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首歌,听着会潸然泪下,那这首歌就是《流浪歌》

说起《流浪歌》这首歌曲,很多人的首先想到的是录音机里听过的歌。《流浪歌》是由陈星创作,并于1997年11月发行的。打我记事起,母亲就教我唱这首歌,当初只觉得好听,完全不识曲中之意。现在想来,母亲当时教我的时候一定也想念娘家,想念自己的母亲,只是那时候的我不明白。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当中遇到好多人好多事,有些记得,有些记不得了,唯独这首歌一直印在心里,从未忘记。每每听到,都有不一样的心情,才发现我早已成为曲中之人。

如果有一首歌,听着会潸然泪下,那这首歌就是《流浪歌》

整首歌歌词不多,却句句渗透内心。记得曾经读过一个故事:繁华的巴黎大街,一位双目失明,满脸沧桑,衣衫褴褛的老人孤独地乞讨,他身旁的木牌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他是一位可怜人,然而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后来一位诗人了解了情况,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变成了:春天来了,我什么也看不见。结果下午老人收获满满。而《流浪歌》描写春天的这句”春天的小草正在发芽“和诗人的“春天来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春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而乞讨者什么都看不见,流浪者依然漂泊他乡。

如果有一首歌,听着会潸然泪下,那这首歌就是《流浪歌》

“走过了多少年华,又是一个春夏,冬天的风夹着雪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孩儿远离家乡,风霜或雨雪,困难或险阻,孤独或害怕,悲伤或无助,一切都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我想《流浪歌》之所以深受喜爱,是因为创作者所表达的恰恰是许许多多打工者的心声,那是只有亲身经历,真真切切体会过,才能读懂的心灵深处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才足以使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

如果有一首歌,听着会潸然泪下,那这首歌就是《流浪歌》

回首当初刚毕业出来打工的情景,幼稚懵懂,不谙世事,现在想来有些心酸了。第一份工作做了半个月就被辞退了,室友向领导打小报告说我影响她休息。那个室友是老员工,本来她是一个人住的宿舍,后来我搬进去了,她便满肚子怨气,说话永远带着刺,反正我也懒得理她。谁知她竟然跟领导告我的状,真是冤枉!我万万想不到竟然还有这样的人,可能是觉得我刚出社会好欺负吧。走就走吧。我本来跟领导商量好了三天之后搬走,我的那个室友却步步紧逼,天天催我:”你怎么还没走啊?“

如果有一首歌,听着会潸然泪下,那这首歌就是《流浪歌》

当时我一时间还没租到房子,我不敢打电话跟家里人说,怕他们担心。我就这样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无依无靠,身上只有刚发的几百元工资,贵的房子租不起,便宜的还没找到,又不想回家。我不敢想象三天之后是什么情形,那是我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第一次害怕,第一次迷茫,第一次无可奈何,第一次不知所措。那一次我才真正懂得家有多好。也是那一次之后,我更加深刻懂得陈星《流浪歌》里想念母亲的心情。我终于明白“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是什么感受。有亲人的地方才是家。

如果有一首歌,听着会潸然泪下,那这首歌就是《流浪歌》

以后的几年里,我依然在外奔波。春天里,衣服破,被子潮,夜晚睡觉蚊虫咬;夏天里,烈日当头拼命干,汗流浃背无人问;秋天里,中秋之夜月儿圆,想念父母不得归;冬天里,风萧萧,瑟瑟发抖被窝凉,又是一个不眠夜。

出门在外,打工,流浪,就像一只风筝,风筝线这头的我们,一直飞,飞去离家很远很远的地方,而风筝线的那一头,是爸妈紧紧握住的牵挂。好想家,好想我的父母!

如果有一首歌,听着会潸然泪下,那这首歌就是《流浪歌》

父母已慢慢老去,每次打电话,他们总是担心和挂念,其实我也一样。他们诉说着家里发生的事,滔滔不绝——家里被人偷了一只小母鸡,然后又被你妈用计策套出了偷鸡的人。稻谷收割了,取得了好收成,这几天正忙着晒谷子。前两天有一个母猪生崽了,生了17个,听说最近猪崽价格又涨了一点。村里几个阿姨组织跳广场舞,你妈也报名了,明天晚上就去排练……父母得意诉说家里的事,我却潸然泪下。不过知道家里一切都好我就放心了。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耳边又响起这熟悉的旋律,儿时母亲教我唱这首歌时的情景又一次浮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