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这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抹去的伤痛!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或简称"切尔诺贝利事件"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普里皮亚季市。

还原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这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抹去的伤痛!

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件。目前为止第二例为2011年3月11日发生于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还原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这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抹去的伤痛!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1986年4月25日,4号反应器预定关闭以作定期维修测试。并决定测试反应堆的涡轮机是否可以利用惯性,为停电时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冷却系统供电一分钟。

像切尔诺贝利,反应堆有一对柴油发电机是作为待命的,这是国家电网出现断电情况的备用能源。但并不能瞬间地起动,所以要利用涡轮机惯性这一分钟,备用的柴油发电机才能准备好,就可以持续泵水来到达冷却核反应堆的目的。

还原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这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抹去的伤痛!

测试前三次是失败的,这次是进行的是第四次测试。

为了在更安全、更低功率地进行测试,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器的能量输出从正常功率的32亿瓦特减少至16亿瓦特。并决定进一步降低功率来模拟锻炼后核电站的关停状态。不凑巧的是此时乌克兰基辅市因为停电原因,供电紧张。所以基辅电力局通知切尔诺贝利先不要做关停实验,持续发电以保持基辅白天的正常用电,实验测试推辞到十小时后的凌晨。

还原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这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抹去的伤痛!

站长答应了,但是依然保持核电站以半功率16亿瓦运行。核电站的技术骨干一般都是白天上班,晚上值班只剩下刚来不久的,对操作并不熟练的年轻操作员。正常功率下产生的大量中子可以跟氙Xe135结合使其变为氙Xe136,不再对发应产生影响。

而半功率运行下的反应堆无法产生足够的中子来中和氙Xe135,反应堆中的碘l135不断衰变为氙Xe135。这就导致反应堆中的氙Xe135大量聚集。

然后测试开始了,反应堆功率由16亿瓦向着目标7亿瓦下降,很快问题出现了,由于功率的进一步下降,反应堆中的氙Xe135含量随之更块的上升,其吸收中子阻碍和反应的效应开始明显出现。

还原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这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抹去的伤痛!

很快功率下降就不受控制了,核电站功率不可救药的下降到3千万瓦。此时按照规定需要将反应堆关停24小时,直到氙Xe135通过自身的衰变完全消失,不过这意味着核电站的检测再次失败。

总工程师显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于是说服值班主任并示意尽可能的拔出控制棒让核反应堆恢复功率,以准备重新开始实验,由于反应堆中氙Xe135的浓度还是很大,所以在拔出全部211根控制棒中的206根之后,功率缓慢上升,最后稳定在2亿瓦。然后测试继续进行了,功率提升产生了大量的中子开始消耗氙Xe135,且核反应本身会产生更多的中子加速与氙Xe135的中和,所以反应功率从开始的缓慢上升突然变成激增,看到急剧上升的数字,操作人员意识已经失控,于是迅速按下AZ-5核反应堆紧急关停按钮,这样控制棒会迅速插入核反应堆,阻止反应继续。

还原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这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抹去的伤痛!

由于控制棒插入机制(18至20秒的慢速完成),棒的空心部份和冷却剂的临时移位,导致反应率增加。增加的能量导致了控制棒管道的变形。控制棒在被插入以后被卡住,只能进入管道的三分之一,因此无法停止反应。在1点23分47秒,反应堆功率急升至大约330亿瓦特,是十倍正常操作的功率。

燃料棒开始熔化而蒸汽压力迅速地增加,导致一场大蒸汽爆炸,使反应器顶部移位和受破坏,冷却剂管道爆裂并在屋顶炸开一个洞。

这令放射性污染物在主要压力容器发生蒸汽爆炸而破裂之后进入了大气。在一部分的屋顶炸毁了之后,氧气流入与极端高温的反应堆燃料和石墨慢化剂被结合,引起了石墨火,大量携带放射性物质的石墨飞散得到处都是。

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辐射尘涵盖了大面积区域。

还原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这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抹去的伤痛!

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经济上,这场灾难总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是近代历史中代价最"昂贵"的灾难事件。普里皮亚季城因此被废弃。

下回讲切尔诺贝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