让我们对他们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一点掌控力。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后快乐、成功并与你亲近,就不要去做任何你认为会让双方关系疏远的事情。控制型的父母几乎不可能接受这个原理,因为它意味着不评判、不威胁、不抱怨、不贬低、不惩罚也不利诱任何你想与其保持亲密的人,包括你的孩子。”

高考是场战斗!《小欢喜》启示家长: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来可期

这位心理学家点醒天下父母:真正的爱,是既要让孩子成功,还要让孩子快乐,并从内心愿意和与父母亲近,才是家庭教育真正的成功。从成绩上来看,不论是剧中的英子,还是朱雨辰、王猛都是优秀的孩子,替父母争了气。但对于TA们的整个人生来说,TA们丢掉了快乐、失去了健康心理。因此,TA们总想逃离父母身边,严重的或会终生在抑郁中不能自拔。

因此,父母如果想要让孩子实现真正的未来可期,在高考的压力之下,最好能将目光从孩子身上挪开,尊重孩子的隐私,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作主,把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关注自身的发展。比如捡拾起自己从前的爱好。你会发现,脱离“监视”的孩子,孩子与父母关系更融洽,身心更加活泼,学习也会更自觉。

高考是场战斗!《小欢喜》启示家长: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来可期

童文洁式父母:过分打压,孩子更逆反。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儿叫“超限效应”,指刺激过多、过强或时间过久,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由海清饰演的童文洁,脾气暴躁,还特别能说,动不动就训斥儿子,儿子方一凡已经高三,除了训、吼,还经常动手打。童文洁到底有多“毒舌”?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话:

  • 他不是我儿子,他是我祖宗!
  • 明天起我就烧柱香给他,以后每天烧柱香给他!
  • 学习学习不行,打架大家门清!
  • 你这辈子考不上大学。
高考是场战斗!《小欢喜》启示家长: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来可期

事实上,父母脾气越暴躁,越“毒舌”,孩子越逆反。方一凡的逆反表现在故意在班主任过生日时送去一只乌龟吓她,成绩也从中等下滑成全班倒数第一,甚至还想放弃学习,去参加艺考。父母冲着孩子放狠话,根本无法让孩子朝向好的方式发展,反而会使孩子在压力、焦虑、抑郁中,出现各种故意恶作剧的不良行为。

心理学家David R.Hawkins早有研究表明,笑声比尖叫的怒吼能够创造更大的能量。

这位心理学家甚至把人类的情绪能量分成了等级。即从负面→正能量,其数值是0-1000:恐惧=100,愤怒=150。爱=500,平和=600,开悟=700-1000。

所幸,方圆和童文洁组合的家庭,性格互补,两人有时拌嘴,但由于家庭环境和谐,爸爸方圆性格佛系,左右平衡,因此方一凡性格乐观开朗、心理健康。做心理游戏时,一家人彼此拥抱,方一凡第一个大方站出来与父母相认,也不贪恋其他的好意。因此,心理课孙老师评价方一凡不缺爱。

高考是场战斗!《小欢喜》启示家长: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来可期

因此,童文洁式父母提醒天下父母:要小心你的暴躁与毒舌,使孩子更逆反。父母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很正常,但如果想要孩子高考发挥超常,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正向情绪,避免动不动就用语言和行动打击孩子、或者吼叫孩子,而是应该给予孩子平和的情绪,足够的爱,哪怕只是对孩子展露笑容,也比打压力教育要强百倍。

高考是场战斗!《小欢喜》启示家长: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来可期

刘静式父母:“容器型父母”,让孩子未来可期。

心理学博士张亦弛提出过“容器妈妈”的概念:“温柔平和的妈妈就像容器一样,带给孩子的是包容,她是向孩子传递,妈妈在这里, 你的‘坏情绪’是可以在我这里安放的。这样孩子会觉得非常踏实心安。久而久之,妈妈对自己的包容会内化为自己对自己的接纳,整个人也会变得柔软温和。”

由咏梅饰演的妈妈刘静,是理解式教育,也是典型的“容器妈妈”,她没有宋倩对女儿的过分关切,也没有童文洁对儿子的急躁、毒舌。我们在这位妈妈身上看到了温柔的力量,因此刘静式妈妈成为孩子们口中“别人家的妈妈”,孩子们都想拥有这样一位好妈妈。

高考是场战斗!《小欢喜》启示家长: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来可期

季杨杨从小跟着姥姥姥爷和舅舅一起生活,他不缺物质,但因父母忙于工作,一家三口难得在一起生活。季杨杨沉默少言,学习成绩中等,只能在飙车中找寻存在感。这说明长时间与父母分开的孩子,内心有创伤,不能与人说。高考时,父亲季胜利、妈妈刘静“空降”,让他很不习惯,无法融入。在一家人磨合的过程中,儿子不愿意交流,老爸还有点顽固,但妈妈刘静起到了很好的调解作用:

  • 比如,为弥补父母缺席季杨杨高考誓师大会、没有陪他一起放飞“梦想”气球的遗憾,刘静自己买了气球,却对儿子说是那是爸爸叮嘱的,让父子俩心靠得更近。
  • 比如,在放飞气球时,全家人首次比肩牵手许愿,爸爸季胜利却说了一句破坏气氛的话,他说:“放气球上天违规”,令季扬扬眼神暗下来。妈妈说要把气球绑在栏杆上,却悄悄放飞气球,还回头向儿子调皮眨了一下眼睛,十分暖心。
  • 比如,刘静尊重季扬扬学业上的选择,主动了解儿子的爱好。为了解开季扬扬的心结,妈妈还带老公去赛车现场,让老公也了解儿子的兴趣爱好,走入儿子的内心。

这位“容器妈妈”的教育,温柔且坚定、细腻又包容、积极上进、亦师亦友。让原本孤单、冷清的儿子季扬扬,自觉改掉了身上的坏习惯,且渐渐变得开朗、温暖,体恤父母,在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刘静式妈妈不仅修正了儿子身上的问题,让儿子季扬扬未来可期,还化解了家庭矛盾,真正做到了让原本疏离的家庭关系获得重生。

高考是场战斗!《小欢喜》启示家长: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来可期

总语:

不知不觉中,大部分地区已开学,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疫情带来的“加长版寒假”要画上句号了。尤其是对初、高中毕业生来说,虽然各省高考时间略有延后,但高考的脚步正在一步步逼近。

在高考这个最重要的人生时段,人到中年的父母与即将成年的孩子,除了面对高考的压力,也面临着亲子关系的处理。如果要让孩子未来可期,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要明白:有时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在孩子遇见问题时,能够被理解、被包容。回顾《小欢喜》,剧中的三位妈妈,我们不难明白:孩子的身心健康,比成绩和名次更重要。

高考是场战斗!《小欢喜》启示家长: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来可期


往往,疯狂控制和随口打击孩子的父母。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动脑、懒得想,忽视孩子所思所想。

有一个热贴,晒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她说世上最动听的语言,都比不上自己在感觉天塌了的时候,父母平和的情绪、鼓励语言和理解的态度。

从《小欢喜》中,我们看到了控制式妈妈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也看到了打压式妈妈易导致孩子逆反。还领悟到,只有“容器式妈妈”的淡定从容、温和坚定,以及正面教育的影响力,才会让孩子实现未来可期。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 Angela Duck-worth,在对数千个样本分析后得出结论:决定孩子未来是否能够成功的,不是漂亮的外表、社交智力、超高的IQ,而是坚韧的品格、顽强的毅力,抗压和抗挫折的能力。

父母的过分控制与打压,往往会使孩子失去“抗挫折”这种最坚韧的品格。正向的、良好的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打压,过分的控制,唯有做容器型父母,保持细心、耐心、智慧,陪伴孩子一起面对人生中的难题,孩子才会真正实现未来可期。

高考是场战斗!《小欢喜》启示家长:做容器型父母,孩子未来可期


今日一语: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今日话题:各位老师家长,高考即将来临,您和您的孩子准备好了吗?

我是 ,育儿问题达人,健康领域创作者,多平台育儿领域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转发、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