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友谊:曾经山盟海誓,如今小心翼翼

曾经说要为你两肋插刀的“铁子”,如今经不起一场吵架。

成年人的友谊:曾经山盟海誓,如今小心翼翼

同事小婉跟自己大学最好的闺蜜小琴吵架了,小琴拉黑了她的一切联系方式。

吵架的原因是:小琴的“爱豆”曝出了丑闻,小琴因此伤心地几天没吃饭,拿烟头烫自己的手臂。

小婉觉得不可思议:“不过是追星,不至于连命都不要了吧?”小琴的行为让小婉觉得很幼稚,于是她打电话想骂醒小琴。

没想到小琴和她大吵一架,然后拉黑了她。

成年人的友谊:曾经山盟海誓,如今小心翼翼

小琴说:“你跟我吐槽加班有多累、同事有多讨厌时,我有像这样骂过你吗?”

小婉和小琴的之间的感情曾经令很多人羡慕。她们可以从金庸武侠聊到二次元漫画,能一起去五月天演唱会,也能一起三天不洗头,窝在寝室追剧。

小婉刚上班的时候,小琴去读研。知道小琴有鼻炎,适应不了北方的天气,小婉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个超贵的空气净化器寄过去。

知道小婉加班经常忘吃饭,小琴隔着一千多公里,偷偷点了小婉最爱吃的芒果千层给她。

她们曾经还说好要做彼此的伴娘,现在却因为吵了一次架,已经半年没说话了。

成年人的友谊:曾经山盟海誓,如今小心翼翼

小婉说:“我记得她所有的好,她也记得我所有的好,可是我们无法阻拦彼此渐行渐远。”

网上有句话曾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小孩子才问你为什么不理我了,成年人只会默契地彼此疏远”。

俄亥俄大学一位教授指出,从14岁到100岁,人们对于朋友的定义都是相似的:朋友就是那些我们所欣赏的人、可以说话的人、可以依靠的人。

但是不同年龄的区别在于:我们遇到这样的人、产生这种感觉的情境在发生变化,我们处理关系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成年人的友谊:曾经山盟海誓,如今小心翼翼

小时候,能够和我们愉快地做游戏的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青春期时,好朋友成了那些可以彼此分享秘密的人。

当我们18岁以后,朋友对于我们的意义又变得更丰富了:她是能和我一起讨论韩剧的人;她要能接住我所有的梗;她和我一样吃火锅不喜欢放香菜……

成年人的友谊:曾经山盟海誓,如今小心翼翼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18-25岁被称为“成年初期”,在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解决亲密与孤独的冲突。在这个阶段,我们会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城市求学、工作,在这里遇到朋友、爱人等等。

孤独感的存在使我们需要社交网络的支持,因此朋友变得更具有“功能性需求”,很多事情我们都希望能有朋友陪伴。

这种彼此之间的“功能性需求”使我们在这一阶段交到了自己认为可以陪伴一生的朋友。

可是当我们离开了校园,步入了社会,一切都变了。

从20岁到30岁的这十年,每个人的人生进度开始不一样。

有的人还没恋爱,有的人已经结婚生子;有的人朝九晚五,有的人自由职业;有的人还在天天泡吧,有的人已经保温杯里泡枸杞……

成年人的友谊:曾经山盟海誓,如今小心翼翼

成年人对于朋友的需求不再是简单地一起吃吃喝喝,或者陪自己发发牢骚,我们的友谊在方方面面开始出现变化,这些变化让曾经稳如磐石的友情开始松动。

  • 1. 朋友的存在方式


一项调查指出,对于逐渐步入中年的人来说,友情不再是“天天黏在一起”,而是“他一直都在”。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可能一年半载都不跟朋友联系一次,但你们一见面,依然像昨天还在一起那样熟悉。

朋友圈里有位老师,年过四十,因为是媒体人,平常朋友很多。但是春节期间疫情突然严重,毫无准备的她,发现家里几乎找不到一只口罩。

但没过几天,她就收到了一箱口罩。那是她的一位老友,在得知国内疫情爆发后,从希腊辗转送到国内给她的。

成年人的友谊:曾经山盟海誓,如今小心翼翼

比起能天天在朋友圈里点赞的朋友,这种在关键时刻惦记着你的朋友更符合成年人对友谊的要求。

  • 2. 我们还能聊到一起。


“能不能聊到一起”,这是大多数人从陌生走到朋友的原因,也同样会成为大多数曾经的挚友分道扬镳的理由。

为什么成年人的友情经不起一场吵架?因为随着人生经历差异的拉大,我们的在不同境遇下,共同话题变得越来越少。

导演张艺谋曾经因为一部《英雄》,和张伟平组成了黄金搭档。二人在生活中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但是随着二人的拍摄理念、思想分歧越来越严重,最终这对好友分道扬镳,从此不再有合作,甚至连朋友都不是了。

成年人的友谊:曾经山盟海誓,如今小心翼翼

再好的关系也经不起“聊不来”的考验,因为价值观越来越不同,他再也无法在你需要时毫无理由地支持你。

  • 3.开始掺杂太多功利因素


步入成年,我们不再是可以随便感情用事的小孩子。当生活的压力扑面而来,成年人的精力变得弥足珍贵,已经很难去分出一部分来维系一段可能没有价值的感情。

所以,在面对友情时,我们开始掺杂一些功利性的因素,用一套标准化、公式化的流程来决定要不要和一个人交往下去。

就像相亲市场上,一上来就先互相问清楚学历、家境、工资、车房一样,我们在进行社交时也开始考量:这段关系有没有价值?需不需要花费很大精力维护?

作家冯唐有一个“交友百分制”,就是对每一个刚刚进入朋友圈的人都打100分,在以后的交往中慢慢扣分。

聊不来扣10分,脾气怪扣10分,不常联系扣10分……等扣到60分以下,就可以拉黑了。

这就是成人的交友,省时省力,高效率交友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成年人的友谊:曾经山盟海誓,如今小心翼翼

在这种情况下,一段学生时期的友谊、一段一直靠回忆中的彼此维系的友谊,真的经不起一场争吵。

据美国堪萨斯大学一项研究显示,成年人交友需要投入宝贵的时间,从陌生人变成朋友需要大约90小时,成为密友需要大约200小时。

也就是说,如果你每天用一小时的时间去维系一段关系,需要200天才有可能交到一个亲密的朋友。

而我们大多数人,下班后更喜欢窝在沙发上,通过社交软件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成年人的友谊:曾经山盟海誓,如今小心翼翼

于是有人说:“我朋友圈好友几千,却找不到一个人深夜一起喝酒撸串。”

孤独仿佛成了我们的时代症候群,我们一边和过去的挚友渐行渐远,一边在成年人的社交世界中,隔着屏幕小心翼翼地试探。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着社交的欲望和需求,希望自己在孤独时能有人依偎。

社会认知神经学者马修▪利伯曼在他的《社交天性》一书中指出,人类社交有三大驱动力,分别是连接、心智解读、协调。

成年人的友谊:曾经山盟海誓,如今小心翼翼

连接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倾向于和别人保持良好的连接关系,如果这种连接关系断裂,我们就会感到痛苦。

因为天生害怕被拒绝,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敢去跟人交往,我们害怕这种没有建立起来的社会连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边羡慕着别人热热闹闹的生活,却一边缩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躲清静。

心智解读指的是能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他人意愿或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比如我们的共情能力、情商等。

能够理解别人的想法,才有可能走进他的内心。同样的,一个能对你的情绪和心境感同身受的人,也更容易让你打开心房,和他成为朋友。

协调指的是自己不断了解自己、调整自己,并且能够让自己融入社会、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总有一些社交圈子比较小的人觉得:“我是不是个怪胎,和所有人都合不来。”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无法融入一个群体,很可能是因为你协调自我的能力比较差,而这也并非不能改变。

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卢夫特和哈里·英汉姆提出了“约哈里之窗”理论,他们用四个方格,来说明人际传播中信息流动的地带和状况。

成年人的友谊:曾经山盟海誓,如今小心翼翼

第一个方格称为“开放区域”。在这个区域里的信息,都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关于自己的事情。

第二个方格称为“盲目区域”。这个区域里就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知道的关于自己的事情。

第三个方格称为“秘密区域”,也就是隐私区域。隐私区域的信息就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关于自己的事情。

第四个方格称为“未知区域”,传播各方都不知晓的信息置于这个方格中。这是指每个人身上尚未开发出来的信息或潜能。遇到新情况或新问题时,这类信息会生成和表现出来,不为传播各方的“我”和他人察觉。

我们可以通过内、外部的努力改变“约哈里之窗”四个区域的分布。

也就是说,当我们公开的、隐私的事实放大了,那么我们的盲点和隐藏潜能相对就变小了。

通过建立在任务、信任基础上的交流,扩大开放区、缩小盲目区和隐蔽区,揭明未知区,这就是拓展人际关系的基本心理机制。

通过“约哈里”之窗,我们可以更好地打开自己、接纳他人,从而加强人际互动,增进友谊。

事实上,《社交天性》中告诉我们,我们天生就拥有能够理解他人、跟别人保持密切关系的“社会脑”。当我们利用这种规律,变得足够社会化的时候,生活中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更美好。

成年人的友谊:曾经山盟海誓,如今小心翼翼

所以,即便成年人的友情是这一种“稀有资源”,我们也能通过自我暴露、自我控制等方式去挖掘属于自己的“社交缘分”,让友情不再渐行渐远,让自己能够摆脱孤独症候群,感受亲密关系带来的温暖!

我是苏大脸萌,愿意分享你的负能量,成为你的小太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