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公元前205年,劉邦與項羽同其他聯軍在楚懷王雄心的召令之下,訂立誓約“誰入咸陽者誰為王”,這次賭約的各方參與者當中能有實力獲王的主要也就項羽劉邦兩股勢力,而賭約最終卻是以項羽後到先為王的戲劇性結果而結束。

項羽佔領秦朝都城咸陽後,例行舊制大封天下,項羽自封西楚霸王,而將自己的對頭劉邦封為漢王,封地在關中。不過從這一點,我們卻可以看出洗出霸王仁慈的一面,當然也或許是他太自信,根本看不起劉邦,他不僅沒有對劉邦趕盡殺絕,還賜以封地和名爵。

若是旁人或許也便認命了,但項羽對面的是劉邦,他怎會輕易屈服?必定會伺機而動,捲土重來。

劉邦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項羽劇照

劉邦敗局已定,韓信及時出現

在爭奪咸陽的賭約當中,劉邦確實敗了,而此時劉邦與項羽的兵力相差懸殊。雖有忠臣良將在旁,也難為是巧婦無米之炊,此時的劉邦可謂是黔驢技窮了。

大丈夫應該能屈能伸,現在他遠未到拼命的時候,與項羽決一死戰更是不可能的,為今之計,只要休養生息。

就在這個時候,劉邦的貴人出現了,既然說是貴人,那麼這一次救劉邦於苦惱當中也自然是不例外的,他便是韓信。

從我們後世人的眼中看來,韓信貴為西漢的大將軍,雖然一開始是家境貧寒的無業遊民,但這並不能妨礙他逐步從亂世當中成長為用兵如神的將軍。

雍王章邯曾評價韓信說“韓一介乞丐,曾受胯下之辱,屬無勇亦無謀之輩”,可事實證明,誰若小看韓信,誰必定沒有好下場。如若沒有韓信,那麼劉邦絕無可能戰勝項羽。

劉邦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韓信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瞬間扭轉局面

韓信的加入,為劉邦陣營加了一劑強心劑,他在楚漢之爭中,為劉邦出謀劃策,領軍打戰,立下汗馬功勞。在韓信為劉邦謀劃的計策當中,最出名的便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此計可謂是盤活了楚漢對峙的局面。

當時項羽雖輕視劉邦出身貧賤,卻仍不得不注意劉邦的發展動向,他分封之後便佈局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把守關中要塞,明面上說是拱衛京師,暗地裡的安排誰都清楚,目的就是為了監視剛被獲封的漢王劉邦。

韓信一眼望穿項羽的安排之後,便已成竹在胸,他認為如今劉邦與項羽相比,確實還有所不足,入關之事也是不得以而知。可入關之事處理不當,劉邦必定會受前後夾擊之勢。

韓信提議,劉邦不僅要入關,還應火燒棧道,以求項羽安心。不得不說韓信的計策屬實高明,一把火就讓項羽等人安了心,讓其認定劉邦早已無意與其爭天下,可暫劉保無憂。

劉邦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劉邦

韓信的建議提出後,劉邦也深知若不進關必險無疑,但卻不甘心。韓信便將第二步棋托盤而出,他認為雖現在進得關內,但我們仍有計策出關。出關之時,我軍仍可復修棧道,但重心則為暗渡陳倉,棧道僅為吸引注意力之用,渡陳倉則作為我軍必勝之舉。

等風聲過後,在韓信的建議下,劉邦便命人在三秦的眼皮底下修棧道,但日進程緩慢,如此三秦皆戲說“以如此進度,猴年馬月才可!”,故都放鬆了警惕。

公元206年,漢軍主力以夏侯嬰為先鋒,韓信為主帥,火速攻打陳倉,此時擔負監控任務的章邯才幡然醒悟,但為時已晚,他到死可能都未能真正理解,劉邦的部隊究竟是如何同神兵天降一般佔領了陳倉。

劉邦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劉邦

在大白看來,或許在當時劉邦早在韓信的計策下,並未將所有部隊全部帶入關中,一定是留下了不少的精銳部隊在關外,讓他們化整為零,潛伏在關外等待時機。待時機成熟之後,他下令通知關外的部隊,裡應外合,幫助劉邦出關。

劉邦這一次歸來也當屬“涅磐重生”,休養生息之後必定會是一番猛如虎的操作。事實也證明,“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不僅保存了劉邦的主力,讓其未能被趕盡殺絕,另外也讓他出關後有了和項羽爭奪天下的資本。

正如後世的史學家斷言這一次不僅決定劉邦的生死,也決定在那個時代華夏大地真正的歸主,這對後面劉邦建立的劉漢王朝而言,說成是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一點都不為過,真可謂是“猛虎囚籠若出山,屠得蒼龍贏翻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