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谈跑步与写作:能掌控自己身体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散文集。书中讲述了村上春树是如何通过跑步,形成自律的习惯,从而掌控自己人生的故事。

村上春树说,跑步可以说是他为数不多长久以来养成的好习惯。对于村上春树而言,跑步裨益良多。小说家需要长期伏案写作,一个强健的体魄可以说是妙笔生花背后的强有力支撑。身为一个跑步爱好者,村上春树每周跑六天,每天跑十公里,一个月大约跑两百六十公里。他每年会参加比赛,成绩平平,他也不介意。

毕竟,跑马拉松对他而言就像写小说,出发点都是自身有需求(运动的需求或者倾述的需求),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平衡而去开展的活动。

所以,小说受欢迎与否,对于村上春树而言不是他保持写作的动机。

这种自得其乐的心态令他内心充实,跑马拉松没有好名次不要紧,自己清楚自己比过去进步在哪里,就像人生一样,日子是自己过的,如鱼得水,不需要太介怀外界的标准和认可。

从这个层面讲,本书说是谈跑步,不如说是谈写作,谈人生。今天,我们就从跑步的角度,来了解一下村上春树的人生之道。


村上春树谈跑步与写作:能掌控自己身体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一 跑步与人生一样,要保持自己的步调

今时今日,许多微信爆文鼓吹:五点起床可以延续你的人生;早起的人生赚翻啦!

诚然,“一日之计在于晨”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格言。

但事实上,不问青红皂白,鼓吹每个人都得早起绝对是悖论。每个人精力管理的阈值不同,有些人确实在清晨精力充沛,但也不否认一些人唯有在夜深人静时才思维活跃。倘若为了早起,人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上班时间浑浑噩噩,就难免有些得不偿失了。

而村上春树选择每天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寝,正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每日的黄金时间是清晨的几小时。

有意思的是,村上春树自己热爱跑步,却从不劝导别人参与其中。他深知运动的喜好因人而异,能从跑步得到乐趣的人不需要外界劝慰也会乐在其中。

他反而很害怕看到学校中学生全体一起跑步。因为他知道,有些不热爱跑步的同学也不得不被逼着跑步,这是很可悲的。

跑步就像人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步调,倘若为了追赶别人的步伐,而乱了自己的节奏,就会从此迷失了方向,在追逐别人的路上疲于奔命。


二 天赋固然重要,唯有耐力型选手,才能跑到最后

村上春树认为,一个小说家最重要的资质是才华。此外,是集中力和耐力。此二者可以弥补才华的不足,也可以通过训练不断提高。他的写作生涯中,的确见识过不少天赋异禀的年轻人。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日本文坛只是昙花一现,过后便查无此人了。

他认为,写作就像跑步一样,前期的爆发不足为奇,唯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看到终点。这鸡汤由村上春树煲出来却别有韵味。

他从未自负自己天赋型作家,未有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狄更斯的灼灼才华。但他自信自己是个耐力型选手,擅长用时间,用全方面的努力来弥补才华上的不足。

对于如何坚持写作,村上春树给了我们这样的建议:像长跑者一样写作。

写作爱好者在练习写作时,可以参照长跑爱好者的练习方式,坚持不懈地打磨自己的肌肉。初期的锻炼很难看到成效,很多跑步爱好者和写作爱好者都很难坚持下来。

唯有通过长期以往,日复一日的练习,我们的写作技能会像身体肌肉一样得到充分锻炼,逐步显露出线条和脉络来。


村上春树谈跑步与写作:能掌控自己身体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三 自律的生活作息,能支撑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前段时间,国内许多音乐人和编剧爆出吸毒,遭到媒体的口诛笔伐。

粉丝为此鸣不平:他们是艺术创作者啊,就该过灯红酒绿的生活啊,这样才有更多的灵感!此等言论,强调艺术创作都需要和糜烂气息挂钩,否则艺术家都将灵感枯竭而泯然众人。艺术家似乎就得留一头不羁的长发,抽烟、吸毒和纹身。

大众对艺术家的印象停留在朦胧颓废的阶段:一个艺术家,应该是脱离世俗的,愤世嫉俗的,离经叛道的,才能与现实世界割裂开。他的作品才有感染力。

事实上,每个人由于自身经历不同,创作习惯也不尽相同。但我们的身体构造都是一样的,需要按照一定的作息习惯,劳逸结合,才能保持身心健康的状态。

曾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网络作家刘嘉俊,不幸在半夜猝死。据悉是因为辛苦创作过劳而死。

同样是每天写作,日更四千字以上,乡下老伯村上春树四十年一日,保持着良好的作息习惯:他早睡早起,不熬夜,坚持每天长跑。

正是这样自律的生活作息,是村上春树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能坚持长期伏案写作,实现自己的写作目标。


四 理想生活的标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村上春树写《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并不是为了号召大家都像他一样,坚持去跑步或者写作,而是他想传递一种可行的模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对于村上春树来说,去跑步或者去写小说皆出于他的天性,单纯的长跑或者写作,已经使他收获了满足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是他能想象到的最美好的生活。

马拉松也好,铁人三项也好,村上春树都没有得到最好的排名,却得到他设想中的排名。

他深知自己的个性,固执又不善与人交往,顽固又不灵活,适合像跑步与写作这种适合个人长期坚持的工作。

他对自己的性格无能无力,且又爱又恨,但是出于这样的性格才造就了现在的他。

这也适用于每一个人。无论世界如何纷扰,我们唯有向内挖掘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渴望,找到自己心之所向,才能辨明自己的人生方向。虽说是老生常谈,但确实村上春树漫长人生中最宝贵的的经验。


村上春树谈跑步与写作:能掌控自己身体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前面我们已经谈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与其说谈跑步,不如说是村上春树的人生感悟。他从年轻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漫长的四十年里,试着和自己的不完美握手言和。

现代人讲究“快”:钱要赚快钱,出名要快,写作要写流量文,减肥也要见效快。

像村上春树那样四十年如一日地跑步,写作,效率甚低。倘若他不是村上春树,怕是会落得愚蠢虚妄的名声。

如今,像他一样,低效率的营生可否坚持下去?答案见仁见智。值得欣喜的是,无论是跑步还是写作,他付诸了行动,获得了内心的充盈。

他希望自己的墓志铭写着:

村上春树

作家(兼跑者)

1949-20xx

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我们的人生也像一场长跑,即使没有名次,即使无人问津,问心无愧即可。


END-

今天的问题:像村上春树那样四十年如一日地跑步,写作,你觉得是否很难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