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驱动在处理事情上很有效,但如果用来处理关系

目标驱动处理事情上可能很有效,但如果用来处理关系...

举例来说,两个刚认识的人,如果其中一方突然开口询问对方过于私人的事,或甚至突然提出交往要求,另一方都很容易感到错愕,内心的想法就是:"我跟你有这么熟吗?"这种情况情感学术语叫“关系认知不对等”。

一般来说,关系都是循序渐进的往上提升的。而在提升的过程中,它需要有足够的感情基础,才可能产生让关系晋级的意愿。例如面对刚认识的人,我们需要多几次的见面或相处,才会对对方产生更多安全感及信任,也才有可能想拉长彼此的相处时间及频率。

目标驱动在处理事情上很有效,但如果用来处理关系

多数人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自己的期望,加诸在对于这段关系没有同等期望的人身上,并做出太超过的行为,然后把对方吓跑。例如在社交软件上刚聊了一次天,就急着想一直约人家出去,明明才刚认识,聊得也不见得很热络,就急于往下一步推进,认为这样才有效率、才节省时间。

说真的,如果真的这么想省时间,找炮友或去相亲结婚是最快最省时的,大家目标一致、志向相同,就可以直接上床或准备婚宴了,虽然事后的关系状况如何又是另一回事,但在前半段确实是省到了时间。

基本上,建立一段有深度有质量的关系,都需要付出时间跟精力,无论什么样的关系都是。人与人本来就需要透过相处所累积出来的点点滴滴,来建构对于一段关系的感情及信任,如果只求速成,当然也有关系快速跳阶的方法,但很容易因为关系地基的不稳固,而导致往后关系在遇到挫折时,轻易的破裂。

如果想建立稳固的关系,每一步的前进都是重要的,尊重对方有没有想让关系前进的意愿也是重要的,而意愿取决于你是否赋予了对方足够想前往下一阶段的感情基础,不论是新鲜感、安全感、信任感、幸福感⋯⋯,每一项都关系着对方是否会想往前进的意愿。

目标驱动在处理事情上很有效,但如果用来处理关系

在亲密关系上,不管男女都一样,我们很容易忽略了对方的意愿,单向的期望关系在多短的时间内,往某个方向前进。这时候,我们就会因为自己"想要推进关系"的欲望,而做出过多的行为,这些行为即是我们所谓压力的来源。

举几个例子:当一男一女在认识初期,女生就追问男生的资产状况、收入、家庭成员组成,这就是明显的不符合关系。对女生来说,可能会认为:"我要先知道他的状况,才能考虑要不要继续跟他发展下去啊!不然不是很浪费时间吗?"是的,很多人会以为先得到信息是重要的,但前提是你的信息要正确。

在关系初期隐匿信息是很正常的,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告诉一个不熟的人自己太多的私人信息,尤其如果妳遇到的是有心人,那他更加不可能告诉妳详细的正确信息。

第二个重要的是,如果妳是以对方的现况来判断要不要继续往来,那别人也可以从妳的外表来决定妳是不是他要的。这件事很公平,也很现实,如果妳只懂得要求别人的现实条件,那妳就会得到相应的结果,如果妳只想看对方的财力证明,那对方挑剔妳身材不好、年纪太大、长得不美,也是很理所当然的。

这样对等的情况,不叫建立关系,叫交易——用美色交换财富的交易。如果这是妳想要的,诚心推荐婚介所,真的很有效率。

目标驱动在处理事情上很有效,但如果用来处理关系

再来,如果一男一女在认识初期,男生就不断开不合宜的玩笑,或是不断丢出以交往为前提的发言,女生很容易会觉得WTF,认为:"你哪位?"然后就开始疏远、拖延回复,甚至是不理,这就是急于想让关系跳阶,却没有让对方有同等意愿的后果。

普遍而言,男性的目的性都比较强,因为习惯于处理事情,所以在做每件事的时候,男性都很容易先有一个默认目标,例如交往或是结婚。当男性认为无法达到这个目标的时候,就很有可能果断放弃,因为不想投入之后还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可是这种"如果妳不跟我交往,那我们就不要联系"的想法,其实跟女性常有的"如果你不想娶我,那我们现在就可以分手"是一样的,并不是对方真的不想这么做,而是你没有能力让对方想要这么做,这才是关键。

目标驱动在处理事情上很有效,但如果用来处理关系

我们以前会以为,用最高目标做为目标是省时的,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全都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并且想用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让目标达成。这么高效能的方式在处理事情上可能很有效,但如果用来处理关系,往往都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因为关系是堆栈的

有了第一层的关系,才会发展出第二层,慢慢的才会产生第三层,因而最后想要前往第四层。但当我们想省略中间的一二三,直接跳到四的时候,就会让别人感觉到侵略性,一种意愿不被尊重的侵略性。而"被侵略"的感觉,就会让人不由自主的竖起保护墙,将他人阻挡在外,这时关系的建立就会中止。

目标驱动在处理事情上很有效,但如果用来处理关系

所以,如果你常遇到在与他人建立关系时,突然无法前进,甚至关系劣化的话,请回头去思考一下,你是否曾经在关系还未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做了太多目标驱动的事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