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1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梅州客家先民,從中原“衣冠南遷”,大都出身於“書香門第”,讀書為上品的思想較為強烈,一向崇文重教,讀書風氣極盛。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 清華大學校長刁作謙

到了明清科甲鼎盛,蜚聲海內外,清乾隆年間,嘉應州官王之正在署前樹立“人文秀區”牌坊,文化之鄉美譽不脛而走。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梅州客家文化之鄉由來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1)文化底蘊深厚,梅州歷來有崇文重教、重視文化教育的傳統。

2)英才輩出,梅州客家文化曾孕育和培養了以程旼、姚雨平、葉劍英、黃遵憲、李文古、宋湘、李文固、丁日昌、丘逢甲、林風眠、程賢章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名人和現代當代文化名人

3)文物豐富,共有有黃遵憲故居、梅縣學宮、丘逢甲故居、三河壩烈士紀念碑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21處,

4)民居獨特,以圍龍屋為代表的客家民居,講究天人合一,是客家歷史文化的一個縮影,堪稱世界建築一絕;在梅州市區及城郊40公里以內的地域,至今保存著幾百座大小不一的圍龍屋。

5)民俗眾多,客家人的民風民俗內容非常廣泛,客家民俗完善在梅州得到良好的保留和發展。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2

改革開放後,梅州文教事業發展更快,設立嘉應大學、嘉應教育學院等大專院校三間。1990年在全市實行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恢復高考以來,梅州高考錄取率、高分率、成才率一直排在廣東的前列。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梅州,又被譽為大學校長的搖籃,從梅州走出去的大學校長在200人以上,他們包括原清華大學校長刁作謙;原東北大學校長張如心,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王佛松,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農業工程大學副校長汪懋華,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原華南理工大學校長劉煥彬,是俄羅斯工程院和聖彼得堡工程院院士;原長春光機學院副院長張作梅,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梅州人通過讀書改變了命運,不管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有靠讀書走出去的梅州人,比較有名的有英拉他信兄妹、李光耀李顯龍父子、黃華華、葉選平、何立峰等是客家子弟成千上萬走向政界的佼佼者。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賣雞蛋繳兒女上大學;放牛娃考上名牌大學;一邊打工一邊考大學;兄妹雙雙考上北大清華,這類故事在梅州遍地可拾。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在梅州,讀書成了風氣。你考不上高中或大學,是讓人瞧不起的。我們梅州聽得最多的聲音是朗朗的讀書聲。考上大學,就跳出龍門,讀書成了梅州客家子弟的唯一出路。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從30、40年代,50、60年代,70、80年代,梅州人考上大學的比比皆是,知名的不知名的大學,到處都能聽到我們的客家音。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3

梅州市,古稱嘉應府、嘉應州、循州、敬州、齊昌府,廣東省轄地級市,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東部與福建省龍巖和漳州接壤,南部與潮州、揭陽、汕尾毗鄰,西部與河源接壤,北部與江西省贛州相連。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梅州是閩粵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廣東文化旅遊特色區,也是海西經濟區的重要成員。梅州地勢北高南低,兼有臺地、丘陵、山地、階地和平原五大類地貌類型,面積15876.06平方公里,下轄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2區1市5縣,2017年末戶籍人口550.11萬。同時也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達700多萬,也是港澳臺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而港澳臺600多萬客家人中,就有200多萬祖籍在梅州。2013年10月,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中國唯一的移民紀念項目中國(梅州)移民紀念廣場在梅縣區鬆口鎮落成,同時,世界客僑移民展覽館也正式開館。2013年成功舉辦了央視中秋晚會。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梅州是客家人比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被譽為“世界客都” ,同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自駕遊最佳目的地、中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 、中國十佳綠色環保標誌城市、廣東首個宜居城鄉示範城市。素有“文化之鄉 、華僑之鄉 、足球之鄉、客家菜之鄉”之稱,同時還享有“廣東漢劇之鄉 、廣東漢樂之鄉 、金柚之鄉 、單叢茶之鄉 、溫泉之鄉 、長壽之鄉” 、版畫之鄉 等美稱。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4

客家梅州

地區,人多地少。不讀書,就沒出路。讀書,讓客家人遍及全球。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在這裡,6、7口人才分到一兩畝地,迫使我們要讀書出去。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讀書,改變了成千上萬客家人的命運。客家人勤勞樸實勇敢堅強又特別能吃苦。因此在世界的那個角落都有為數不少的客家人。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他們還向世界傳播客家文化,很多國家是先認識了客家人才認識了中國。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5

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梅州落伍了。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曾幾何時響當的東山中學、興寧一中、五華水寨中學、豐順豐順中學......等中學已遠遠落後於廣東的其他名牌學校了。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梅州,讀書聲少了,做生意的吆喝聲多了。“再窮再苦也要建一流的學校”也不再有人提起。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文化之鄉已越來越不相符了。深圳、佛山、東莞、中山、潮州、廣州遠遠把我們拋下了。當年值得梅州人驕傲的文化之鄉梅州人還敢再提嗎?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文化之鄉是我們幾十幾百代的努力奮鬥才得的美名,就要這麼輕易的拱手相送嗎?

面對文化之鄉的稱呼我們不尷尬嗎?我們曾經以文化之鄉而榮,現在還能承受得起這個“榮光”嗎?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6

外國人將客家人喻為“東方猶太人”,實際上客家人與猶太人相比毫不遜色,同樣出了不少影響世界和中國近現代進程的大人物。日本作家山口縣造在《客家與中國革命》一書中說:“沒有客家便沒有中國革命。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換言之,客家精神是中國的革命精神。”甲午中日戰爭、保臺抗倭戰爭、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等都湧現出不少赫赫有名的如丁日昌、何子淵、丘逢甲、葉劍英、範漢傑等梅州客家籍將領;旅外成功的客家人更是不勝枚舉,如張裕葡萄酒創始人張弼士、領帶大王曾憲梓、皮革大王田家炳、已故的永芳集團原董事長姚美良等。勤勞儉僕、崇文重教、愛國愛鄉、重義輕利、勇於開拓的傳統特性,在眾多的客家名人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外地人來梅州,感觸最深的要數勤勞智慧的客家婦女。客家婦女堪稱中國勞動婦女的典範,“耕、種、樵、臼、炊、紡織、縫紉之事,皆能一身兼之;事翁姑、教兒女、理家政、井井有條,其聰明才力直勝於男子!”傳統上的梅州客家婦女,胸懷寬廣,在她們的無私奉獻下,客家男子紛紛外出經商、讀書、求官、革命,而操持家庭和教育子女的重擔便落在她們肩上。“名人出客家”現象,實際上正是在千千萬萬客家婦女作堅強後盾的基礎上誕生的。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梅州是中國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匯點,以其獨樹一幟的客家文化名揚四海,擁有"文物由來第一流"美譽,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在實施"文化梅州"發展戰略中,梅州市充分挖掘利用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不斷加快客家文化的保護和開發步伐,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大觀園和名聞遐邇的"世界客都",建設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園,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壯大山區經濟的朝陽產業。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兩千多年曆史文化的積澱,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人南遷後的歷史文化遺產,風格獨特,是中國民宅建築瑰寶,堪稱世界建築一絕。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土樓、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四點金、多槓樓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種形式,集中體現了中原宮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築風格,反映了客家人的歷史和傳統文化變遷。這些民居屹立於青山綠水之間,構成了神秘而絢麗的畫卷,形成了客家獨特的人文景觀。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梅州是久負盛名的"人文秀區",是客家歷史文化遺產最豐富的聚集地。文化積澱孕育了眾多歷史名人,留下了具有濃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近代著名的愛國詩人、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黃遵憲故居,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故居;清代著名革新派詩人、書法家、曾被嘉慶皇帝譽為"廣東第一才子"的宋湘故居,清末愛國革新政治家、洋務活動家、中國近代四大藏書家之一的丁日昌故居,近代著名教育家、詩人、愛國志士丘逢甲故居;清末著名外交家、維新思想家何如璋故居,當代客家優秀人物葉劍英元帥故居等,名聞遐邇。據全市古民居普查的不完全統計,我市現遺存的各類較完整的特色古民居和名人故居(舊居)約500餘處。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1994年,梅州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在梅州市範圍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4處,古文化遺址398處,古窯址87處,古墓葬179 處,古建築260處,近現代革命遺址及紀念建築140處。縣級博物館、紀念館8座,市級博物館2座、紀念館1座,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座。

梅州,文化之鄉的尷尬,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他們落伍了

當文化之鄉丟了之後,梅州還是梅州嗎?世界潮流轟轟烈烈,你不進則退你就會給人拋棄。梅州應該及早的意識到這一點。

文化之鄉這塊牌子是我們梅州二千多年的文化積澱,丟了豈不可惜?知恥而後勇,尷尬了落伍了,我們依然有不少熱愛文化的仁人志士,我們是否應該為梅州文化出點力?

煮著豆腐論三囯,牛背上背英語單詞,鄉間小路上的讀書聲,這種畫面現在離梅州越來越遠了!當讀書不再是唯一出路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文化果實自己,文化之鄉的品牌我們也需要重新樹起!

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的梅州人意識到文化之鄉與梅州不大相符了,他們也開始著力打造新梅州了。如“客天下”文化的建設,文化古蹟的修復,名人名家舊址的修繕......或許不久的將來梅州又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文化之鄉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