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響水六套:圍繞“五得”建設新型社區

經濟視野網4月16日電(記者朱文祥 通訊員李春磊 蔣大勇匡吉)

陽春四月,草長鶯飛,生機勃勃。在江蘇省響水縣六套中心社區五套新型社區施工現場,隨處都有建設者忙碌的身影,有的在埋設管線、有的在拉線測量、有的在栽植綠化,機械的轟鳴聲一浪高過一浪,呈現一派繁忙景象。

建設新型社區,打造美麗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重大戰略部署,也是響水縣委、縣政府提出建設“四個新響水”的精準舉措和目標定位。六套中心社區緊貼“四個新響水”的建設目標,圍繞“五得”,把新型社區建設作為美麗鄉村建設重要抓手,高標準規劃建設新型農村社區。

江苏响水六套:围绕“五得”建设新型社区

圍繞“拆得了”謀方案。在新型社區建設初期,該區全面做好調查摸底工作,認真謀劃社區建設方案,全方位開展宣傳發動,大力宣傳惠民政策,提高群眾的認可度和工作實施的可行性,確保新型社區建設開好頭、起好步。

圍繞“建得成”統籌資金。新型社區建設事關千家萬戶、事關民生福祉、事關財政運轉,為切實解決新型社區能夠“建得成”,該區著重算好掛鉤補助帳、政策性補助帳、群眾負擔資金帳,在推進過程中,始終秉持讓群眾出最少的錢住最好的房,採取“主房置換、附屬補償、成本補差”的辦法,確保群眾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

圍繞“進得去”抓配套完善。為了切實改善群眾居住環境,該區預算投資近4500萬元,對新型社區進行配套建設和配套改造,建設高品位的綠化景觀帶,完善水電管網等附屬設施,確保交房時群眾能進得去。

江苏响水六套:围绕“五得”建设新型社区

圍繞“改得好”抓品質保證。在啟動建設新型社區初期,該區反覆研究並借鑑省內外、市內外的成功做法,對設計方案精準定位,繪就高標準、高品質的新型社區建設藍圖。在施工方式上,採取委託集中代建的方式,節約項目建設的柔性成本,使項目建設投入最少,質量最好。在施工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專業監理和群眾監督相結合的全程跟蹤監督方式,確保工程無偷工減料,質量可靠。

圍繞“託得住”惠及四類人群。面對四類人群經濟困難的現實狀況,該區在制定方案時做好充分考慮。安置數量採用紅線劃定辦法,五套新型社區拿出總戶數的30%保證“四類”人員安置,集鎮育才小區拿出總戶數的20%用於“四類”人員安置。政策上再傾斜,對“四類”人員選擇進兩個新型社區的,除了免除宅基地費用外,同時要給予一定的優惠,儘量讓他們少出錢或不出錢。完全託底式安置,針對無房戶、不符合掛鉤戶和家庭特別困難戶,該區採取明確集體產權,直接安置入住的辦法,保證他們住有所居。

目前,五套新型社區已全部完成6萬多平方米建設主體工程,汙水排放、電力通信、自來水管線、綠化、道路鋪設等附屬設施正在緊鑼密鼓推進,預計5月底一批農民將喜遷新居,實現“居住集中化、環境生態化、設施城鎮化、管理社區化、生活智能化”的新農村示範點。

凡本網站註明“來源:經濟視野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